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式探析

2011-02-19 21:10:29周丽宏
职教通讯 2011年2期
关键词:款式结构设计服装

周丽宏

(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广东 佛山 528500)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式探析

周丽宏

(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广东 佛山 528500)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与讨论中释疑、解疑。

探究式学习;服装结构设计;应用

一、“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在教学中,依据现实与教材,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境,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杜威的“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等思想,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施瓦布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和接受学习相比,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提出

传统“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绘图的步骤与方法,一步一步绘制某一具体款式服装的结构图。为减轻教学过程的繁索性和复杂性,对制图中每一根线条的来源,教师往往不会进行具体的分析,更不会结合款式特点、人体知识及着装特点进行具体的剖析。单从教学形式来看,较为简单、明了,学生学得轻松,不用花太多精力就能较好地模仿教师做法作出较为准确的结构图,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似乎比较明显。但是,一旦离开教师、脱离课堂、课本和笔记,很多学生便无从下手,甚至连最基本的框架制图都不能很好的完成,更谈不上毕业设计或步入社会生活实践中根据款式灵活运用进行变通式的结构处理了。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长期学习目标的实现,它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依样画弧,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自主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习不仅是主体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暴露学生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扭转这种局面,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途径,笔者尝试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三、“探究式学习”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整个探究过程也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成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和出发点。因此,将课本知识、技能等创设成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笔者将教学内容隐藏在问题情境中,例如,在学生学习与掌握了垂直立领的结构设计后进行内倾斜立领结构设计教学时,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内倾斜立领和垂直立领款式创设问题情境:内倾斜立领与垂直立领在款式上有何区别?

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内倾斜立领的款式特征:内倾斜立领呈圆台体造型,垂直立领呈圆柱体造型;内倾斜立领上口较小,与颈部形态吻合,垂直立领上口较大,偏离人体颈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与点拨,学生自己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1)内倾斜立领与垂直立领的款式区别反映在结构上何处会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2)如何实现内倾斜立领与垂直立领平面结构的转化过程?

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动脑,努力使旧知识同化为新知识,使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建构与联系,同时也明确了本堂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实践,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就是探究,且探究过程要与操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离开了实践,探究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参与、经历实践活动,才能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与技能。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笔者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操作实践,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如上教学示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已了解了“两者的款式区别”、“呈现在结构上的变化”,但不知道“怎样实现其变化”。这时笔者要学生拿出预先备好的长方形纸张(当作垂直立领的平面结构),让学生想办法缩短其中较长的一条边,从而缩短领上口,实现垂直立领与内倾斜立领的结构转化。接着,学生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实践,自主探究:(1)将长方形纸张剪掉一个三角形。(2)将长方形纸张沿平行于较短的两条边剪开但保持终结处不剪断,将两个部分在剪断的部位交错一个三角形。(3)沿较长的一边在中间部位折叠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类似于收省。

这样的自主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教师适时启发学生的探索思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次指导。

(三)讨论释疑,确认新知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后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有哪些问题,教师不得而知。同时,学生探究而来的知识、方法与技能,也需要得到确认。课堂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以讨论、交流的形式展开,让学生自由发言,尽可能多的发言,互相补充,将他们的操作方法概括完全,并让他们分别按操作方式将纸张进行卷曲,看能否形成内倾斜立领的圆台体形态,用以验证操作的正误。结果发现:第一种做法不能形成一个规范的内倾斜立领的圆台体形态,第二种和第三种做法能达到效果。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向知识的更深层次推进:(1)折叠量或交错量越多意味着什么?(2)折叠量或交错量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通过小组讨论,获得共识:(1)折叠量或交错量越多意味着领子越弯曲,领上口越短。(2)折叠量或交错量的大小取决于颈围大小、颈围放松量及其款式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分析、概括与总结,以形成新知识的结论(内倾斜立领结构是在垂直立领结构的基础上将领口部位向上起翘,其起翘量的确定应保证领上口线长度不小于颈围同时不影响颈部活动和舒适为原则,同时考虑款式的需要),并引导学生画好其结构图。

(四)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问题解决、结论形成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播放两款内倾斜立领变化款式幻灯片,让学生运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讨论与实践探究的方式完成,然后做出评价,使教与学双方得到及时反馈,促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深化与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发展,注重主动参与,强调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与讨论中释疑、解疑。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以便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周丽宏,女,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1)02-0030-02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款式结构设计服装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让人心碎的服装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Dream Bag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最火的单品款式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40:10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