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侠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杨 侠
总评:本文虽然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但实质上仅仅是利用三个案例说明了视频资源在音乐教学中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电教媒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当今社会科技、经济迅猛发展,教育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今绝大多数学校基本普及了班班通工程,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已经习惯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比如课件资源来源广泛、课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能够把时空跨度非常大的事件用多媒体生动展现,将抽象问题、微观现象用直观手段准确表达等。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教师都进行精心设计,争取调动学生的每一个兴奋细胞,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现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为了达到更直观,更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尽量多使用多媒体,这样学生反而感觉不到哪是重点、难点,稍微把握不好,还会造成压堂超时,反而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
比如听过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公开课,该教师整节课都在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大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相关生活中物体的影视片断,展示问答题,通过多媒体进行师生互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虽信息量非常大,学生反应也非常积极,但这节课却严重超时,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而教材要求是一课时,最多也就是40分钟。课后经验总结交流会上,那位教师解释因自己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课堂超时,请大家理解。其实不是他没把握好时间,而是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于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把每一个环节都运用多媒体细致地表现出来,虽然中间的重点、难点环节设计的面面俱到,师生间的互动也很精彩,但有些拖沓,最终由于这位教师课堂随机处理问题能力欠佳,师生配合不够密切,课件内容过于繁多,重点、难点反而没能特别突出来,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的敏捷程度也有些迟缓,过犹不及、适得其反以至于没能达到教学设计的初衷,这样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吸取。
在很多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一直盯着多媒体,被教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牵着,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自己却没有独立思考和看书的时间,整节课眼花缭乱、形式多样,在教材上却没有留下痕迹。经常是听完一节课后,虽然学生课上的反应积极,但课下看教材时却显得很陌生,这种脱离教材的做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会给人一种本末倒置,被多媒体喧宾夺主的感觉。
比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研组长出示一节《圆》示范课件,整节课的画图教学没离开多媒体课件,一会儿PPT展示,一会儿动画讲解,课堂确实显得很充实。但针对这样的课程,笔者认为应该在黑板上进行现场绘画,不能用课件代替,通过教师演示教给学生尺规作图技巧,如何确定圆心,如何确定半径、直径,如何旋转作图,如何画半圆等,还有有关圆的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周长等,通过边画图边讲解效果更好,实现数学的过程教学,通过过程体验,学生学会了数学作图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了数学技能。另外,笔者认为,该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就把机会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课程与资源整合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为了运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的需要而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科学合理、恰到好处,要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直观效果,解决教学难点而服务,真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千万不要画蛇添足,这样反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偿失。
对于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地位和意义给予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分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洛.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8
稿件编号:P1108029
杨侠,本科,小教一级。
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曲河小学。
多媒体教学设备花费了国家的巨额投入,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挖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做到物尽其用。多媒体的大屏幕有黑板的展示功能,它节省了教师写字的时间,展示的字迹清晰工整,色彩搭配合理,视觉效果极佳,很吸引学生的眼球。但也有缺点,就是展示时间短暂,教师需要展示的信息不可能显示很长时间,知识展示显得走马观花,学生掌握不扎实,有失教学效果。
记得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笔者选用多媒体的大屏幕代替了黑板,一节课下来,一个版面一个版面的文字及算式,课堂容量很大,练习题的数量也很多,涉及面很广,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几乎没有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节课结束后,笔者反复思考,通过这节课,学生能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吗?能掌握多少解题的方法?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吗?如果把这些练习题印成卷子,课前发给学生,在预习时先做一部分,课上有针对性听讲,教师该让学生板书的内容必须板书,这样所学知识会有持久性,做到温故而知新,有效掌握数学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数学都变成文字或图片,一堂课下来只是相关信息的罗列,学生看起来好像是积极参与,兴趣较高,课堂气氛高涨,但学生课下收获了多少很难确定。这种将多媒体屏幕当做黑板,设备是用上了,但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与学科方法却没有得到有效渗透,浪费了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