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一力,谢康宁,申广浩,罗二平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032)
科技英语教学改革中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
闫一力,谢康宁,申广浩,罗二平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032)
根据科技英语课程指导思想,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兴趣培养为牵引,以英语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手段对科技英语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科技英语;教学改革;英语综合素质;生物医学工程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科技工作者在用英语传递科技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体[1]。科技英语课程作为公共英语很好的补充和提高,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科技英语可以泛指一切论及科学和技术的书面语和口语,其中包括:科技著作、科技论文、实验报告和方案、各类科技情报和文字资料;科技使用手册包括仪器、仪表、机械、工具等等;有关科技问题的会谈、会议、交谈的用语以及有关科技的影片、录像等有声资料的解说词等[2]。
科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学习和记忆专业词汇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普通词汇的引伸用法、科技专用词汇、缩略语和技术符号的频繁使用等。其次,复杂长句和名词化结构的大量使用也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和难点,使得科技类英语文章语言生涩难懂,增加了理解的难度[3]。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理学、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领域内容,要求本专业的学生熟悉和了解上述四个领域的常见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多学科英语语言背景。同时,由于教育国际化及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4],国际会议和讲座在医学院校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日渐显著;科技类信息的获取从原来的平面媒体向多媒体立体化扩展,导致科技英语的应用也从原来单一的“读”向“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延伸,这又要求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为全面的英语综合素质。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是核心。
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阶段最后一门英语课,科技英语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这个桥梁由基础英语的学习过渡到用英语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或从事专业性工作,提升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通过近几年的深入调研,与往届近百名学生座谈及发放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外国学者的科技讲座、纯英语视听材料、外国企业组织的产品培训等场合仍然存在严重的理解困难及无法与演讲者进行沟通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学生不知该如何进行提问。由此可见,本专业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对本专业相关的英语了解太少,而且英语交流能力有限,欠缺沟通意识。
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长期受到中国英语教育传统指导思想的影响,以科技类阅读材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仍是当前大部分科技英语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学生不重视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做题能力强而运用能力偏弱,英语综合素质较差[5-6];在毕业没有教师指导后自学能力很差,对于陌生领域各种形式的科技类材料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先前单一通过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科技英语水平的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
总之,科技类语言应用的广泛化和多样化迫使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着力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英语综合素质乃当务之急,科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1 指导思想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心之所愿,无事不成。培养兴趣对于做好一件事至关重要,在科技英语教学中亦不例外。如果学生对英语从来没有兴趣,一直处于被动的英语学习状态,英语水平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特别是科技英语中又充满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结构,由于课时及授课者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将所有知识填鸭式地授于学生,而枯燥的海量英语阅读材料只会使学生离英语越来越远。只有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关注英语,主动接近英语,体会异国语言的魅力,不断积累基础知识,提高英语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学好英语,自如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专业英语环境。所以,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应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7]。
3.2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指导思想,紧扣科技英语教学大纲[8],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结合现状分析,采取以兴趣培养为中心的“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科技类阅读材料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3.2.1 听力方面 改变以往的以答题来检验听力教学效果的方法,以真正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为目的进行训练。我们以国外原版科技类视频材料为中心,该材料大都取自于美国国家地理、探索频道等科技类主题门户[9],时间大约 3-5 min,字数为 300-500 字。首先由讲授者对材料的背景及生僻的专用词汇进行轮廓性讲解,使学生对材料的主题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为其营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听力环境。随后进行两遍初听,讲授者进行简单提问。根据学生对主旨性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大体认识程度。接着将听力材料内容当作阅读材料进行讲解,对长难句和模糊单词进行重点提示,并从方法学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再精听1-2遍,布置听抄作业。
3.2.2 口语方面 采用课堂演讲的形式训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填补以前没有口语训练的空白。课前让演讲者采用幻灯结合口述的形式进行脱稿演讲,时间大约10 min。为了提高演讲者的兴趣,并不限制演讲主题,让演讲者充分发挥。同时,为了让听众能够更容易理解,要求演讲者提前将专用词汇做一介绍。讲完后由讲授者进行讲评并评分。
