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
亲近自然 开发智能
金辉
幼儿阶段,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还谈不上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志趣或形势压力,要想有效地开发智能,必须依靠天性中的好奇心和求趣心。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趣心,以达到发展智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呢?
真实自然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生动、实有情感的场景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孩子的任何探究活动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思维发展,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
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并随时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孩子在自己的关注点和经验基础上获得发展,有利用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趣心。而身处农村的孩子,经常与大自然接触,他们随时都会对接触到的某一事物或现象感兴趣,产生参加的欲望。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发现,支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活动得到发展。如笔者幼儿园园院子里种有几种枇杷树,阳春四月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一天下课时,笔者看有些枇杷果熟了,就采了几颗给小班的幼儿吃,这时学前班的幼儿也来到树下,“老师给我一颗”,笔者在树下顺手采了几颗给了他们。但是人太多,而树又太高,那么多幼儿,笔者是没有办法满足的。这时,笔者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亲近自然呢?于是围绕“尝枇杷”开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采枇杷”“尝枇杷”“画枇杷”“画味道”等,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自采摘,细心品尝,引导他们在玩中学,玩中想,玩中乐,玩中创,当孩子们拿出一幅幅想象丰富奇特的绘画,用他们流畅的语言,充分描述画意时,无不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中。
由于幼儿亲自参与了采枇杷的活动过程,共同商讨了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办法,才能采摘到熟而大的果子。在“出谋划策”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亲自试验,有的幼儿发挥想象。有一个男孩子,胆大而心细,他在教师的保护下,爬上小树,采摘了许多成熟的果子装在衣袋里,下树后把所有的果子分给了小班小朋友和其他同伴,活动过程中他不仅表现出了勇敢,还表现出了无私。其他女孩子和能力差一些的幼儿不能上树,笔者及时启发:“还有什么办法能摘到果子?”小朋友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说“用棍子打”,有的说“站在桌子上”,还有的说“老师你抱着我摘”。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用自己想的办法,采下了所有的熟果子。部分送给小班幼儿,部分留下自己品尝,此次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相关知识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关注环境、爱护自然、关爱他人的情感。
回到教室后,幼儿一边品尝枇杷果,一边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刚才的活动。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脸庞和神情,笔者不失时机地进入了主题活动的下一个环节,问到:刚才是怎么摘果子的?果子容易摘吗?有什么办法更容易采到果子而又不损伤到没有成熟的果子。幼儿带着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劲头、信心、愿望,进入了主题活动的下一个环节——“画枇杷”,半小时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呈现在笔者的面前,他们用稚嫩的语调,流畅的语言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有的画的是脚下穿着自动升降鞋,可以方便地采摘果子;有的是自己变成一只小鸟住在硕大的枇杷叶上;有的脚踏白云;有的用老师从未教过的绘画技能生动地再现了活动场景,站在桌子上,爬在梯子上,四肢弯曲爬树的情景。可见,在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亲近自然过程中,他们不仅能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设想,发展技术设计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而且引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各方面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艺术作品大多来源于自然。例如在画风景画时,幼儿对远近不同的山水美难于理解,光凭教师嘴说幼儿是不能理解的。于是笔者带他们到汉江边,引导观察江边山水风景,帮助他们理解远近关系,通过观察引导,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及欣赏美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所以在自然中让幼儿感知各种形态的美,因为美在自然中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要开阔视野,让幼儿学会欣赏多种形式的美。例如培养幼儿整齐的美,可以带幼儿参观花展,那一排排整齐美丽的鲜花就会在幼儿面前展现出一种和谐整齐的美;将幼儿带到硕果累累的果园时,就会让幼儿感受丰收的美。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081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