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振 华,柳 靖,刘 珊 珊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职教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从TVEI到GNVQ:英国职教改革的选择与转变
唐 振 华,柳 靖,刘 珊 珊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职教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4)
TVEI、NVQ、GNVQ可谓英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职业教育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三笔。在从TVEI到GNVQ的改革过程中,充满着选择与转变,选择主要体现为:(1)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2)改革课程作为改革职教的重心;(3)沟通与衔接学术轨和职业轨。转变表现为(1)注重能力与人——发展视角的转变;(2)紧盯雇主——办学模式的转变;(3)走向规范——职业资格制度的转变。通过论述英国职教的选择与转变,提出一些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TVEI;NVQ;GNVQ;英国;职业教育改革;选择与转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科技文化迅猛发展正改变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规格;二战的“阴影”,以及“石油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使英国经济雪上加霜;古老的学术传统长期制约着英国职业教育发展,与德国等工业化国家相比,英国的职业教育显然已经落后。这些内外因素促使英国政府决定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改革,以改善原本与社会生产、产业需求脱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技术与职业教育试点(Th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itiative,TVEI) 于 1983 年试验,1987年在全国实行;1988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NVQ);1992年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GNVQ)实施。这三次大的改革处在英国历史上自19世纪末以来教育改革的第三时期(第一时期:1870-1943年;第二时期:1944-1979年;第三时期:始于1980年)。[1]TVEI、NVQ、GNVQ可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英国职教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三笔,而此过程中充满了选择与转变,本文尝试论述其中的三大选择和三大转变,以期能为进一步了解英国职教改革,学习借鉴其经验教训做些探索。
选择根植于多方矛盾间的博弈,职业教育的发展既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又受教育规律及自身规律等内部因素的制约。而英国职业教育改革引人关注的焦点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英国在职教内部进行改革时的选择。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英国因经济持续衰退而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失利。这促使人们在强烈抨击教育与生产生活脱节,未能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反思如何帮助不同的青年群体习得一技之长,较易获得或适应工作岗位。1978年以来,针对此问题政府采取了一些举措,如青年机会计划面向19以下尚未就业的青年;统一职业准备计划面向正在工作而没有接受正式教育或训练的青年;青年训练计划面向所有18岁以下未受全日制教育的青年(不论是否就业)。[2]
随着16岁离校青年人数的增加,先天不足的英国义务教育后教育设施开始捉襟见肘。1983年,英国政府推出职前教育证书(CPVE),其实质是“专为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不想学习普通教育证书课程也不具有明确就业目的的全日制学生而设的一种证书”。[2]同期试验的TVEI计划面向的是14-18岁的全日制男女青年。其目的是帮助青年为工作生活做准备,发展技能、兴趣和创造力,并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与之前的改革不同,NVQ的推广“面向的是所有人,不论年龄、性别、种族、之前是否获得职业资格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国家许可的资格框架内去获得一定的资格”。[3]GNVQ的实施兼顾就业和升学需要,满足那些既想为就业后从事相关职业做准备,又想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
课程对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极为关键。在英国,在学校中修习相关课程参加“16岁考试”,通过即可获得GCSE证书;在此基础上再修习相关课程参加“18岁考试”,获得GCE ALevel证书便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这是一种成熟的学术路线教育制度,而因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生产严重脱节,1973年经济危机后,招致前所未有的批评。
课程是与人才培养最为密切的因子,因而课程改革注定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改革中,英国教育行政部门有意识地注重此方面。课程价值取向及课程目标上注重为学生工作生活做准备,注重社会发展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步,因而在课程改革中强调了适用于转岗、继续学习和团队协作等核心技能和终身教育思想,以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导向职业教育课程。课程结构上强调灵活性,采取模块化单元式的课程组合方式,更有利于弹性、开放式学习的推广。课程内容上除了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课目,还增加了许多与工作相联系的内容,如TVEI非常强调科学和技术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4],NVQ和GNVQ更是将职业性课程内容作为其考核的重要保证。课程实施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CPVE采用了“解决问题的学习”和“小队教学”的方法,TVEI采用师生间协商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分量等。因有大量雇主积极参与改革,NVQ和GNVQ建立后,在产业现场的实践教学也成了区别以往课程实施的主要方面。课程评价方面,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规范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从一元转变成多元,评价手段从书面应答变成现场操作,评价主体从学校转变为行业、雇主及教育和培训的提供者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急剧减少,11-18岁一贯制综合中学逐渐成为中等教育主体。70年代末,综合中学学生占中等教育学生总数已达82%,综合中学以开设职业性课程为主要方式的职业教育,随时间推移逐渐被学术性课程淹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渐行渐远。英国学者麦克·扬(Michael Young)指出,学术轨和职业轨分离“根源于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体力劳动与较低的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在经济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5]
