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
(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贵州 遵义 56300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遵义市委坚持把基层党的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来重点部署,在认真总结分析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充分借鉴外地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顺应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所需所盼,遵循党的理论发展和执政规律,创新思维,创造性实践,探索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统揽全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作为一项中长期的战略目标任务来推进和落实。
(一)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题中之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党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不断调整,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外延和方法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客观上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使服务工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等发生的变化,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践行宗旨,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二)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创新党建模式的有效探索。近几年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并提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各种有效载体,尽管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载体过多、提法较散,尚未形成统一的党建模式,不能整合资源、发挥聚集效应,较难适应基层党建工作新形势。同时,按照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和“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要求,以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工作体系;以完善保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为主要内容,积极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不断整合、提升和深化成为系统全面的政策措施,将成为各级党组织探索创建的重点课题。我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也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而提出的。
(三)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立足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就是要通过扎实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全市实施“三新一强”战略和实现“一建双创”目标、推进“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发展思路、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等战略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社会生活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多变化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就是要通过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及时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理顺情绪,消除隐患,营造健康向上、安定有序、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夯实基层基础的迫切要求。我市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体是好的,是坚强有力的,但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党的先进性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有的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缺乏敢闯敢拼、开拓创新的锐气;有的职责定位不准,政策水平不高,发展思路不清;有的不善于学习,对市场经济了解不多,“双带”能力不强;有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较弱,工作缺乏激情,对群众缺少关心;有的习惯于原有的“催粮催款”等老模式,工作方法简单,旧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作风漂浮,蜻蜓点水,甚至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个别地方遗留问题较多,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集中反映出我市部分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观念、作风等亟待进一步加强。我们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的是从根本上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以“三个服务”为创建主题。一是服务基层。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构建完善的党内服务体系,促进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服务群众。积极整合服务资源,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构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三是服务发展。积极盘活党的组织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凝聚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转化成促进科学发展强大动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以“五个提升”为创建目标。一是提升服务功能,实现“四突破”。即服务下级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新突破;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有新突破;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有新突破;深化服务内涵、增强服务实效有新突破。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四个有”。即有目标激励、有素质支撑、有平台支持、有机制保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渠道明显拓宽。三是提升民主水平,实现“四促进”。即促进党内民主机制建设逐步完善,促进党员权利充分保障,促进党代表作用充分发挥,促进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四是提升工作水平,实现“四更加”。即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作业绩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更加显著。五是提升满意程度,实现“双满意”目标。即党员对党组织满意、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满意。
(三)以“五大体系”为创建任务。一是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的工作体系。以“落实工作责任、提供支持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激励考核”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以政策激励、经费保障、工作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的机制体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党组织服务党员的工作体系。以“强化教育管理、保障党员权利、增强党内服务”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推进党内民主、提升党员素质、落实党员“四权”、关心党员生活、党内互帮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服务机制,促进党内的团结和谐,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以“搭建服务平台、组建服务队伍、创新服务载体”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网络、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完善服务群众保障机制、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实效,使服务工作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四是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工作体系。以“整合城乡资源、实行互帮共助、促进统筹发展”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城乡党建统筹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机制,促进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部署相呼应、工作成效相促进的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五是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以“夯实人才基础、开展主题实践、完善机制体制”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服务科学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实践载体,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切实将党的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以“四个原则”为创建指南。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拓展功能。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指导就是帮助”的意识,切实帮助下级党组织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保障,通过党员作用的发挥提升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二是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完善机制。坚持从各地财力、人力等实际出发,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规范有序、运转灵活、保障有力、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统筹兼顾。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示范、分类考核、统筹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探索创新。认真研究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探索创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改进手段、完善内容、丰富内涵、拓展外延。