3.2.3 阅读方面 调研发现,以往本课程采用工科类统编教材,阅读内容偏重于机械、化工等工程领域,与生物医学工程内容关系不大,导致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是很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对现有教材进行了改革。新教材以理学和医学的基础知识为重点,以介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新进展的内容为串联,力求夯实基础,弥补公共英语教学中对科技类基础知识训练的欠缺。具体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Reading”部分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关阅读材料,介绍本领域的最新进展;“EST Basics”部分为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知识,旨在对一些科技类基础知识用英语进行重构;“EST in Medicine”部分为医学基础知识,通过与往届学生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本专业与医学的关系紧密,医学知识的欠缺是制约本专业学生今后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本科阶段对于医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故在新的课程设计中加入此内容。
3.2.4 写作翻译方面 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此部分训练基本安排在课后进行。翻译方面除了要求学生阅读课程中长难句的翻译外,还精选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外高水平论文节选材料让学生进行翻译,扩充其知识面并初步培养其翻译科技类论文的能力。写作方面增加科技类应用文(英文简历、投稿的cover letter等)和特殊文体的练习(如数学问题的英语证明等),让学生更适应科技应用文的表达方式与格式规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积累重要经验。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联合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英语最吸引人的魅力在于交流,能够达到自如地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对讲授者来说,培养出只会阅读英文材料而不敢开口说英语同时也无法听懂英语的学生是极大的遗憾。语言的“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如果将这四个基石割裂开来,将使学习者无法看清这门语言的全貌。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的同时其实也在进行阅读训练,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也是在进行写作训练,听众也在进行阅读训练。听说训练中要求的读写能力反应时间都更短,并且更加贴近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也会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训练材料本身。通过对本专业学生该课程教学改革两年来的跟踪调研(考试分析、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手段),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态度也有所转变,课堂气氛也较之前明显活跃,课堂演讲交互环节深受学生欢迎,成功地为学生营造了局部英语应用环境,开创了与传统英语教育区别明显的重视实用的教学风格。
3.3 教学评价改革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评价方法才能使整体教学改革设计达到预定目标,并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真正使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目标落到实处。目前,本教学组的做法是传统笔试部分(闭卷考试)占70%,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查点为专业词汇、科技类基础知识、科技短文翻译等;互动部分占30%,主要考察学生对互动部分的掌握情况,重在考查能力,考查点为学生的口语能力、听抄能力、长难句翻译能力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其中课堂演讲占15%,课后作业占15%。
“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进入教学设计和学生课堂,以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技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两学年的教学反馈及评估分析,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被动学习英语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学生准备的课堂演讲主题非常广泛,由于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话题,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多次出现超时情况,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教学效果大大超出预期的目标。同时,在国外知名教授的学术报告、英语学术交流和英语角上都能看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踊跃发言。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永远都无法忽视,讲授者只能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学习者要想掌握一门语言,除了枯燥的重复积累和勤学苦练,没有任何的捷径,再完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通过对科技英语的教学内容和评价的改革,配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引导及建立团队互助的学习机制等方式[10],激发教学主体的学习热情,使之从“学会”过渡到“会学”[6],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使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1]段平.高级科技英语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50-51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25-326
[3]田传茂.大学科技英语[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20
[4]冯增俊,陈时见,项贤明.当代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09-113
[5]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42-50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50
[7]娄辛悦,王志.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问卷调查报告(一)[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增刊:1-4
[8]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3
[9]蔡耿超.《医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3):295-298
[10]吴芹.科技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4):110-111
Cultivation of English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 Yili,Xie Kangning,Shen Guanghao,Luo Erping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ccording to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course,reform of this course was attempted in the aspects of arous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interest,cultivating their Englis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as the objective,and combining fourin-one multiple teaching mode and corresponding means of evaluatio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teaching reform;English comprehensive quality;biomedical engineering
G642.0
A
1004-5287(2011)02-0214-03
2010-10-11
闫一力(1983-),男,福建福州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科技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