为解决职业轨与学术轨分离的问题,英国当局做了很多探索。首做尝试的是CPVE,它的课程内容涉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偏重就业准备。不过,CPVE其实质依然是“低水平”学术教育,被认为特定地指向“低成就感”的学生。[6]TVEI实际上是要探索在全日制教育中实施职业和职前准备的途径,从而有意识地在学术课程内容中加入职业性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们一些就业技能,使传统的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建立联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统一后的NVQ并未满足想通过资格课程的考核进入高校的青年,这促使GNVQ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不触动GCE A Level标准,在原有学术轨和职业轨之外,重新找到通向就业与高等教育(升学)的路径。[2]为青年人获得进一步的资格或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供机会,并且具有与同一级别学术资格平等地位及相互沟通的特性,实际上也将以往分离的NVQ与GCE A Level连接起来。
然而,进入二十二世纪,英国的职普沟通出现了动摇。成立于1997年的英国资格与课程委员会(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在2000年颁布了高级职业教育证书考试标准(Vocational A Level),该标准与高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同级。虽更进一步促使职普等值与融合,但也为GNVQ的分化与取消埋下了伏笔,因为QCA力图以Vocational A Level取代高级GNVQ。QCA在2003年宣布,并在2006年8月实施的新框架中,初、中级GNVQ已被职业课程普通教育证书(GCSES Vocational Subject)所取代,高级GNVQ已被Vocational A Level所取代,学术轨与职业轨的融合变相成为通向学术轨的通道。事实上,以与学术轨沟通作为提高学生学习GNVQ动机一开始就决定了GNVQ被取消的命运。
二十世纪末,英国职教改革已逐渐脱离了技术中学与现代中学并存到综合中学的形式转变,开始步入新的轨道。体现在:从关注学科到关注能力与人;从政府全权买单到紧盯雇主;从混乱的资格系统到统一规范的国家资格结构等。
二战后,在欧洲其他工业化国家中,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而英国的职业教育却日显其短。撒切尔政府推行的“新职业主义”重构了英国的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课程内容中加大职业性知识,并传授一系列可传递的技能,如TVEI对14-15岁学生的要求是:解决问题、交往、计算、制图、键盘操作、技术和设计技能。[1]NVQ主要是帮助学习者发展和掌握商业或商业相关级别的熟练技能,此目的与GNVQ相似,只不过GNVQ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普遍工作领域都能使用的一般技能,如人际交往、运用数字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终身教育是基于“人格本位”的,它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促使英国职业教育改革不得不加大对学生的关怀(虽然这种关怀带有功利性色彩)。关于TVEI的实施,有迹象表明,因其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在多种课程中加入独立、自主学习等元素,大部分课程还包括了在一些情境中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式的学习,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兴趣。[4]学生们真正学习到一些实践技能并由此接触到一系列职业机会,埃克塞特大学教育学院因此对TVEI给予了较高评价。此外,在NVQ出现前,人们在众多考试机构中考取证书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转岗时,劳动力市场并不予认可,NVQ实施以后统一了这些机构,保障了人们的权益。GNVQ的出现暂时解决了职普分离的长久难题,其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和更多的教育资源。
从世界职教发展趋势看,主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将从政府转向企业。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其“秘密武器”,而“双元制”正是这一“秘密武器”的核心。在双元制中,企业是主要参与者。
英国以往职业教育的举办以政府投入为主,并承担主要办学责任,以正规学校为培养基地。雇主参与力度的增加减缓了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压力,雇主实际上代表工厂、企业,雇主的需求即为工厂、企业的需求。进而言之,雇主的需求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英国的学术传统根深蒂固,政府主办的正规学校职业教育不时滑向学术轨。经济危机后,政府财政缩水,加之撒切尔政府试图增加教育中的市场经济成分,对教育投入减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政府已经开始要求雇主们在职业培训计划中承担相应的职责。如青年机会计划中,63%的训练名额由雇主提供,统一职业准备计划和青年训练计划也主要由雇主支持实施。由于能得到想要的雇员,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雇主们此后一直活跃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英国原来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悄然改变。改革过程中两大重要机构——人力训练和就业委员会与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CVQ),都将雇主吸纳为主要成员,并照顾其利益。如NCVQ规定新建资格体系结构应易被雇主所理解,并任命以雇主为领导的产业机构参与国家职业资格最新标准的设计。[8]雇主的参与既缓解了政府办学的经费压力,也减轻了职业教育机构过重的培训负担。企业、公司成为学习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工作现场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新的职教办学模式呼之欲出。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以政府办职业教育为主的办学模式转变为以企业办职业教育为主的模式”,它同时“反映了主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应从政府转向企业这一趋势”。[2]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教育界上演着一幕幕由无序、分裂转变为有序、统一的改革戏剧。首先发生于普教系统,在统一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推广以前,英国义务教育结束后主要有普通水平普通教育证书(GCE)和中等教育证书(CSE)两类考试为社会认可。但因组织GCE与CSE考试的机构各自为政,编制大量重复的考试大纲,引起学校、家长以及雇主的不满。1982-1988年间,政府采取措施遏制住双重考试制带来的弊端,推行了国家统一的校外考试。
