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关于“食品保鲜”的主题实验探究活动
李彩霞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而“三鹿事件”“双汇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让人触目惊心。
怎样引导初中学生从化学角度了解食品安全呢?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探究活动。首先进行生活调查,和学生一起去超市,观察食品的保鲜方法,观看食品的标签。同学们找到了很多保鲜方法:低温保存;真空包装,保鲜膜包装,充气包装,添加防腐剂,在包装袋内放独立包装的干燥剂、脱氧剂等。但也提出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组织了一次主题实验探究课。探究主题是“食品保鲜”,设计了3个探究实验。
首先请同学们讨论充气包装的原因,总结充入气体应具备的性质,再猜想充入气体的成分,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①氮气,②稀有气体,③二氧化碳,④空气。根据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2)取一尖头的塑料管,插入塑料袋中,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塑料管的另一端。有的组看到石灰水变浑,证明猜想③成立,有的组看到木条燃烧情况不变,证明猜想④成立,有的组看到木条熄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认为是猜想①或②,而稀有气体价格较高,所以最终确定猜想①成立。
首先提出问题: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是什么?怎样证明?为什么标签上写着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同学们利用和水反应放热检验出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同时也认识到因为会和水反应所以不可浸水,否则会生成氢氧化钙,而其有腐蚀性所以不可食用。因为开袋后会生成氢氧化钙,甚至碳酸钙,导致失效,所以不可开袋。至此,同学们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笔者再提出问题:此时包装袋内的干燥剂可能是什么成分?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①氧化钙,②氧化钙、碳酸钙,③氧化钙、氢氧化钙,④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⑤氢氧化钙、碳酸钙,⑥碳酸钙。经过分析,大家认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氧化钙存在的前提下,利用初中学到的知识无法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对猜想①②⑤⑥,有的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是:取样,加足量的水,如果干燥剂不溶就是⑥,如果溶解,而且溶解过程没有明显放热是⑤,如果溶解,而且溶解过程放热,可能是①或②,再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如果看不到气泡是①,如果看到气泡是②。但是,其他同学对此提出了疑问:取样,加水,如果干燥剂不溶,猜想⑤⑥都有可能,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能说就是猜想⑥。针对这种情况,对方案进行了改进:取样,加足量的水,如果放热不明显可能是猜想⑤⑥。再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如果立刻看到气泡则是⑥,过一段时间看到气泡则是⑤。方案统一以后,同学们对干燥剂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热情非常高。
打开包装观察脱氧剂颜色,有的黑色,有的红色,有的黑色和红色混杂。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对其成分作出猜想:①铁粉,②铁粉和氧化铁,③氧化铁,④铜粉和氧化铜,⑤铁粉和铜粉等。经过讨论,同学们用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进行了探究。有的组把样品放入试管中,倒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有的组还看到溶液明显变黄,有的组向样品中倒入的是硫酸铜溶液,溶液变成浅绿色。都证明了有铁粉,有的现象还证明了可能含有氧化铁。随之请同学们思考铁粉做脱氧剂的原理。进一步加深了对铁生锈这个变化的认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事物的两面性,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识。笔者又向同学介绍了防腐剂的有关知识。
这次探究活动,从做生活调查,到提出问题,再到课堂实验探究,同学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因为探究的是他们身边的问题,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确实,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中感悟化学,能在化学中理解生活,完美生活。
稿件编号:P1105100
李彩霞,本科,中教一级。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