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战 王秀娟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221008;2.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徐州 221116)
浅析高职生的不良考试心理
黄继战1王秀娟2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221008;2.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徐州 221116)
考试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主要途径,能对师生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但高职生对考试有明显的不良心理,使考试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大为减弱。文章分析了高职生的不良考试心理的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高职生;不良考试心理;类型;成因
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为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并调控教学方向。而高职生对考试有明显的认知缺陷,使考试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方向。笔者依据教育理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对196名高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高职生的不良考试心理加以分析,以求对高职教育教学有所助益。
焦虑心理 焦虑是个人预料会有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情绪,其特点是紧张、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持有焦虑心理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30.2%。他们多来自农村家庭,学习认真,自觉性强,平时成绩较好,有较大的压力和驱动力,对学习和成绩都给予较大的关注,希望通过学习和好成绩来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现状,所以把学习和考试看成最重要的事情。拥有焦虑心理的高职生会在考试之前抓紧一切时间复习,并做好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准备。但由于总想着考试,他们在考试时不能放松,脑海中常会出现空白状况,表现在试卷上开始答题时错误率较高。在考试过程中,他们可能因试卷上的某个小细节而斟酌再三,却忽略了对更大问题的思考。他们会坚持到考试结束。但交卷以后,心中仍惴惴不安,想跟别的同学谈论试卷却又不敢,并会多次计算什么题扣了多少分,且考试结果常低于他们的实际水平。
侥幸心理 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2%。他们平时学习有一定压力,对学习寄予希望,希望用成绩向周围证实自身价值,但学习不踏实,成绩波动也较大。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较为重视,关心其成绩变化。美好的希望让这部分高职生重视学习、重视考试,但不踏实的品质又让他们平时学习一知半解,考试前不认真复习,考试时常会准备些作弊材料。他们拿到试卷后,首先浏览有没有自己准备的内容,若有,便会满怀喜悦,并伺机查看材料,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写上。此时,他们的心情和思路已被刚才的喜悦扰乱,并努力为下一个喜悦寻找时机。如果该行为没被监考教师发现,他会一直坚持到最后,以求在交卷前还能找到最后一个“好机会”。但考试结果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本以为“竭尽所能”了,可还是达不到“预期目标”。不过,偶尔一次超过想象的结果,又会强化他们这种侥幸心理。
随意心理 有随意心理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1.6%。他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不严,把学习看成是无所谓的事,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动力不足。家长让他们来学习,他们就来学习,学得怎么样无所谓。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两种类型:第一种,未来不愁型。这部分学生家庭较富裕,但不具备实干精神,认为自己无需吃苦奋斗,父母会给他们安排好未来。第二种,失去信心型。这部分学生家庭未必富裕,但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好,被家长、老师批评习惯了,已经失去了学习信心和自尊心,他们甘于现状、不求进取。持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考试之前不做准备,也毫无压力。考试时,无压力感和严肃感,随意填填写写便交卷,他们坚持不到考试结束。考后不紧张,不期待考试结果。
自满心理 有自满心理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0.7%。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平时学习中表现较积极但并不务实,乐于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来博得教师的赞许,从而维持自己的“好生”形象。这样的学生在考试之前总把自己放在成绩好的坐标上,自认为要考的都是他会的,自我效能感较强,所以考前常拿着书本做样子,但未真正复习。考试时,他们兴奋但不紧张;做题时他们不是由易到难,而是不分难易由始到终,全凭自己的想法去写。在做题过程中,他们几乎不停顿,稍加思索,一气呵成。做完试卷后,他们会浏览一遍,然后稍作休息,看着周围同学都在埋头作答,顿感无比优越。此时,如若周围人向其“请教”,他们会毫不小气;若无人问津,他们便会努力成为第一交卷人。考试成绩出来后,尽管不如意,但他们总能给自己找到“失误”之类的借口,难以找到真正的原因。
高职生的特殊性 高职生不同于中职生,又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有自身的优势,如思想活跃,乐于参加校园活动等,但却难以具备普通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人格素养。特别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处于混沌状态,他们渴望成才,但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缺少坚定的奋斗精神,心理处于上进与享乐的矛盾状态。高职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难与高中生相比。并且由于中考失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当面临考试时,他们难以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无法客观地以平常心面对新的考试,便形成了不良考试心理。
原有不良习惯的沿袭 高职生的不良考试心理与他们的不良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不良习惯往往是对初中乃至小学时不良习惯的沿袭。如在学习上养成的浮躁习惯使他们在高职时仍难以静下心来将某一知识真正掌握,仅满足于听懂看懂即可,不愿意预习、复习,对学习中的难点一知半解、一带而过。他们对待考试的不良习惯则更为严重,平时学的知识未掌握扎实,面对考试心中没底,多是“临时抱佛脚”,致使紧张、焦虑、漠然等不良心理状态存在。
外界因素的影响 绝大部分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在校成绩,会因孩子考得不好而发火或唠叨。自我意识较强的高职生通常较在意家里人的态度,担心自己考得差会受到父母批评,也担心考得差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这使他们过于看重考试。但还有一部分高职生恰因为考试失败的次数多了,家人的批评也多了,对考试持无所谓态度。同时,社会存在的缺乏诚信的现状,部分高职生耳濡目染,难以抵制,所以在考试时存在侥幸心理,产生作弊行为。
开展教育疏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帮助高职生认清学习的重要性,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因为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因于那些不稳定的内因,例如情绪状态、努力程度、重视程度等,则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和坚持行为。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考试、客观对待考试。此外,应在高职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张扬诚实守信之风,表扬守信典型,用诚实守信的教育导向指导学生在考试中真实作答,杜绝作弊,用真才实学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改革评价机制 多年来,考试一直作为选拔人才和评价教与学效果好坏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的考试无处不在,但高职院校的考试应有所不同。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重点不同于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本科式教育,而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培养。同样,考试的重点也应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性考试,而应为无纸化的实践技能考试。高职生原有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但动手能力却相对较强,强调实践技能考试可以调动他们学习和面对考试的积极性。
调整用人导向 分数、证书的确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材料。但对用人单位来说,一位踏实肯干、诚实守信、技术到位的员工创造的价值要比证书和分数来得更实在。尤其对高职毕业生来说,如果用人的标准是人品加技能而非原来的学历加证书的话,这对他们考试情绪的调动与考试心理的调节无疑是莫大的帮助。这样的用人导向,有利于高职在校生自身修养的加强和提升,有利于将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高职生个体的身心素质。
[1]夏瑞庆,王守恒.教育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157-158.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姚本先.心理学[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88.
G715
A
1672-5727(2011)04-0147-02
黄继战(1975—),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教学及研究。王秀娟(1977—),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