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博硕果到后世博合作

2011-02-19 15:58郁鸿胜
浙江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世博世博会长三角

文/郁鸿胜

从世博硕果到后世博合作

文/郁鸿胜

未来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不是单个城市的实力竞争,而是城市群域的竞争,一体化是打破长三角行政区划的最有效方式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不仅对上海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在长江三角洲的能级,确立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龙头地位,也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制度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区域制度合作的“世博效应”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1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并设立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继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之后,国家没有设立专职的区域合作组织机构。长三角区域政府之间的制度合作体制,基本是区域内由各级政府自发组织,表现为由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方政府行政首长之间的直接磋商和对话。这些磋商和对话包括四个层面的制度平台:二省一市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各职能部门的行政首长联席会议。

2003年,在南京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上,《以承办“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正式签署。规定在筹办期间,长三角各城市积极筹建“上海世博会”长三角工作机构、共同建设现代化区域交通网络、全面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六方面工作。上海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制度合作一体化重点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世博会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之间交通网络全面对接,使地区的空间联系更紧密。其中杭州湾大桥、沪宁高铁和苏通长江大桥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地区的竞争优势。

长三角共同市场合作机制:上海世博会所建立的交流和投资平台改善了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配合旅游会展业的带动,金融、传媒、通信等相关现代服务业得到极大发展,形成“旅游+会展”效应,给上海及周边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消除了长三角地区地方性壁垒,形成统一的商品和生产资料市场、投资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深化长三角共同市场的合作统一。

区域产业联动机制:世博会的承办推动上海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和高水平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将部分制造业转移给江浙两省,从而推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整合与分工,改变当前的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同构现象,形成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及高度化。

统一高效的信息传导机制:长三角地区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城市的信息化网络建设长期未考虑统一标准和互联互通,在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还影响整个地区信息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上海世博会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超越行政区域及地方利益的信息一体化协调机制的建立。

旅游产业联合开发机制:上海世博会为长三角地区搭建了一个庞大的旅游合作平台,联手打造“世博之旅”。世博期间,上海、江苏、浙江的旅游部门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辟山水风光游、民俗风情游、江南古城游等旅游新线路。利用世博效应,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互补效应与联合开发,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环境质量区域联动机制:为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质量,2010年3月长三角区域开始引入环境质量联动机制,质量监控运用三个层面的联动:一是上海世博园区内部监测点实时监控园区内的空气质量;二是由上海40多个监测站组成的监测系统,全天候监控企业排放;三是长三角两省一市(上海、浙江、江苏)联合实时监测,形成以上海世博园区为核心,半径达300公里的“控污圈”。

苏浙沪世博安保警务联勤指挥机制:苏浙沪警务联勤指挥机制为确保上海世博会的安全顺利举办筑牢安全屏障,为探索“长三角”地区警务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长三角”地区警务一体化运作积极创造条件。

初见成效的制度合作

举办上海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部门和项目合作机制,形成了以项目带动合作、以合作促进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地区一体化的制度化方面开展工作且成效显著。以四大平台建设为例,交通平台:两省一市共同开展了《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规划纲要》提纲编制,推进了省(市)交通专项规划与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工作;建立了道路运输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区域异地联网售票试点,推进跨省市短途班线公交化运营等;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等项目,推进沪杭客专、沪通铁路、沪杭磁浮等项目前期工作;共同开展《长江三角洲民航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研究》,重点推进浦东机场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江海直达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创新平台:两省一市启动了“长三角区域危险化学品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及其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示范”等项目联合攻关;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学仪器公用系统建设不断深化,与全国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顺利完成对接,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倡导和组织三地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积极促进技术转移。

环保平台:两省一市在完善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推动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开展区域环境监测合作、健全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等加九个方面开展合作。

能源平台:能源平台下设能源综合、节能环保、电力发展、一次能源保障四个专题小组,世博期间完成了《长三角节能环保区域合作研究》报告,提出了统一提高区域能耗标准,共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颁布区域能源利用“白皮书”、强化区域能源统计基础工作等意见。

同时,世博会筹办期间,在区域旅游合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信用体系、区域人力资源、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专题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果。

“后世博”合作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以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总体目标,借助后世博效应,深化长三角区域要素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长三角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重大战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要由高消耗的外延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增长转变,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升整体社会经济的素质。利用上海较高的城市化优势,依托长三角其他现代化城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功能的提升,改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之间联系,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积极建设开放、统一市场体系,协调各地区的竞争规则,提升长三角国际化水平及国际竞争力,建立国际航运服务体系、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高端制造业服务体系和世界城市体系。充分发挥后世博效应,推动长三角区域成为中国接轨国际化的最开放的前沿区域。

三是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的融合力。城市间要按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合作,强化优势互补,共同开创,通过区域内的要素流动,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重点形成产业、人口、社会、生态、科技等要素支撑体系。以区域内高速公路等快速干道建设和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为契机,推进交通、信息一体化,促进资源共享。

四是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发挥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优势,强调区域分工,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乃至长三角区位优势独特、科技实力较强等优势,强化服务和辐射功能,全面带动长江流域、沿海地区发展,并逐步向西部地区辐射。

总体思路:未来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不是单个城市的实力竞争,而是城市群域的竞争,一体化是打破行政区划的最有效方式。要充分发挥后世博效应,建立和完善“三级运作、统分统合、务实高效”的区域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具有权威性的合作协调体系和服务体系,以制度化促进一体化,全面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竞争力。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

猜你喜欢
世博世博会长三角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世博特刊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