统一普通教育资格证书的同时,职业资格证书的统一也被提上议程。职业资格制度在英国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管理形成了“三分格局”。第一部分是考试评估机构,如商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BTEC)、伦敦技术学院(CGLI)等;第二部分是以协会为主的主持考试的专业机构,如工程协会、银行家协会等;第三部分是其他标准制定机构及确定职业能力的机构,如工业训练委员会、联合工业协会等。与GCE和CSE考试机构纷繁复杂让人混乱一样,英国职业资格的这种“三分格局”,使得欲考取相关职业资格的人们百感交集,因为即便获得相关资格在转岗时也未必受劳动力市场认可;也因缺乏一套较易理解的统一等级或标准的框架,对雇主们而言存在困难;[8]政府在管理上也有诸多不便——资格体系不明确,难理解,且有相当多的重复;获取资格的障碍重重,且偏重知识而非技能或能力的考核,等等。[2]鉴于此,1986年成立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开始负责建立和推行新的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自此,拉开了由混乱转变为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序幕。基于建立综合的、相关的、可信的、可接近的和有效的职业资格体系的目标,NCVQ相继于1988年和1992年实施了针对具体岗位的NVQ和针对广泛工作岗位并能与普通资格相衔接的GNVQ。1997年合并后的QCA推出五级国家职业资格框架(NQF),2004年又改为九级国家职业资格框架。
我国学者翟海魂先生认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除了根据我国国情在实践中进行不懈的探索之外,认真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可以使我们少走一些弯路”。[9]考察TVEI到GNVQ阶段英国的职教改革发现,英国当局有过英明决断,有过反复跌宕,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值得我们学习。
纵观英国此阶段的职教改革,指导思想主要是“新职业主义”,它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打破狭隘的职业训练壁垒,向学生传授可迁移的核心技能——“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通用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10]相对“旧职业主义”,“新职业主义”更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生活及继续教育的基础,是一个重大进步。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用工制度尚不健全,使得企业对劳动力重使用而轻培养;另外,职业教育长期投入不足,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只着眼一次就业,过分强调职业定向性;而现代社会要求职业教育兼顾就业和个性发展,强调职业适应性,注重通用职业能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等核心技能的形成。[11]核心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因而,“职业教育不只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还应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受教育者不只是被开发的对象和增加财富的资源,而且要成为发展的中心目标和终极目标”。[12]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培养其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认为,教育应“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应超越纯粹适应就业的范围,而将其列入作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条件加以设计的终身教育这一含义更广的概念之中”。[13]这意味着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1982年CPVE开始了沟通学术轨与职业轨的尝试,经过1992年GNVQ的推行,到1997年QCA成立并建立NQF,再到2000年推出Vocational A Level代替高级GNVQ,英国学术轨与职业轨的沟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然而在2003年,QCA宣布并在2006年8月实施的新框架中逐步取消了GNVQ。究其原因是,原本兼顾就业与升学的资格证书被怀疑是否能与4个GCSEs等值而在一些学校遭到禁止,更为严重的是,GNVQ在很多学校被当作另一种通向学术轨的通道,而使就业功能丧失殆尽。在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有教师不禁感慨,“GNVQ好是好,但是处在学术环境主导的时代,我对它的前途不甚乐观”。[14]同时,在某些资源有限的学校,开设GNVQ课程会引起学术性课程开设的减少,因而遭到禁止。[15]2006年3月英国的官方数据显示,有67%的学生能取得5个或更多优秀的GCSEs,而一旦职业性考试包含其中,成绩马上下降7个百分点。[16]GNVQ课程的学术性不如A Level课程,职业针对性不如NVQ课程的特点,使其陷入学术轨和职业轨的夹缝之中。GNVQ的取消,表明英国政府在处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上的摇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工作异常艰难。英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谈到“逐步建立起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到1993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到1996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都以不同形式提到要加强职普间的沟通。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多达三处提到要求职普相互沟通。近二十年,国家反复提及,频繁强调此问题,可见其重要,从另一层面也证明职普实现沟通的艰难与不易。英国推行又取消GNVQ的事实告诉我们,实现职普之间有效、长期、稳定沟通的过程中充满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加剧职普有效沟通的困难。经济和法律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和制度保障,在经济发达、法律体系完善的英国实现职普沟通尚且如此波折,更何况在投入一直处于不足、法律体系不健全的中国了。当然,尽管有以上原因,思想观念的摇摆才是引起职普沟通艰难的最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职普沟通的困难之处在于,(1)两个体系的理论范畴尚未完全确立,具体内容未科学界定,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不清晰;(2)长期的学历至上,普教至上,鄙薄职业教育的偏见普遍存在;(3)社会缺乏市场化的教育培训功用和价值评定机制,大多数职业学校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得不生搬硬套普教模式。另外,中国穷国办大教育,大国办穷教育的现实表明,要解决好该问题需要我们比其他国家付出更大的心血(物质、观念、人员等),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过,过程虽艰难,但近年我国对职普沟通与衔接还是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毕业生皆可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针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岗位,国家已开始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再如上海市将在“十二五”实施上海职业资格框架(Shanghai Qualification Framework,SQF),其目的正是为了建立一个“普职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沟通、衔接的资格框架体系”。[17]
