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

2011-02-20 15:16赵立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3期
关键词:忻州师范院校师范

赵立波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忻州 034000

地方师范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

赵立波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忻州 034000

本文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的具体方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为地方师范院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范性

当前,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正处在变革时期,从西方引进而本土化了的百年教师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再一次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国内许多专家以及政府部门正在根据实际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师范教育的改革,有些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政府政策和市场运行规律双重影响下正在进行全面改革,特别是就人才培养方面尝试着大量的实践,探索一条能够适应我国国情的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而作为我国高师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地方师范院校,它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成败。为此,研究和探索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能力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完全束缚了每一个学生,大多数学生已经不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而是按部就班的“书呆子”,没有个性的发挥,没有自己的见解,从小学到高中已被长期沉重的“作业”负担和中考、高考拖得精神疲惫,到了大学很难一时改变这种长期形成的“个性”。从地方师范院校来看,由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一直遵照国家计划经济时代的教学计划以及参照国家重点师范大学的计划、大纲而制定的,结合地方性和学生个性方面很少,有的甚至没有。这就势必造成培养目标单一、定位不准。加之教学手段单一,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方法上,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去年,我们在检查大四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发现在化学系一位即将毕业而且已考取了研究生的学生,竟然不知道化学药匙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洁,才能去取另一种药品,诸如此类现象很多。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忽视能力的开发,学生成了被灌输的“机器”,“成才”的关键是看期末考试成绩。因此,经过4年的培养,拿到毕业证书的学生大都是经过“机器”加工出来的“标准件”人才。

1.2 师范性不实,综合性不强

地方师范院校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地方性和师范性,而近10几年的发展却完全偏离了这些特性。从整个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大多数院校受市场经济和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偏离了地方性和师范性。许多地方师范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片面地追求生源,盲目地扩大招生。师范院校所招师范生不到招生总数的40%。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师范生学费太低,不足非师范生的50%;另一个原因是师范生的培养费用也大大超过非师范生;再一个师范生的就业面较窄,毕业后受社会非教育界用人单位的青睐程度反不如非师范生。这是造成师范院校的学生师范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另外,受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地方师范院校自身对培养目标的错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脱离师范性和地方性,教学计划均向综合性靠。但由于自身基本条件不具备,正如“东施效仿西施”一样搞得不伦不类。不论是从教学资源方面,还是从教学环节上,都不具备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条件。这就势必造成师范生不具备师范生的要求,综合性知识又非常欠缺的“怪”现象。由于在培养过程中,脱离实际—农村基础教育,这一检验和培养师范生的现实场所。近十几年,许多地方师范院校只注重了校内培养,学生在四年大学中,没有到过一次农村中小学实践过,只是依靠在毕业前6~8周的专业实习(大部分学生是在城市的中小学完成的,有些学生干脆到认识的学校盖个章,就算实习完成)来评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结果,学生的教学技能只能依靠“读书”来“实现”,这也就是造成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所以,地方师范院校师范性不实,综合性不强,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最根本问题。

1.3 教师缺乏指导的主动性和能力

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受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思想上波动性太大,一些水平较高,长期从事地方师范院校工作的优秀教师受薪水的诱惑调到发达地区的高校,也有的下海经商,还有的调到行政和薪水较高的事业单位。地方师范院校为了弥补教师不足给教学造成的困难,只好大量引进青年教师(不分什么学校毕业,什么专业毕业,甚至不管原来在什么单位工作)来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骨干。这些教师由于自身对师范教育了解甚少,缺乏基本的师范教育要求的技能,所以在教学中和实践环节上既没有能力,又缺乏主动性。中国有一句名言:“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自身都缺乏这“一碗水”,怎么能给学生“一碗水”。再者,从另外一些多年从事师范院校教学的老教师来看,虽然没有离开学校,但受“金钱”的诱惑,有的搞第二职业,有的办小学、初高中补习班等等。这些现象势必造成教师的精力不集中,不能够也不可能积极地从事教学、指导学生。诸如此类现象很多,如在盲目追求晋升职称、积极地跑官要官买官,主动性和积极性都用在了以上这些方面,对在培养学生方面导致了“随机应变”的“战略”思想,在对如何提高师范学生的师范性方面积极性很低,就从学院的教改、教研成果来看,这方面很少,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分析,认识到它的严重性。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尝试改革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界许多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大教育的改革力度,改革应试教育,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地方师范院校也在不断地、积极地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如忻州师范学院的到贫困地区农村进行教育实习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例,很有价值,值得借鉴。

