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高鹏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苏州 215411)
太仓私家园林造园特色探析
Analysis on g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gardens in Taicang
□李彬,高鹏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苏州 215411)
太仓私家园林是由建筑、假山、水池、花木等要素共同组成的“城市山林”,在叠山理水、植物景观、建筑营造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造园特色。在叠山理水上,呈现出叠石与立峰结合、曲水与方池共存的特点;在植物景观上,既注重花木的审美效果,又重视经济作物的栽培;在建筑营造上,建筑由少量点缀逐渐增多,成为联系景观的纽带。太仓私家园林在造园意匠方面艺术水平极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太仓私家园林;叠山理水;植物景观;建筑营造
在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对私家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就最高的明清江南园林[1],其中以苏州园林最为典型,而太仓园林在历史上曾被誉为苏州园林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太仓私家园林大多早已消失或因故址难寻而转作他用,学术界对太仓私家园林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至今还存在着大量的学术空白。本文试图通过对太仓园林相关文献[2]的分析,探寻太仓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匠,以窥其一斑。
太仓亦名娄东,由于地处苏州、松江两大府城之间,无论经济、文化都受这两个不同文化圈的影响,从而造就了太仓独特的文化面貌。[3](P10)宋、元之际由于海上漕运和海外贸易的兴起,太仓经济迅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东南大港,太仓的文化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活跃状态。富足起来的官绅豪族争以园亭相竞,名人高士乐以苑圃栖隐。至明代,太仓逐步形成亦耕亦渔、亦工亦商的多元经济格局,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空前繁荣。太仓居民中有退休、辞归或遭贬谪的官僚,有隐逸的豪门士族,有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等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文人。这些豪门望族在太仓城市内外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遂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其造园的主导思想是在城市宅第中创建具有山林野趣的艺术化的生活境域,从而获得“不离轩堂而共履闲旷之域,不出山林而共获山林之性”的理想生活境界。[2](P1)
太仓私家园林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文人社会的形成与山水画的全面成熟。众多文人、画家、专业造园师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使得当时的太仓园林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其次得益于花木业的繁荣。太仓气候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3](P7),适合花木生长,再加上从南宋发展起来的嫁接技术,大大促进了观赏花木种类的繁荣,直接促进了太仓私家园林的发展。
1.叠山理水
文献[2]显示,宋元时期太仓私家园林在保留质朴之风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植物配置;其次侧重水景,园内建筑多以亭类为主,少有关于假山叠石的记载,仅在对元代双凤镇周贤所筑园的描述中有“紫石梁悬窄径回,龙池长抱采芝台”的景色诗咏。这是太仓私家园林中最初的假山叠石记述,间接证明了在宋元时期太仓私家园林非常注重自然环境的选址与借景。
明代早期,太仓私家园林中累土积石的假山始现,且多是尺寸较小的土台。郏鼎的樊春圃内建有“西山”、“梅岩”等堆土而成的小山;田千户在园林空隙处累土石为高丈余的山丘,上面散落太湖石数峰。从宋代延续下来的“累土积石”的假山营造方式在太仓私家园林中仍然可见,尤其是突出了土山上的奇石 (特别是太湖石)的设置。明中晚期至清初,太仓人文荟萃、人才辈出,造园活动越来越流行,堆叠石山受到重视,立峰得到充分运用。一代名师张南阳所做王世贞的弇山园就代表了当时江南假山营造的最高水准。在王世贞的《弇山园记》和《弇山园图》中都可以看到山峰突出的形态,对立峰的欣赏更是达到极致。叠石与立峰相结合,迥异于以往的累土积石。太仓园林的叠山从此一直延续到清初。
伴随师法绘画的造园原则的确立,太仓私家园林的山水营造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叠山技法在变,理水方法也在变。太仓地区水资源丰富,造园时常因地制宜地努力创造好的水景。宅园布局大抵以一池水为中心,“因洼疏池”,池边因阜掇山。[2](P1)有关方池的记述在娄东历代园林录中比比皆是,在明代中期及以前太仓园林中普遍流行方池形式,而不是“曲”的自由形态,有关曲水的记录在晚明及清初才出现。
明代张采校注的《娄东园林志》中有 13处娄东园林,其中太学吴云翀宅第后修筑的读书之处傍宅园的楼前挖有方池,王世贞之父王忬所筑麋场泾园“山堂北有大方池,有芙蓉菱芡”。同样,在王锡爵 (字元驭)种植芍药的乐郊园内“期仙庐”前也凿有方池,池内有立峰二,唐宋造园之风尤存。其他园林文献亦多出现“池”,但其形状之方曲未见记载。
明代后期,在文化艺术世俗化倾向的影响下,江南园林开始关注真实的山水形态,重视理水的自然形式,苏州本地园林开始出现极力模仿自然山水的曲水流觞的理水方式。但是地处苏州、松江两大府城之间的太仓园林依然为曲水、方池共存。明末周野隐居的竹深草堂园内有曲水回塘;清初的百花庄内景色布置以水池为中心,水池的形态有长形、方形、圆形、曲形等多种。这些特别的理水方式证明,与同期的苏州本地园林相比,太仓私家园林是自成体系的。
2.植物景观