[1] 瞿葆奎主编,金含芬选编.教育学文集·英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选编说明,585.
[2]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王承绪分册主编.世界教育大系·英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407,410,435,445,423.
[3] E.A.GIROT.Information Point: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NVQ)[J].Journal of Clinial Nursing,2000,(9),p.337.
[4] Rob Halsall.Providing opportunties for active learning:assessing incidence and impact[J].The Curriculum Journal,Vol.9,No.3,Autumn1998:299-317.
[5] [英]麦克·扬.未来的课程[M].谢维和,王晓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7.
[6] Kathryn Ecclestone.Bewitched,bothered and bewildered:a policy analys is of the GNVQ assessment regime1992-2000[J].J.EDUCATIONPOLICY,2000,VOL.15,NO.5,2000:539-558.
[7] SANDRA DUGGAN&RICHARD GOTT.Intermediate 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GNVQ)Science:a missed opportunity for a focus on peocedural understanding?[J].Reseach in Science&Technological Education,Vol.18,No.2,2000:201-214.
[8] Lesley Reith.Minding Our NVQs[J].Training&Development,February2000:75-76.
[9] 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6-7.
[10] 石伟平,徐哲岩.新职业主义:英国职业教育新趋向[J].外国教育资料,2000(3):47-51.
[11] 陈宇,等.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92-93.
[12]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7.
[1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6:70-71.
[14] A.Bathmaker.Hanging in or shaping a future:defining a role for vocationally related learning in a‘knowledge’society[J].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Vol.20,No.1,January 2005:81-100.
[15] Warwick Mansell.GNVQs propel schools to top[EB/OL].http://www.tes.co.uk/article.aspx?storycode=2180686,2006-01-13.
[16] Warwick Mansell.Wrong to ban GNVQs[EB/OL].http://www.tes.co.uk/article.aspx?storycode=2206632,2006-03-10.
[17] 石伟平.上海“十二五”职业与终身教育发展规划的重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0(Z1):50-51.
From TVEI to GNVQ:the Selection and Chan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ngland
Tang Zhen-hua,Liu Jing,Liu Shan-shan
(Hebei Province Institute of Vocational&Technical Education,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TVEI,NVQ and GNVQ are three very crucial practic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of England after 1980s.In this process,there are full of selections and changes,this paper plan to discuss the three selections and three changes among them.Selection:(1)meets the learning needs of different people;(2)take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as the co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3)connect with the academic way and vocational way.Change:(1)take care of competence and human dignity—the change of development perspective;(2)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employer—the change of school-running model;(3)run to norm requirment—the change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system.Through discuss the selection and chan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England,this paper hope put to forward some inspirations for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VEI;NVQ;GNVQ;England;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selection and change
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多方联动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001013)
唐振华,男,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柳靖,女,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刘珊珊,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
G719
A
1674-7747(2011)21-0046-06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