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永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梁 永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已从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根据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发挥其素质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下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呢?笔者认为,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介,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已是当务之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智慧,像李时珍、毕昇、李春、张衡等杰出人物,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小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典型事例具体化形象化,就能更好地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课文《赵州桥》,此文主要通过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毋庸置疑,要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首先得让他们眼见为实,所以解决的重点是怎样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独到之处。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构思和设计,将课本的插图制成立体式的覆盖型桥梁,并抽去大桥洞顶上的4个小洞,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设计不但能够防洪排涝、加固桥身,而且还能够节省石料。通过学习,学生们感到了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一千三百多年前,李春就能够设计和制造出这么先进的桥梁真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由衷地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至此,爱我中华的民族自尊和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爱惜粮食是人们应有的美德,但对小学生来讲,真正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呢?
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情绪体验容易受具体事物所支配,直观形象的教育能使道德观念具体化,从而激发儿童的内心体验并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指导道德行为。为此,笔者在教了课文《锄禾》第一学时后做了进一步地深化,第二学时以录音小品的形式让学生联系实际听、说、读、写。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听到了奶奶与小红的对话,看到了小红吃饭时的前后对比。此情此景似乎自己就是小红,身临其境。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联系实际,想到了自己平时浪费粮食的缺点,在对照中“明了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用汉语夹拼音把小品《爱惜粮食》写下来,这样,就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非智力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很重要,因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必须使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积极地参加到全部活动中去,才能取得成功,语文教学就负有这方面的任务。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尽量发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比如:阅读课文《詹天佑》,在教学中笔者运用两框抽拉,旋转的投影片,使学生具体感知“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的施工情况以及“人字形线路”的巧妙设计,学生从中看到詹天佑的高度智慧,非凡才干和创造精神,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而京张铁路的成功除了詹天佑具有拳拳爱国之心和非凡的才能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呢?在演示“中部凿井法”的抽拉灯片之后,笔者问学生,既然“中部凿井法”能使工期缩短一半,那为何詹天佑多不开少不凿,就开凿这两座山的直井呢?多开凿几口直井工期不更可缩短吗?学生静静地思索着,顿时学生领悟到:凿井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呀!詹天佑是通过周密计算才开凿的!从而说明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可以说,京张铁路的成功正是詹天佑不畏艰险、身体力行、坚强意志的真实写照。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形象直观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受到启迪:学习、工作应一丝不苟,遇到困难要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通过感知、思索形成的认识,使学生深感养成良好习惯和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多么重要,每个学生不都应努力使自己具备吗?
美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有其严格的科学性,最能体现美学教育的场所当然要数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然而除此之外,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美学教育的因素。如语文教材中常有表现色彩描写性词语的色彩美,表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表现人物高大形象的形象美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使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觉完善起来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呢?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优美的抒情散文来实现。
如《荷花》一文,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叶圣陶老先生以多姿的彩笔描绘了“满池荷花”的美丽姿态。笔者在教学中同步使用录音与投影,诱导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去领略文章的诗情画意。在讲“白荷花的各种姿态”时,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听配乐朗读录音,通过欣赏,学生仿佛置身于荷花池中,与荷花融为一体,好像自己也成了荷花。音形的结合使学生沉浸在江山多娇的情景之中,感受到了“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秀丽优美的审美情感。
实践证明,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智力的发展,而且能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稿件编号:P1107029
梁永,本科,小学中教高级。
江苏省睢宁县睢城镇南门小学。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方面应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武装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据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年龄小,如何使他们接受呢?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运用多媒体技术资源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例如,教学《刻舟求剑》:
(1)将水和码头等景物画面做出固定的基片,将载有人物的船只做成覆盖在基片上能够抽拉得动片。
(2)教学时,1~3节看静片讲读,讲第4节时,抽动灯片,演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的内容。然后问学生,那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教师再演示一遍,指导学生从图片上找根据,作分析:宝剑是从船上掉到水里的,灯片抽拉时,学生从图上看到,船在扬帆前行,等船到码头靠了岸,而掉在水里的宝剑却没有随船走动。学生看到,船载水漫的位置变了,而刻在船上的记号在水面上的位置随着船的行驶也跟着改变了,所以那个人等船靠了岸,再从刻着的记号跳下去找,怎么能捞得到呢?
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情况的变化,那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也就是错误的,错就错在他用不变的眼光去看运动、变化着的事物,用静止的观点去解决新问题,通过动片的投影和演示,使学生懂得了故事的寓意:我们应该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这样,学生在理解故事寓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教师也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