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
恰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张金凤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音乐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视频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单纯的听转化为视听,通过听觉和视觉同时刺激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平时的音乐教学多半是唱唱歌、听听音乐、学学歌曲、讲点乐理知识,学生上起来很枯燥无味,学生的特长也无法展示出来。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以来,让音乐教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最直观的、最形象的教学,所以,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因为电教媒体向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功能齐全、栩栩如生、鲜明形象的动感画面,所以它为音乐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愉悦的、渴望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如《北风吹》是新歌剧《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场中喜儿的独唱曲:(略)
以前在欣赏这首曲子时,学生都不爱听,觉得没意思,如今,在欣赏这首音乐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视频的出现,展现了喜儿的形象,让学生一目了然,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喜儿在除夕之夜等待爹爹回家过年时的喜悦心情,把旧社会农村少女朴实、天真的动人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慨叹。电教媒体把教材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音乐为表演唱,带着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之中,学生被这种情景所吸引,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融入课堂氛围。
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京剧行当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京剧行当的基本知识。
音乐教材中,有些内容离我们比较远,以致难以理解,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表现出茫然的态势。这时,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展示出来、便可以化难为易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音乐第15册第三单元《说唱脸谱》中: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紫色的天王、绿色的魔鬼、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这些形象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而且他们对这些京剧本来就不感兴趣。这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说唱脸谱》中的每个角色及他们的动作,京剧行当脸谱一一再现,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致,他们个个模仿,也摆出不同的架势,模仿着。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京剧的各个行当。再演唱《说唱脸谱》时,学生会更有兴致,试着走走台步,戴上面具,学生很快进入律动的教学环境中。这样的教学使每位学生都学得积极主动、无拘无束,歌曲中的重点、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容易了 。
电教媒体可使有声音乐变成可观的再现音乐画面,让音乐的艺术形象和感情色彩迅速地融进学生的心里去,从而使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情境之中。
如八年级音乐第15册第三单元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以前教学时,只是在讲解之后欣赏音乐,学生们很没兴趣,后来笔者利用电教媒体设备,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教材情境,这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就是视频—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影视作品,在视觉、听觉的综合作用下,学生仿佛走进了角色,不由自主地跟着作品和着。
在随唱中激发了学生对陈士美的憎恨之情,增强了对秦香莲的同情心,这样生动的场面会深深地扎入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仿佛置于其中、身临其境,一种愤懑的情绪油然而生。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普遍各校,借助多媒体发挥其自身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它也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勇于拓新,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稿件编号:P1108030
张金凤,本科,中教一级。
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