忻州师范学院于1997年9月,正式启动扶贫顶岗教育实习,十年来共组织了21批7000余名本专科学生,到忻州市所辖的“两区”(太行山革命老区,晋西北连片贫困地区)的原平、忻府区、五台、代县、繁峙、河津、偏关和宁武八个县市的600多所农村中小学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预计到2012年学院派出的扶贫顶岗教育实习总数将达到20000人左右。这一宏大的教育实习工程是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和行政经过认真调研,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的实际拆取的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行动。这一实践的思想就是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在近二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脱离地方性和师范性而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检验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纠正失误,强化目标。

从模式的构建来看,4年本科生的8个学期,有1个学期实行扶贫顶岗实习实践,6个学期进行校内的理论和实验教学,1个学期进行专业论文的撰写和设计(其中包括专业调研、实习实践活动)。6个学期的校内理论和实验教学是经过学校认真调研和实践而制定的较科学的教学培养计划。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教务处和各系部经过多年的尝试、理论分析,对原来7个学期的校内理论教学改革成为6个学期。这一改革不但没有削减整个教学内容,而是更强化了教学的核心内容;提炼精华、重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对一般较为易懂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自习完成。课堂教学时间由50分钟改为45分钟,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水平要求,非常符合学生课堂教学的时间要求,较为科学。

为了保证理论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升。学院从2006年下学期开始实行“聚焦课堂,提高质量”全员听评课活动。这一活动实施以来,全面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自觉地、主动地寻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鞭策了一些教师的懒惰思想,一致认为“混”的行为不能再继续“生存”下去了,使得全院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保证了6个学期的理论、实验教学的效果,超过了7个学期的教学效果。

突出师范性,体现地方性是办学的宗旨。忻州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克服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环节都保证了教学质量,符合办学的要求,体现了师范性和地方性的特色。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师范大学生毕业后如何当好一名中小学教师,从心理上、思想上进行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师范大学生的神圣使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当好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其次,从技能上进行培训。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必须熟练掌握,如加大“三字一话”的教育教学力度,为使每一位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学校为每一位学生购置了1块小黑板,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对普通话的教学专门由基础部负责,每位学生都要接受34节普通话课的训练,直到考核完全符合要求为止。再者,注重地方性。结合地方特色,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开设公共选修课,让学生在校内掌握、获取地方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从大二开始,每学期每位学生要选2门跨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文科至少选2门理科课程,理科至少选2门文科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地方。还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微格教学》《化学与健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代公司理财》等适用性很强的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地方农村建设的需求。

鼓励创造性,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专业教育中提倡创新教育,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从2007年下学期开始,实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项目”,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搞创新设计、创新研究,用两年的培养期完成有一定创新性的设计、论文或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也要逐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培养,不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学院专门设置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对在培养过程中有发明创造的学生给予重奖,带动全院学生不但要理论知识扎实,更要能够搞研究、搞创新,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扶贫顶岗教育实习,它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理论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唯一标准。通过这一途径,不但检验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优缺点,同时,强化了师生实践教学能力。学生在半年的教育实习中,培养了自己作为一名师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实习中学会了如何备好课、讲好课。不论是仪表、仪态,还是语言表达;不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各个教学环节都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学校学不到的实践知识,通过这一活动完全得以弥补。从管理、组织、人际相处、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锻炼。知识面广了,思想素质高了,吃苦耐劳精神有了,生活自理能力强了。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扶贫顶岗实习,不但为师范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缺乏等严重现象,为建设新型的农村,培养新型的农民等方面做出了榜样,是符合21世纪地方师范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忻州师范学院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但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改革了多年来高等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缺乏实践的各种弊端,完全响应了国家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忻州师范学院积极探索的“扶贫顶岗教育实习”对忻州市及山西省河津市的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教学质量较差的现状完全得以改变,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受到了农村的欢迎。尤其是我们的大学生深入基层,经过半年的实践活动,不但检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强化了自己的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大学生的精神思想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锻炼,改变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经过这一实践环节的培养,每一位得到锻炼的大学生,都深深体会到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还较为薄弱,还需要他们。

[1]王志连.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李思殿.扶贫顶岗支教:师范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3]陈宁.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新契机[N].光明日报,2007-6-9

[4]张云领.教师自学培训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6,3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in local teachers’ universities severely constrains the full play of intellectu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Thus,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with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The present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of cre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actice.It i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constructs a new pattern of training creative personnel and tries to seek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ocal teachers’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re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education

Cre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actice in local teachers’ universities

Zhao Libo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034000, China

2010-09-25

赵立波,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忻州师范院校师范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