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香 ,肖 文
1.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29
开放式创新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路径
孙艳香1,肖 文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29
创新能力是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阻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将开放式创新纳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可能,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的创新路径:制定开放式创新战略,参与全球技术创新联盟,强化多层次的创新主体和构筑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多向支撑。
开放式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路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有700余家,2009年总销售收入约753亿元,是医药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然而数据显示,全球生物产业以每5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医药卫生相关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美国2003年就已达到15%,法国占GDP的11%,我国目前只有4.7%,发展潜力很大。在我国,许多省、市已将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知识最密集和研发密度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其创新能力是产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表征。如何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于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研究,目前学界并没有直接针对性地展开研究。现有国内外文献对现象研究较多[1],但未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机制作系统的分析,因而,无法提出切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的对策建议。本文将就开放式创新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
1.1 生物医药研发经费严重不足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至关重要。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产值比重)不断上升。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落后。目前,跨国药企的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10%~15%,我国医药产业研发投入仅为年销售收入的1.02%。研发经费的不足制约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1.2 生物医药科研缺乏广泛合作
我国生物医药的研发主要靠企业自身,而在发达国家生物医药科研是企业、研究院、高校等组成的一个高效率团体。因此,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科技合作难免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而且,因为不能实行资源共享和集约化规模从而极易导致低水平重复研究和重复投资的浪费现象发生。
1.3 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偏低
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医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陷入低水平竞争的怪圈,明显缺乏竞争力[2]。企业对生物医药的研发受限于资金和人才,因此相比较于国外的生物医药研发,我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更像是“小打小闹”。 我国医药企业也因此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些关键、重大技术始终难以获得突破,产品更新速度缓慢,这是我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1.4 缺乏适合生物医药产业化的机制
目前我国现行的生物医药机制不利于资金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利于产品的开发和上市、不利于产值和利润的提高,更不利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这五个“不利于”导致我国如今仍未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化的良好运行机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瓶颈。
1.5 生物医药产业化人才匮乏
首先是生物医药专业化人才匮乏。由于生物医药研发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因此对于生物医药的专业化人才如药学信息、生物工程人才极为不足;其次是管理人才,这些年来,去国外学习生物医药的高级人才回国后都选择自主创业,因此一些高素质的生物医药研发管理者、市场策划战略家更是少之又少,这也不利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1 开放式创新的界定
由美国学者Henry Chesbrough[3]2003年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强调企业对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与封闭式创新截然相反的创新模式。近几年来,这种创新模式被人们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尽管国内近期创新研究的数量呈现平缓的趋势,但是与国际学者研究一致的是对于开放式创新议题的研究却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4]。
2.2 开放式创新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
开放式创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被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估[5]。就生物医药产业而言,笔者认为,开放式创新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2.2.1 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竞争力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一些基础技术很容易从生物医药企业以外获得,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在新技术已被开发出来之后直接通过从外部企业购买或者收购新建企业,然后充分挖掘创新技术的潜在用途或是重构价值链,实现价值突破[6]。这样可以节省前期研发的时间和成本,缩短产品研发的周期,从而提高研发的效率,增强生物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2.2.2 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与封闭创新条件相比,开放式创新将限制创新资源流动的企业边界打破[7],过剩的资源可以转移到企业外部去,不足的资源可以从外部引进来,进而资源可以在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内跨企业流动。对单个企业而言,这一特征所起的作用也许并不十分显著,但对于整个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其意义将非常重大,并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活动中。
2.2.3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速度 在生物医药产业内,企业运用开放式的创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等将顾客集成到创新过程中,使顾客成为企业的合作生产者,让企业充分了解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从而引导产业创新的方向。这样可以明确企业的创新目标,缩短市场对产品的接受时间,以迅速占领市场,排挤竞争对手,提高企业影响力。
2.2.4 降低创新风险成本 快速变化的创新世界使得创新风险大大增加,开放式创新突破了单个企业的边界,不同的创新主体分担了企业创新风险,提高了成功率。由于不同的生物医药企业其专长是不同的,如有的生物医药企业专长于基础研究,有的专长于产品开发,有的专长于市场化运作,因此,对于各有特长的企业在创新中通过合作的方式扩展了他们的惯域,最大程度提高了创新成功的机会,最大程度降低了失败的风险,这是一个聚集优势的过程。
3.1 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战略
在产业创新范式转变的大环境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必须把握住这一大方向,并主动制定企业开放式创新战略和应对策略,使得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创新模式上紧跟世界潮流和步伐,并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3.2 参与全球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多维的新型国际创新合作体系
主动融入国际,善于向国际先进水平学习。善于向国外先进同行学习,在开放中学习进取。近年来,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带来了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8]。在R&D国际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包括市场资源、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使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能快速成为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人才资源和研发能力的现代化生物制药企业。
3.3 强化多层次的产业创新主体,推动产业创新资源的集聚
生物医药产品是科技密集型产品,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其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关键因素在于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通过与大学、研究机构紧密协作,把大学、研究机构的新技术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善于利用企业内、外部的新技术和新创意,为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节省资金和时间,不断开拓并强化企业研究成果商业化途径和渠道,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空间形成产业优势。开放式创新是当今新的一类创新模式,它要求更多并行、多角度的创新资源整合[9]。通过有选择地与外部创新要素的有效联接,多渠道获取外部创新资源以弥补内部资源的不足,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的集聚,从而促进创新。
3.4 构筑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多向支撑
构筑涵盖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化的开放式创新的支撑体系。通过构筑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式创新的多向支撑,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的运行。产业经济的发展、创新要素的集聚、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对企业的开放式系统创新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效果往往较国家层面的支撑更为快速和显著。
数据显示,全球生物产业近年来以每5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而,开放式创新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进而实现转型升级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年中,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和开放式创新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谨就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初步的规范性分析,如何系统地用计量分析工具深入地对开放式创新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的分析,显然是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领域。
[1]柴金艳.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9):18-20.
[2]黄速建,王欣,叶树光,等.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研究——以天士力集团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0,24(2):1-11.
[3]Henry W.Chesbroug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Inc,2003:23-25.
[4]郑小平,刘立京,蒋美英.企业开放式创新理论的研究述评[J].中国科技论坛,2007,23(6):40-43.
[5]刘春香,虞乐安.长三角、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5):60-65.
[6]杨静武.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2):43-47.
[7]刘向东,孙道银.开放式创新理论框架:价值创新思维的实现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4):4-5,29.
[8]Philip Cooke.Regionally asymmetric knowledge capabilities and open innovation:Exploring ‘Globalization 2’-A new model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J].Research Policy,2005,34(5):1128-1149.
[9]张震宇,陈劲.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企业创新资源构成、特征及其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1):64-65.
Open innov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path to China′s bio-medical industry
SUN Yanxiang1,XIAO Wen2
1.Management College of Zhejiang Tradi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China;2.Economic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29,China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re ability of bio-medical industry.Focused on the main factors which hamper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of China′s bio-medical industry,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open innovation mode and concerned the possibility of introduce the open innovation into China′s bio-medical industry,the impact on the bio-medical industry also be discussed,through which offered a path choice to sustainab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bio-medical industry from four inspects:make open innovation strategy of bio-medical industry,participate global innovation alliance,strengthen multi-level innovation subject and construct multi-dimension support of open innovation.
Open innovation;Bio-medical industry;Innovation path;Innovation ability
Q81318
A
1673-7210(2011)03(c)-009-03
浙江科技计划项目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R&D国际化背景下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C25034)。
孙艳香(1973.11-),女,山西太谷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创新理论。
肖文(1952.5-),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管理创新理论。
2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