(一)构建工作平台,实现服务网络化。通过县、乡、村、组构筑立体平台,形成服务网络。在县成立党务服务中心和信访维稳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成立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村民组(居民小区)成立便民服务点,构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四级服务平台,组建相关服务机构,落实办公阵地,解决办公设施。目前,14个县区(市)和新蒲新区均建立了党务服务中心和信访维稳服务中心,243个乡镇 (街道)全部建立了党务政务服务中心,70%的村(社区)和村民组建立了综合服务站及便民服务点。湄潭县党务服务中心加强对乡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县民政、人事、组织、公安等部门的部分业务与乡镇服务中心上下联动、对接办公,通过联网办公,实现了网上查阅、审批、迁入的“一站式”服务。务川县分水乡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综合服务、党务、计生、农林水土、合作医疗、民政救济、维权等7个服务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内容涵盖服务项目40余项。遵义县南白镇象山社区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以便民(党员)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远程教育服务站、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站和法律维权服务站为轴心,连接社区集中办事点、居民小区服务联络点、楼道服务宣传点,构建“五站连三点”的服务网络。
(二)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服务集约化。一是完善党务服务内容,设立党务服务岗,开展党组织关系转接、流动党员管理、党务政策咨询及远程教育课件借阅、党员就业服务、党员志愿者服务、代理党费收缴服务、党内关怀服务、群团服务等。二是通过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推行党务、政务服务有机整合,有针对性地开设行政审批代理、就业培训、劳务输出、“三关”工程、社会保障、政策法律咨询、民事纠纷调解、远程教育、农产品或农用物资代购代销、土地流转、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等服务项目,搭建为民服务快捷通道。如余庆县敖溪镇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15个服务窗口,极大方便了群众。凤冈县整合文化共享工程、远程教育、“千村万乡”工程、农村卫生室、农家书屋、移动电话收费服务、群众娱乐室、党员自愿服务队等资源,创建“八位一体”的党员便民服务点129个。
(三)创新工作方式,实现服务人本化。基层组织处于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尤其针对广大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的特点,采取集中办公、代理代办、上门服务、信息服务、应急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集中办公就是设立服务大厅,规范工作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代理代办,就是镇村联动,由村组干部把党员、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统一收集打捆,由村代办人员到镇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办好后送到党员、群众手中;上门服务就是对居住较远或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由村组干部上门收集相关材料,帮助办理所需事项;信息服务就是,通过短信、电话、远程教育、QQ等方式,提供生产、市场、生活等服务信息;应急服务就是对辖区发生的突发事件,力求在第一时间积极应对,切实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通过以上方式,充分体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余庆县对涉及审批权限的部门进行“会诊”,除上级明确要求必须在县级部门办理的外,其他审批权限委托乡镇或由乡镇直接办理,废弃、修改了40多项不合时宜的审批制度。红花岗区将“组织管理数字化”建设作为拓展创建工作的渠道,建成区级党务网络平台1个,镇(街)村(居)特色网站20余个,全区16个乡镇(街道)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全部统一配置了便民服务触摸屏。
(四)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服务规范化。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积极运用公推直选、公开选拔、两推一选等方式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注重将素质好、能力强和热爱党务工作的党员选进党务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认真研究不同党组织、党员的行业和从业特点,推行支部分类设置、党员分类管理模式,认真制定并落实党员轮训规划,实施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提高党员“双带”能力;建立健全城乡党员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促进城乡互动、异地互联、适时沟通,推行城乡流动党员“双联双管”模式,实现地方与业主方、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的双重联系和管理,促进城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党内争先创优激励机制和党建创新工作扶持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鼓励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切实改进考核手段;坚持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单位和个人实绩评定、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等方面。三是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村级组织、其他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和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或单位专项经费预算,解决活动阵地和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全面推行县乡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建立健全党代表充分履行职责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党内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制度,认真落实党内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党员评议干部、党员议事会、党务公开、党内点题公开等制度,切实落实党员“四权”,增强党员荣誉感;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对生活困难党员实施救助,建立健全党员患病受伤时必访、党员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遭灾时必访、党员生产发展有困难时必访的“四必访”工作机制,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积极协调金融、财政、劳动就业等部门,实施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工程和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工程。四是完善落实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坚持领导干部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和联系点工作制度,党委领导同志直接联系一个县或乡,指导一个村,帮助发现问题和解决具体困难;建立下级党组织每半年向上一级党组织报告工作和下级党组织书记每年向上一级党组织述职述廉制度;建立县、区(市)党委经常性地发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
(五)拓展基础功能,实现服务精细化。一是规范基础功能。主要包括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区域内所有基层组织共享的资源平台、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四个方面。作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就是要实现流动党员从组织接纳、工作接纳到心灵接纳的转变;共享资源的平台,就是使整合后资源实现社会化、开放式的服务,让区域内各类组织共享;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就是做好党员求助的受理工作,给予全方位的关怀,让党员群众感受党组织温暖;面向群众和社会的服务窗口,就是以主动、开放的姿态反映基层呼声,解决群众诉求,有组织地引导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开展各类服务。二是拓展新的功能。在巩固基础功能的前提下,拓展服务型党组织新的功能,即贯彻党的先进性建设四个长效机制的新途径,面向社会展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新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平台,形成强化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党员内在动力的新机制。
(六)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服务效能化。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组建、分类培训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组织一批“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党员干部成立便民服务队伍,积极抓好对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确保服务中心和综合服务站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行。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领导协调小组,加大对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将创建工作作为衡量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落实专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定期不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将检查情况列入全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积极依托各级服务机构,结合服务项目合理设置岗位,组织党员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组建自愿服务小组,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信息联络、法律援助、义务巡逻、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农技服务、困难救助等服务。今年来,已对各县(区、市)委组织部长、分管副部长、组织科长、243个乡镇(街道)的党(工)委副书记共318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各地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人数累计达4000多人次。
