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霞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王翠霞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展开,多媒体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获得成功的一种推动力,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卓有成效地传授知识。小学生的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上课时的连续注意力时间较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宜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借助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板书、丰富的内容和趣味的活动,尽量调动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关注教学信息。
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利用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形象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生字量大且非常枯燥单调,小学生的辨别能力较低又易造成混淆,时间一长,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等将音近形似的字用各种生动的方法区别开来,或让学生进行识记比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字的掌握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掌握的概念大多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另外,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一些教学内容可能会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距离较远,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充分理解文本,对文本感到陌生。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可以通过声、光、色,化静为动,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感官器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顺利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很多小学生不了解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整个过程,这对理解课文产生很大的困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特地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演示了整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同时配以课文里的对白,使学生从视觉上明白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再加上听觉的刺激,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讲授,限制了课堂的信息含量。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减少了板书的时间,降低了讲解的难度,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大信息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使其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地主动进行思考、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来的课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小学语文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愿学乐学,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传统的学习评价大多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无法真正把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提升状况。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学习评价,方法多样、灵活,强调过程性评价,注重实际的应用,侧重评价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建构。在课堂教学中,表扬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成功感或者成就感,可以说表扬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外在动机。因此,在学习评价中可以给予小学生适时的激励。另外,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学习评价还可以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时记录下来,汇总小学生的学习信息,全面、客观地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公正的评价,真正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了解学生的情况。
总之,多媒体技术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达到了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李平彩.例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0(4):63-64
[2]马艳萍.新课标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西北职教,2008(12):32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166
(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北安街道办事处周戈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