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孙 琳
【导语】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已经越来越靠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这样的命题趋势。如当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候,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当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少的时候,天津的高考作文是“我生活的世界”;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时候,广东的作文考题是“与你为邻”。本文将以江苏高考作文为例,深入探讨作文教学中如何从现实贫瘠土壤里回望传统文明中的美好与诗意。
如《诗经》里曾描述的那样处处充满芳草、美人,处处是绿意逼人那样的社会和生活,在现代汽车尾气白色污染泛滥和人心不古的侵蚀下已经踪迹难觅,是什么使我们在一路走来的时光中丢弃了那么多珍贵的东西而导致我们现在一贫如洗?是什么让我们与那个自然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理想越走越远甚至背道而驰?我们如何重拾曾经失去的那颗芳心来换回以后那人生无尽路途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宛在水中央”的诗意和健美?
绿色 环境 诗意 浮躁 宁静
有时候文明和科学的发展是场悖论,人不断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然后遭到自然的报复,就如人类发明武器,最后又将武器运用到战争中来毁灭人自己。2010年以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热点问题,那就是环境问题。从1月以来,身边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从国内到国外,都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前段时间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湖南等地方的干旱,很多以前清新美丽的湖泊都消失了,黄河许多地方开始断流,昔日气势如龙的黄果树瀑布有时候甚至达到每天断流18小时,美丽而神秘的湘西因为干旱有38万人出现饮水困难,而曾经树木如茵的云南,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与此同时,国外如印度等国家也相继出现干旱等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着环境问题的空前挑战。如何与周围的世界相处,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振,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问题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而这些深刻的社会原因背后,恰恰是现代人的“人心”问题。因为人的贪欲,人的占有心攫取心虐夺心,更多时候让周围的世界只剩下冷却的残渣,人们忽略了一点。我们周围的一切世界,是有“心”的,人要赢得这个世界,最终还是要赢得这个世界的心。而包括作文在内的任何形式的文学,最终都是直指人最深层的内心世界的。人应该拥有一颗芳心,去对待周围的这个世界,我们才会与这个世界和谐,与周围大自然的脉搏一起健康跳动。所以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有很强的渴望回归的人文精神和自觉的精神守望。
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些生活传统,确实是一种“绿色生活”——朴素,诗意,健康,自然。
《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缥缈惊艳的伊人的出场,不是伴着刺眼的闪光灯或者是震耳欲聋的鼓点,而是在长满蒹葭的清凉水边,我们可以想象,绿盈盈的蒹葭,清澈的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生命力!在描写男子追求窈窕淑女的时候,不是让男子手里拿着价值不菲的钻戒或者钞票,而是让男子因为看到大自然的雎鸠关关地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的场景而萌发了对窈窕女子的美好向往!在诗经的传统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纯真,那么发自本性本情。这些描写了人与植物,人与动物相处的和谐画面,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振!
多年后,那个行吟泽畔的浪漫主义者又踏着《诗经》的这一传统,演绎了他生命的最后清洁而高贵的岁月,他觉得,自然界的花呀,鸟啊,草啊,叶呀,露珠啊,都比人要干净得多。他想通过这些来净化自己,于是,他披带香草,拈花吸露,以这些芬芳的花朵为食物,为伙伴,最终成为历史上人人纪念的“香草美人”。
古人喜欢花草有时候会到了一种痴狂的地步,如陶渊明爱菊,举家耕种南山,林逋结庐孤山,终身以梅花为妻以鹤为子。因为爱自然,爱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有的甚至举家搬迁。想想搬家自古至今都是一件慎重的事情,这不仅麻烦,还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便,而古代因为喜欢某种花草某种山石而迁到山中野地的人大有人在,这是一种怎样值得我们学习的生活态度。他们是花痴,去开辟一块田地耕种糊口,只为了一片鲜花一窗野色,这在如今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不仅在人与植物的关系上是如此,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应该和谐。当代作家周晓枫在《它们》中,为那些在动物园里丧失了自由的动物叹息着,她这样写道:“秋日的阳光淡淡照耀着,树叶缓缓飘逝下来。我穿着一件熨帖的羊毛衫,坐在动物园的长椅上冥想着。我不知道动物们是怎样看待我这个披着羊皮的人,但我知道,我此刻的温暖是动物们给予的,是它们脱下了唯一的衣裳,披在了我的肩上。”作者常站在天地宇宙一切生命都有存在理由这样的角度来体恤万物,来反思人类的局限。这样的天地悲悯情怀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缺乏的,我们敲开活的猴子的脑袋喝新鲜的脑浆,我们为了使肉更鲜美将活的青蛙倒入滚开的沸油中……在我们有些人眼睛都不眨一下的虐杀动物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思考:人为何物?他有什么权力将温暖和幸福建立在对动物无止境的掠夺上面,而且从不加以反省,更没有丝毫感恩!韩小蕙女士也曾经在《大山中的珍宝中》写到:“虫子们呢,因其渺小和朴素,竟被忽视了,我们人类的又一劣根性,总是趋向华美而轻视朴素。”“我们人类可得及时及早觉醒,再也不能随便欺负昆虫了。”“生命是神圣的,大自然是和谐的,这是天授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践踏别的生命。但过去,我们只把这个原则运用到人类身上,并为之赴汤蹈火,流血牺牲,今后呢,恐怕得把它运用到一切生灵身上。”确实,人类不能高蹈于其他生物之上,而应该以平等、尊重与和谐的自然方式在这个星球上与之共存。
正如当代作家张炜所言: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万事万物都有一颗芳心。人需要赢得大自然的芳心,地球的芳心,上帝的芳心。所以,古人中有不少智者,他们乐山,乐水,乐田园生活,不害怕辛苦的劳作,同时又离不开思想和悟想。智者是因为选择了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才成为智者的。选择本身也是一种智慧。而我们今人,一张飞机票把自己带到水边或山边,在导游的安排下游完既定的行程,回来标榜自己乐山乐水,在古人的衬托下,这未免太可笑了些。古人向往一个地方,往往是通过自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徒步行走,山路,水路,跋涉着,最后到达。这种精神与心灵上的体验是独特的,正如李白走完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蜀道之难行引发了他对人生之路坎坷的生动比喻,绿色生活,不仅是生态的绿色,更多的是精神的绿色!而今人,更多是在汽车尾气的伴随中“爬”上高山,留下“××到此一游”,便戛然而止了。
相对于现代人而言,张炜确实比我们独具慧眼。比我们清醒,比我们在思想上走得更远。
拥有芳心是可贵的,依稀记得孔子曾问弟子,什么才是最高的理想?子路说要用三年时间振奋国家精神,颜回说要用三年时间使一个小国经济繁荣,公西华要通过努力当一个体面的外交官。唯有一个叫曾点的弟子,他的回答与众不同:在天气暖和起来的时候,邀约几位友人,带上六七个孩子,到河里洗澡,然后再登上高处吹吹风,一路唱着小曲回家转。听完,孔子点点头:曾点的理想和我一样啊!曾点的理想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生活”啊,一种不悖乎人性的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不是吗!
