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家钏
新媒体的“移动互联”
文/徐家钏
传统纸媒已经自觉或者被迫走上新媒体转型之路,这绝对不仅仅是平台的转换和替代,而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组,是一次全方位的产业革命
2 010 年9 月,百年大报《纽约时报》宣布将停止印刷而全面实现网络化。在此之前,拥有140 余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最早停止了印刷版报纸的发行,只发行网络版。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放弃了纸媒阵地,让古老的铅字变身成了网络空间的二进制数码符号。与此同时,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 平板电脑在全球引起抢购狂潮,“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的战火也迅速从国外蔓延至国内。
毋庸置疑,互联网是创新最为活跃的一个朝阳产业。而互联网与传统电信业的融合渗透使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7月,全球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50亿,移动宽带用户数也正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将超过34亿。有关研究显示,80%的互联网用户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生活娱乐平台,从而让用户进入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用数据与数字终端构成的平台上,传统纸媒已经自觉或者被迫走上新媒体转型之路。这一转型绝对不仅仅是平台的转换和替代,而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组,是一次全方位的产业革命。
“碎片化”带来个性化需求。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一一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思维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使“碎片化”的进一步加剧。首先是媒体数量和信息供应量的激增和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其次是受众选择与使用媒体的自由度和个性化空前提升,加剧了分众状况;最后是受众对某一个媒体的忠诚度不断下降,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当然,碎片化也使以往被忽视甚至被损害的大众及每一个个体的个性与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
话语权的受众分享使互动成为必然。我们是在一个高度中心化的世界里成长的,信息的社会化传播以及“话语权”一直是少数人享有的“专利”。纸媒的传统定位一直是这一小部分人的观点和认知输送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接近、使用与处理信息方式的变革已经对传统纸媒在历史上的功能定位造成极大挑战。尤其是手机、iPad等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以及Wed2.0技术下 Twitter、Foursquare、SNS等应用平台的出现,使这种角色的移位成为可能。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参与到内容制造的价值链上游,而不再只是单纯的受众。
富媒体化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富媒体是RichMedia的中文翻译,是指具有动画、声音、视频和/或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法。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HTML5在近十年来Web开发方面的巨大飞跃,将移动互联网带进一个成熟的应用平台领域,视频、音频、图象、动画以及同电脑的交互都将被标准化。网页影音等富媒体应用给新媒体用户带来了一个与以往纸质媒体的PDF版电子报刊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
高信息关联度产生叠加消费。2009年,谷歌、微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几乎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己的“无线搜索”产品。其成长之迅速,是因为它非常符合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初衷。打开移动终端,用户就能找到餐馆、超市,找到想要阅读的报纸、期刊,随时随地并且方便的享受信息服务。对资讯内容的整合与分拣,都将通过消费者发送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对于新媒体而言,这背后的价值在于,媒体的责任已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一次性的内容消费,而是要能够帮助读者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关联度最高的资讯,使内容结果更加精准,目标指向性更强,从而引出更深层次的二次消费。
挑战一:产业链流动引起的竞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是一个由内容服务商、数据传输商、平台支持商和终端设备提供商共同组成的上下游产业链。各产业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融合和渗透,2009年以后,知名软件提供商不断向移动领域迁移,运营商和OEM厂商向内容领域迁移。作为传统内容服务商的纸媒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界限也越加模糊,例如中国移动收购香港凤凰卫视19.9%的股份,以及与NBA、MTV的合作,都显示了其整合兼并内容提供商的转型之策。传统纸媒不仅要面对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其他行业和多种媒体的竞争。
挑战二:信息爆炸与同质化严重。移动互联网克服了传统通信技术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为人们进一步打开了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大门,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副作用”。首先是“信息爆炸”现象更为严重。表现为新闻信息飞速增加、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科技信息飞速递增、个人接受严重“超载”,其结果是伴随信息泛滥,信息超载而发生严重的信息浪费和信息“疾病”。比如,全球第二大应用商店GetJar2010年3月发布的一份独立研究报告显示,手机应用的下载量将从2009年的略高于7亿次上升至2012年的近500亿次,移动应用很明显将超过传统的桌面互联网,但泛滥的信息使有用信息的下载和传播变得更为困难。在信息爆炸的同时还引发出信息的同质化现象,从而使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与传播中难以达到“独家”和“唯一性”,导致受众对某一媒体的忠诚度逐渐下滑。
挑战三:版权与营利模式。还是在桌面互联网时代,免费下载和阅读似乎已成为冲击传统纸媒的一大“杀手”,这同时也成了具有大量知识产权以及具有深度价值内容作品的“杀手”。长此以往,所谓的新媒体将成为大量重复、初极化信息的集聚地,而具有深刻分析与再创造的优秀作品将因为版权的问题而绝迹。
深化内容,强化优势。现今我们所面临的信息环境是海量的、超载的、同质化严重的,传播手段也已进入“秒杀”阶段,而读者的选择更是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主动。美国《新闻周刊》不久前声称,以后将在有独立观点、发人深省的原创性报道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减少“一目了然新闻”的报道。在数字化的今天,只有经过深度加工、附加值不断提高,并融入了更高创新思想和价值的产品,才有生命力,“内容为王”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此外,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内容上进行定制发行,并运用PUSH功能、基于云服务的人机交互等技术,将带来信息提供方式的变革。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要针对不同终端,对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编辑、组织与展示,以实现用户多层次、多功能的阅读需求,如SNS服务和RSS订阅等。苹果公司新近推出的 Filpborad和TweetMag两款社交杂志应用,就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服务:将用户的Twitter和Facebook上的信息聚合成一本杂志。这无疑为传统纸媒提供了另一个新媒体视角。
强化自身特色,创新商业模式。传统纸媒要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分区、分层和分业发展。分区,就是媒体要细分到更微观的社区或特定人群;分层,就是要做更精确的“功能细分”和“需求定位”,一家媒体不可能满足读者所有的阅读期待;分业,就是让传统“行业报”变成“专业报”,形成“专家团队”,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与细分阅读。《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推出其收费版电子杂志《行天下》,就体现了与纸刊定位精确的区隔。其新媒体CEO兼总编辑才华烨说,“《中国国家地理》是提供谈资和话题的,更多是讲沙尘暴、南水北调、气候之类的大话题。它不会介绍了南芜湖,再告诉你南芜湖怎么去的详细路数攻略,而《行天下》就会”。相比之下,目前很多期刊社只是把数字化当成纸媒的一个补充,没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群。
技术驱动,跨媒介整合。技术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每一个新应用的产生无不由技术创新推动。传统纸媒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就必须不断自我改变,与其他媒体融合,充分借鉴与运用其他媒体的传播方式与手段,塑造立体的传播新模式,并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多媒体特性、开放性、个性化、虚拟化、智能化的特征,打造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传统纸媒完全不同的个性化细分市场。
(作者为本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