我市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一开始就得到了基层和一线的广泛认同,许多党员和群众自觉地投身于创建活动中,各行各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健康向上的喜人局面,整体推动了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市四级服务网络共为党员群众办理相关业务23.1万件,解决纠纷3500余件,办好事实事6000余件次,帮扶困难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政策、法律和适用技术咨询5万余人次。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新了模式。多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各种有效载体,虽然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载体过多、提法较散,尚未形成统一的党建模式,不能整合资源,较难发挥聚集效应。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五大体系”,实现“五大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践表明,这是一条优化党内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夯实党的基层基础的有效模式。顺应了需求。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正好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使服务工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等发生的变化,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渗透力,促进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践行宗旨,更加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如,桐梓县官仓镇,2008年以来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通过村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强化“三个服务”,建成了现代烟草基地,使近1000户农户受益,比基地建成前户均增收500余元。遵义县三合镇长青村,通过村支两委和当地党员能人带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等服务,建成了蔬菜专业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余元。
激发了活力。党员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活动空间得到扩展,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荣誉感、使命感、紧迫感增强了,带头致富、带头思改革谋发展的意志坚了、劲头足了、激情高了、作风实了,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如,余庆县敖溪镇为了更好的服务发展,帮助解决群众创业的资金困难问题,探索建立了“诚信党员信贷服务”机制,党员既凭自身的信誉度为村民提供信贷担保,还为村民提供市场、技术指导服务。今年春,该镇官仓村70多名党员为900户养殖户担保贷款640多万元,其中村里的钟绍建、胡启娥夫妇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当地党员为他们担保贷款13万元,建起了一个特种养猪场。官仓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养殖专业村。
凝聚了民心。通过下放管理权限、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审批程序、限定服务时限等措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最终落脚点是让广大群众得到方便、得到实惠。老百姓办事既省力又省心、既省时又省钱,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舒心踏实,真切地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于是,在一次次平常而普通的服务中,党心和民心便悄无声息地密切联系在一起。百姓心中有杆秤,只要用心为老百姓服好务,老百姓一定会拥护党的领导。如:务川县把民情民意服务中心、土地代管中心、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和农村产业协会“三中心一协会”的有关服务事项纳入各级服务机构统一管理;遵义县南白镇象山社区整合爱心救助站、夕阳红服务中心等资源,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组织31名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爱心服务队,对辖区内居住的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上门照料、日常护理、康复锻炼、心理关心等多种服务,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发展了民主。在创建实践中,通过认真落实党员评议干部、党员议事会、党内点题公开等制度,保障了党员权利,充分发挥了党员和党代表的作用,较好地促进了党内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实现了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如湄潭县黄家坝镇合同村在村支部的引领下,设了一个议事亭,完善了“有人提议众人商,过半参加方可议;发动群众是关键,三分之二是底线”等内容的一事一议制度,对全村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充分体现了民主进步。
提升了形象。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提高了执政能力,转变了工作作风,有效杜绝了“四难”,强化了廉政建设,较好地实现、维护、发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带来了生产、生活环境的较大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广大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普遍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好、威望更高、感染力更强。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村民,把对党的恩情和对党的热爱,自发编成了“十谢共产党”歌谣,在田间地头传唱。
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是遵义市委研究党建工作新任务、顺应发展新趋势作出的一项强基固本、惠泽人民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实践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共识和体会:
第一,贯穿了“四个理念”。一是服务的理念。服务观念上更加人性化:特别强调上级对下级的服务、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服务、党组织之间和党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更加注重保障党员权利、广泛关注民生;服务功能上更加精细化:要求积极整合党内外的服务资源,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功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多次层、综合性的服务,并不断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的调整变化,使各级党组织的服务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管理上更加规范化:提出了构建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着力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搭建平台,注重简化服务程序、完善服务管理机制,规范服务项目管理,促进各级服务机构的协调运转和服务工作的规范运作。二是发展的理念。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的,在吸纳了过去全市各地零星的工作经验、全国各地好的做法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形成了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框架。随着党建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基层党建工作将会出现许多新课题和新任务,服务型党组织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三是创新的理念。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是遵义市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任务,是在研究基层组织建设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的基础上提出的,充分体现了创新的理念。四是开放的理念。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的提出,本身就借鉴了全国各地及遵义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作法,是一个开放性载体,不仅符合遵义基层党建的实际,也符合全省乃至全国基层党建的实际,是适宜在除遵义外的其他地方推广的党建载体,同时,也不排斥各地对其内容进行创新和发展。
第二,形成了“六点共识”。一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有力抓手;二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三是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生动诠释;四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推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五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综合优势的有益探索;六是提高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切实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把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把基层党员干部打造成为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征善战的一流团队,真正能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谋一方发展、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