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君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一语道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习热情,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却不容乐观,集中表现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教法单一陈旧,课堂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便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对此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备课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先导,只有课前精心备课,吃透教材,依托学生,才能使得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营造出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首先,要备教材。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材展开,因此备教材是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基础水平与认知规律适当调整教材的顺序,适当增删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侧重点。
其次,要备学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增强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学生最终的服务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找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再次,备教师。新形势下,要切实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为学生的学创设机会,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前只有精心备课,设计出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教学环节,在课上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才能真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事物形象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强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可以立体呈现,化抽象为具体。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时,虽然教材上的插图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柱与圆锥,但是不能立体地呈现出来。因此,笔者课前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奶粉罐、蜡烛、八宝粥罐、摞在一起的硬币等学生所常见的物体,通过动态旋转让学生从大量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中加深对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柱形。学生经过思考后说出铅笔、粉笔等。
在学生对圆柱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在大量形象直观的圆柱体观察的基础上,顺利地得出:圆柱的底面都是圆,且大小一样;它的侧面是曲面。接下来在多媒体课件里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一个长方形沿其中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再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从而让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加深记忆与理解,同时清晰地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这样将课本书的插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如在教学“负数”这一内容时,笔者通过一系列提问使得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的愿望,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势必事半功倍。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只要认真总结,细心观察,就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同时又要加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学习到的是有用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许多现实问题,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强烈的要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学习“比例”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回忆观察大小不同的国旗、实验室里的地球仪与地球、微小的颗粒与用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等,看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学生经认真观察、积极动脑、讨论交流后总结出:小的国旗是大国旗的精缩版,实验室里的地球仪是人们所生活的地球的缩版,使用放大镜可以将物体放大。从而引入“比例”课的教学,学生体会到比例广泛存在于生活中。教学完成后,笔者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给学生出示两道题:1)学校要在操场北边建一个18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坛,请同学们代为设计花坛里各种花的种植与摆放,并形成平面图;2)画出学校的整体平面图,详细地标出各教室的位置。这样学生会真切地体会到比例尺缩放可以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当学生成功地设计出花坛的图案及学校的平面图后,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自然会增加学生继续学习、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积极性与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许多,只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点,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教学的激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050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新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