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沧桑看浙江:“义乌经验”

2011-02-19 07:25余昕
浙江经济 2011年13期
关键词:小商品义乌市义乌

文/余昕

“义乌经验”的精髓在于始终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兴商建市、促进产业联动、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和谐发展、丰厚文化底蕴、力求党政有为

(一)

从改革开放之初一个面临诸多困境的落后农业小县,到现在努力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发展目标定位,义乌的发展历程是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生动缩影,而这一切都是由小商品市场开始的。而小商品市场的诞生,和两个人是分不开的,他们就是普通农妇冯爱倩和当时的县委书记谢高华。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然而长途贩卖、“弃农经商”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此时,在浙江的农业小县义乌,一些人开始偷偷摸摸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义乌农妇冯爱倩也是其中之一。

1980年,有5个子女的冯爱倩看到别人做小生意赚了钱,便也开始在县城一个自发的“马路市场”摆起地摊。第一天摆摊,除去成本、开支外,净赚了6元多。冯爱倩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她过去当了十几年的临时工,一天工钱不过9毛钱。尝到甜头的冯爱倩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由于政府部门经常抓小摊小贩,冯爱倩只好东藏西躲,整天担惊受怕地做生意。为了能光明正大地做生意,1980年12月1日,冯爱倩从义乌县稠城镇工商所领取了营业许可证(现在的营业执照),号码是第一号。此后,冯爱倩就被同行尊称为“义乌市场第一人”。可是,尽管有了营业许可证,但无经营场地的冯爱倩依旧遭到执法人员的打击。1982年初春的一天,乍暖还寒,42岁的冯爱倩又被罚了。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抓了罚、罚了抓的经商生活,要为自己讨个说法。

1982年5月的一天,冯爱倩将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堵在了县委门口,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谢高华将她请到了办公室,两人争论了一个下午。最后,谢高华告诉冯爱倩,“你去摆小摊好了!我告诉有关部门不关掉你的地摊。”

冯爱倩走后,在谢高华的主持下,针对农民进城经商和开放集市贸易市场这两个议题,义乌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并于1982年8月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1982年9月5日,义乌县委又作出了一个当时被人认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开放位于义乌湖清门、廿三里的两个小商品市场。这成为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雏形。

从此之后,义乌小商品市场一步步发展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而依托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义乌也开始了奇迹般地崛起。

(二)

从改革开放前期的小商品市场雏形,到1992年10月投入运行的第四代小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四次跨越。这一阶段,义乌的发展主要围绕小商品市场的培育、建设、管理和提升而展开,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成为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尤其是1984年“兴商建县”总体发展战略的明确提出,彻底释放了义乌群众埋藏于“鸡毛换糖”经商传统之中的商品经济意识,农村经济专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大步推进,各行各业专业户大量涌现,专业村、专业镇逐渐兴起,具有较大集聚、示范效应的工业小区开始兴办。此过程中,义乌完成了由一个传统农业小县向作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所在地的商贸城市的转型。

事实上,义乌小商品市场之所以能够保持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义乌没有孤立地发展专业市场,而是市场化与工业化之间良性互动、互为支撑。

经过多年积累发展,义乌的商业资本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制造业扩张,政府则因势利导,从1993年开始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的战略,发挥市场发展业已形成的人才、资金、信息、机制等先发优势,转化商业资本,大力发展小商品加工业,形成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的局面。

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外地人口向义乌城区集聚,随之而来的就是义乌城市化进程的大步向前。义乌市也相继提出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现代化商贸名城等目标。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义乌市委、市政府也意识到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腿”,并通过旧村改造和农村“小五化”开始了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化的努力。2003年义乌市率先制定并实施《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展开。

进入新世纪以后,义乌主动将国际化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2002年出台的《关于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决定》的基础上,2003年,义乌市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翻三番,争十强”的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总体思路,到2020年建成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商贸城市。2008年7月22日,在广大干部群众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义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暨义乌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发展目标。

2008年,义乌市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2011年,义乌市又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义乌市正继续深化“义乌经验”,向着建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继续前进。

1978至2009年,义乌地区生产总值由1.28亿元增加到519.5亿元;财政收入由0.2亿元增加到7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57.8∶21.1∶21.1演进至2.8∶43.8∶53.4;居2010年年度全国百强县(市)第12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县市级首位。依托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经济社会获得迅猛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国际性商贸城市和经济强市,其取得的成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2006年4月,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成功经验,将“义乌经验”总结为始终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兴商建市、促进产业联动、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和谐发展、丰厚文化底蕴、力求党政有为,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小商品义乌市义乌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义乌展
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另一面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用心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全球最大小商品城何以三十年兴盛不衰》采写体会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金华风物志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