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松
当今社会正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扩大,多种学科成功的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在新世纪里,高等中医院校肩负着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任,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高等中医教育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和要素,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医学信息人才,从而既拓宽学生的就业面[1],以适应社会需求,又增强了学校综合实力,从而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现代医院信息化的加快,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医学信息化人才将在医院信息化管理、医疗技术发展、多学科融合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计算机技术本身是高科技,需要有高质量的人才来掌握。在医学院校中培养出一批能够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熟悉信息系统,又掌握医学专业技术,了解医院业务情况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是国内和国际医学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提出加强医学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医学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医学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加强对课程体系的研究,根据复合型人才教育的特点,坚决把课程中陈旧的内容删掉,破除学科体系的完备性。要及时更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按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理论课程的整合。采用模块化教学和学生弹性的学习计划,扩大选修课模块的比例,有的专业方向知识而可宽一些、浅一些;有的专业方向则可窄一些、深一些。课程内容应提高实用性和针对性,既不违背医学院校教育的客观要求,又必须适合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以医学领域需求为培养目标去配置安排,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物资条件,积极的构建优质的师资退伍。注重理论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能力训练与传授的知识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现代医学发展所需的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出“知识库”型的书呆子。我们认为,在医学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以致用[2]。
我个人认为我们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市场驱动模式,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还要重视师资软实力的提升,在美国计算机教育机构的师资水平很高,教师通常既拥有企业工作经验,又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同时教育机构支付高薪来留住这些教师。由于信息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升级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教育机构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并为此投入大量资金。正是由于拥有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师,美国计算机教育机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结合医学信息人才需求建设中医院校计算机专业关键在于更新和落实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思想大转变。对学生我们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次教学,为优秀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3]。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重视信息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密切联系广泛的计算机在医学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实际情况。
高等中医院校是培养国际化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我们应该勇于借鉴学习国内外成功的办学经验,在强化中医特色教育的同时,勇于创新,尝试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人才,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拓展传统中医教育的生存空间,不断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升高等中医院校的国际影响力。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39.
[2]杨晓江.高等教育质量观必须与时俱进[J].全球教育展望,2002,6(1):32.
[3]克劳斯·迈因策尔著,曾国屏译.复杂性中的思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