无独有偶,唐朝那个叫汪伦的人,也演绎了一幅“绿色生活”的绝美画面。好友李白要走了,何以相送?于是,手舞之,足蹈之,唱着歌顺着音律的节拍他边唱边跳在来了……非常在真性情,非常在本真。换做是我们当代人送别友人,说不定又是一桌满汉全席大鱼大肉,死命拼酒最后弄得消化不良甚至最后不胜酒力要送到医院挂水才得以“安全”收场。
唉,如今的人,哪里如古时候的有着不可泯灭的自然之态的“真”与自然之趣的夫子和村夫啊,大家全是角色,全要适应舞台一样。于是,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温情趣味,弄到最后,一个人连正常咀嚼和回味的能力也没有了,人从“绿色生活”中走远了,消失了……
而如今,朴素而宝贵的精神传统被我们毫不吝惜的丢失了,我们是彻底的愚者。孔子当年坐牛车周游列国也不觉得速度慢,而现代人有了轮船火车地铁飞机仍旧觉得时间不够用,使用惯了电子邮件的人,让他再为一封信跑邮局,也会觉得麻烦极了。我们的忙碌,事情之繁多,不仅没有因为交通工具的改变而有所减缓,反而是更加忙碌更加马不停蹄。我们会把自己“神采奕奕”的装在线条硬朗鲜明的西装里,而抛弃那种顺着人的身体的线条而做成的粗布麻衫,我们把自己的健康寄托在充满化学成分的药丸里而忘记古人可以从一株冬天常绿的草里找到它耐寒的品性,于是,我们丧失了对速度的体验,丧失了用毛笔写字的心情,丧失了鸿雁传书的意境,丧失了自身的舒畅,丧失了我们的中医文明,丧失了我们所曾经拥有的“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诗意生活。它可以是扣舷独啸,临川长歌,也可以是一路风尘,芒鞋踏歌;可以是葡萄美酒,流光异盏,也可以是酒斟皓月,诗吟长天;它可以是江湖夜雨,笑傲尘嚣,也可以是一揽青山,独步古今;它可以是轻车华盖,流苏百转,也可以是风来盈袖,水横画卷。可是,如今充斥满耳的只有那众人喧哗的吵闹声,叫嚣声,广告重复播放的单调声,试问,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种声音,让它引导我们的生命呢?那个声音可能是蝉嘶或是鸟鸣,也许是高山流水或者空谷回声,也许是雨打残荷,雪落荒郊,还可能是深巷里苍凉的叫卖,夜窗外孤寂的足音。但我知道,它们可以开启我们各自尘封蛛网密布的记忆之门,让往事幽深的温泉沿着岁月的九曲长河悄悄渗淌而出,如霭如烟如诉如泣如血如髓。找到了它,我们应该就在这样的尘世拥有了自己的芳心,找到了它,就找回了童年之欢青春之梦,找回了故乡之恋,故人之情,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生命里一切最值得珍爱的时光,于是,我们懂得了生活。只有拥有芳心,我们才能解决目前出现的纷繁芜杂的环境问题,才能让黄河的水重新奔流起来,让黄果树的瀑布再飞流直泻起来,让云南的树林再葱茏起来。到那时,湘西的碧波重新荡漾起来,我们又回到了沈从文笔下那个美丽的茶洞,可以尽日听到那个名叫翠翠的女孩清纯而动人的歌声!
我们深怀着对那清新自然世界的向往与崇拜,相信生命的传承不在于生命之本身,而在于人人拥有一颗对人,对世界的芳心!
让我们再回到今年高考作文本身,你会发现这篇作文题目反映的真不止那么一点我们曾经以为的绿叶绿草,它指出了我们现在的丢失了“芳心”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它是一个严肃而有哲理的命题,它也许将引导我们这群迷途的羔羊如何回到那蒹葭苍苍绿意逼人诗意盎然的岁月!
[1]诗经.商务印书馆出版
[2]范曾.吟赏风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温儒敏.姜涛.北大文学讲坛.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