太仓地区气候温润,草绿花红的周期比较长,在植物造景方面所受限制比较少,直接栽种便能成活,私家园林多能因地制宜,发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花木配置手法,很多园林中有值得称道的花木景致。竹子在太仓私家园林中最为常见,其他可见的观赏树种大致有玉兰、桂树、柳树、梅花等,花卉则重视牡丹、菊花、莲花、木樨等。如王锡爵就在自己的宅园楼堂前后种植了300多棵牡丹、600多棵菊花。张采校注的《娄东园林志》中记载,“元驭宗伯所治王氏园,前后堂楹各具,种牡丹多至三百本,菊再倍”。而王锡爵不仅在太仓城南一隅另辟有“南园”广种梅花,在太仓的东城亦修“东园”,入园穿小石桥,越大池边长廊后转过水边“揖山”楼,在楼后面石路旁边植有茂竹,并且在“藻野堂”的周围种满芍药。时太仓诸园的植物栽培与配置皆不如此二园。
与中前期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园林开始从私家园林转变为供人欣赏的消费场所。大量经济作物开始作为种植景观的主体,稻田、桑洲、果园、菜圃等富有郊野气息的植物配置方式在太仓开始出现,以往常见的成片种植 (尤其是果树)除竹林外多变换成观赏性珍贵花卉。明清太仓私家园林由于建筑物增多占用地面,在植物配置方面从密植发展成对同种植物进行丛植,或采用几种花木少数植株进行群植,置于台阶回廊两侧,使园景富有季相变化。[4]太仓私家园林普遍按照景致分区,景点多以植物之景为主题。嘉靖时期陈汪在双凤所修筑的丹山园中有“竹桥”、“芝屋”、“幽轩”等景点;王世贞与王世懋兄弟在琅琊离薋园内“壶隐”亭后用竹栏杆围合成两个小花圃,在其中杂种桃杏木药诸属。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对当时太仓植物的习性记述得非常清楚,进一步说明当时人们在造园活动中非常注意对植物的应用,注意协调花卉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临水植柳、水面植荷、竹林密植等植物配置方法,不仅具有绿化作用,更凸显了太仓私园中营造景观和观赏造园的艺术效果。[4]
依照杨鸿勋先生《江南园林论》中的划分方法,太仓园林呈大中小三类,每类园林内的植物配置略有不同。[3](P37-38)在大园内普遍栽植稻田、菜畦、果园等经济作物,而中小园林则杂植、穿插、点缀植物,成片的植物较少且一般多种植在建筑周围或池水岸边。配置手法亦从单一点缀到因地制宜,从宋元时期比较简单的质朴野趣演变成明清种类繁多的名花异草赏析,进而发展出具有太仓地域特色的花木配置手法。从宋元到明清,太仓私家园林的花木栽植总体上更注重审美,同时也重视经济作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3.建筑营造
在宋元时期,太仓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以亭台轩等观赏场所居多,并以亭类为主,建筑并不是园林的造园主体,关注的重点在于水与植物营造的景致,建筑布置稀疏并呈点缀状态。在各种建筑中,比较突出的是临水选址营建的亭、轩、阁等。如双凤周贤在茂林丛竹中散落修建有“怀远亭”、“守玄亭”等建筑,采用周围环境或者植物景观为其命名。沙溪瞿智所筑南园又名“墨庄”,秦约《过南园》咏叹其美:“阶头雨长清裳草,池里风摇白羽花。”整个园林多用自然生长的野草散布于建筑周围,溪水中的芦苇随风轻摆,景观疏朗质朴,极具天然野趣。可见宋元时期太仓园林多有小型建筑,园林的景致分隔和联系与明清时期普遍采用建筑作为景观的组织纽带的做法不同。
随着时代发展,明代太仓园林逐渐发生变化,园林建筑的数量与密度大大增加,内部建筑开始成为造园的重点并起到组织景致的联系作用。以王世贞的弇山园林为例,其在《弇山园记》中总结道:“园之中为山者三,为岭者一,为佛阁者二,为楼者五,为堂者三,为书室者四,为轩者一,为亭者十,为修廊者一,为桥之石者二、木者六,为石梁者五,为洞者、为滩若濑者各四,为流杯者二。”建筑总数达 26座,在园林总体景致中的比重很大。从张大山人的《弇山园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量众多的密集建筑,而且建筑的形态已经突破宋元时期园林多以亭类建筑为主的局面,开始偏重楼堂形式,并且游廊这种新的建筑形态与楼堂建筑群在园林中起到了围合、划分区域景观的作用。太仓私家园林在明中期及以前是没有游廊的,娄东历代园林录中记述也非常少,仅在以下几个明中后期的太仓私家园林的记述中出现过:王世懋的澹园,“北渡小平桥入一门,循左廊折而北为小轩,中除叠数峰,皆灵壁英石”;王锡爵的乐郊园,“入门度石桥,历松径,有修廊,廊左修池宽广,可二三亩”;涂菘郑辅世修建的东庄,“中有红昼轩,廊楹回互”。在有关明代修建的 56座太仓私家园林的历史文献中,关于长廊的描述寥寥无几。清代中期,新建园林中廊的数量逐渐增多,这可从童寯《江南园林志》称赞太仓逸园内“水阁、廊、屋、屏门,精美绝伦,精雅为一地冠”的考察记录中体现出来。[3]
可见,太仓私家园林中建筑的作用逐渐增强,由宋元的点缀到明代的观赏场所进而成为景观的联系纽带。将一些景观围绕在园林建筑周围组织营造,特别在主体建筑楼堂的前面矗立假山石或种植花卉,已经成为当时的造园范式。
太仓私家园林是由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等要素共同组成的“城市山林”。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太仓私家园林在很多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在造园意匠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意境深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 贾珺.北京私家园林研究概论 [C]//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第 1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84.
[2] 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太仓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娄东园林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3] 尧云.《娄东园林志》初探 [D].上海:同济大学,2008.
[4] 黄璐.浅议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发展特点[J].现代园林,2010(5):27.
J59
A
1009-3729(2011)02-0046-03
李彬 (1976—),男,河北省正定县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