邢小秋
高考完形填空应对策略
邢小秋
“完形填空”是高考英语试卷中客观性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考题型,也是考生感到困难、得分率较低的一种综合性题型。“完形填空”题选材广泛,涉及日常生活、文史知识、科技小品、社会热点、政治经济、人物、社会等,文章的体裁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考点主要集中在词语搭配、惯用法、句法以及通过语境的暗示选择最佳答案。近几年的完形填空题已从注重语法形式过渡到重语篇语意理解,题目主要检测受试者在阅读的基础上对词汇、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和趋势:1)分值在全卷试题中所占比例趋于稳定,占30分(20个空,每空1.5分);2)选文多为描写人物或事件的文章,故事性强,文章跳跃和跨度较大;3)短文内容逻辑性强,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一般是从交代背景开始,渐次推进,直至高潮,而后结局,环环相扣,条理十分清晰;4)长句较多,句式灵活,结构复杂。
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材料在句子上突出对行文逻辑及理解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选材上主要表现为长句、复合句增多,句子结构复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插入语等),句式丰富多彩(陈述句、祈使句、省略句、疑问句、感叹句等),极大地增加了阅读的难度,限制了考生的理解程度,从而使题目显得有难度。1)题目设置上单纯语法考查减少,上下文联系考查力度加大,以同义词、相似词为典型的迷惑选项增多;2)备选答案的单词多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在原则上词性相同或属于同一范畴。
下面就完形填空的应试策略,笔者谈几点体会。
面对一篇全新的完形填空,考生应快速通读全文,力求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主题思想,认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层次。完形填空题目起始句不设空,该句常常是了解文章全貌的突破口,由此可以推断文章体裁,推测文章大意,解释文章发生的诸多方面的信息,对理解整篇文章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从而深刻地感悟全文,了解全篇文章的大意。只有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更好地进行上下文联系,从而就文章行文进行判断、分析、归纳和推理,使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完整的文章挖去20个空,要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了解文章主旨,困难当然是有的,但一定要硬着头皮把文章从头至尾啃两遍,抓住关键词以及故事的线索或文章的脉络,进而理解全文,通读全文,掌握文章的大意是做好完形填空的先决条件。
1)在快速阅读文章的同时,考生可以结合所给的备选选项,本着先易后难的解题原则找出部分题目的正确选项,使文章进一步完整,为深入解题做好铺垫,切忌从头至尾眉毛胡子一把抓,使的自己思路混乱,心情焦躁。
2)紧抓语境,排除障碍。任何一篇文章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都会与所在的段落和整篇文章有或强或弱的联系,所以要解决高考完形填空中的长句、难句及生词障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章上下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语境的认识。这里所说的语境既包括作者的写作态度、意图,又包括具体的语言环境,依据短文自身完整的语言环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先易后难,前后联系,首尾呼应,选出合适的选项。
通读全文,看所填选项是否真正使得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有时通过前后连贯及首尾呼应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1)理解全文内容,根据上下文相关内容进行判断选择;2)利用常识,推情度理;3)意义辨析方面进行选择;4)从习惯用法、固定搭配的角度去考虑;5)善于总结概括全文内容,根据全文内容进行选择;6)先易后难,利用已选正确答案帮助推导未知答案;7)根据文章背景的意思需要,从语言结构上进行选择;8)根据语感选择答案;9)瞻前顾后,首尾贯通,文章都有其主题并依据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写成,了解这些有助于考生做到瞻前顾后;10)通读全文,修正疏漏。
最后一项是检查,到这一步时,切记一定要保持认真的态度,通过以下几项进行严格的复查:常见词汇、语法、习惯用法是否正确,固定的句型结构是否正确,句意、文章是否通顺,上下行文、前后逻辑关系、人物心理活动是否符合逻辑。
完形填空中的空格,给考生造成阅读上的空白与脱节,更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训练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种题型考查的是语言知识辨析能力,即主要针对词汇的考查;其次考查的是考生的篇章结构分析能力,这种文章一般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线索也不复杂。训练学生做题时必须通篇考虑,掌握大意,综合运用所学词汇、语法及常识进行判断推理。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车轴山中学)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