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青 ,郑 刚 ,涂艳阳
1.新疆军区乌鲁木齐第一干休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3.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西安 710038
以突发单纯运动性失语起病的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
谢 青1,郑 刚2,涂艳阳3*
1.新疆军区乌鲁木齐第一干休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解放军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3.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西安 710038
血肿;硬膜下;运动性失语
本文收集的1例70岁男性患者因突发单纯性运动性失语1 d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无其他阳性体征,初诊为脑血管意外,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予以钻孔引流及口服尼莫地平等治疗后症状缓解。考虑发生突发单纯性运动性失语的可能机制为局部脑血管痉挛。
患者,男,70岁,因突发性失语1 d于2010年2月12日就诊。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失语,可理解他人语言,无头痛、头晕、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四肢活动良好。神经系统查体:右利手,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敏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反射(++),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宾斯基征均为阴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口服降压药(依那普利5 mg,每日2次),血压控制较为平稳。自述无头部外伤史。初步诊断考虑为脑血管意外,急就近送往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额颞顶叶硬膜下稍低密度影,考虑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住院后行各项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急诊在局麻下行左侧额顶部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术程顺利。术后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顶部血肿基本消失,但患者失语症状未能立即缓解,行头颅MRI检查未发现腔隙性梗塞等征象,患者拆线出院后继续予以扩张脑血管(尼莫地平40mg,3次/d)、语言康复等治疗1个月后,语言功能逐步恢复,再次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血肿完全消失。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老年人[1-2],但其发病机制及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致病机制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头痛、头晕、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进行性智能障碍、痴呆等症状[2],二是引起广泛脑皮层受压,造成大面积脑血流量下降,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癫痫发作、震颤、锥体束征等表现,发病形式多为缓慢起病,但也可表现为突然起病,多考虑与二次发生外伤有关[3],而以突发的单纯性运动性失语起病的病例则非常少见。分析本例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本例患者血肿量中等,加之老年人生理性脑萎缩所致的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的间隙相对增大,使得本例患者未表现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头痛、呕吐、智能障碍、精神异常等);②本例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手术减压的效果很好,但患者失语的症状在1个月后才得以缓解,说明其症状并不是因为脑皮层广泛受压使得脑血流量下降所致[4],更可能的机制是支配Broca区的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受到血肿刺激后发生了血管痉挛,导致患者出现局部区域性脑缺血,因此仅出现了失语而未发生偏瘫及其他局灶症状,而这也正是直到血肿完全吸收,血管痉挛解除,失语的症状才得以缓解的原因;③本病发病较急,却并没有二次外伤的病史,这一点也可用局部脑血管痉挛来解释。
由此例患者可以认识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的,因此对于发现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或有颅脑症状,诊断不明、疗效不佳的患者,我们均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同时本病例也说明除了引起颅内压增高和广泛脑皮层受压等两种主要致病机制外,慢性硬膜下血肿还有可能通过引起局部脑血管痉挛而引发症状,因此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症状恢复不佳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是否由局部脑血管痉挛所致,继而采用针对性的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1]Markwalder TM.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a review[J].JNeurosurg,1981,54(5):637-645.
[2]Adhiyaman,Asghar V,Ganeshram M,et al.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in the elderly[J].Postgrad Med J,2002,78(916):71-75.
[3]朱康生,李新蓉,向明.酷似脑卒中的慢性硬膜下血肿29例分析[J].临床脑电学杂志,1998,7(1):45-46.
[4]Inao,Kawai S,Kabeya T,et al.Relation between brain displacement and localcerebralblood flow in patientswith chronic subduralhaematoma[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1,71(6):741-746.
R651.1
C
1673-7210(2011)03(b)-118-01
2010-12-21)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