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处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终年有农作物生长,病虫草鼠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达200多种,年发生面积约1 800万hm2次,如不实施有效防治,年产量损失将超过1 000万t,严重影响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广西植保部门20年来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日常测报业务中来,逐步实现了测报工作的标准化、网络化、可视化。《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技术》一书则集中展示20多年来广西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成果和当代先进测报技术手段,充分展现了广西现代病虫测报技术的运作模式,使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测报技术实现了标准化,推进了农作物病虫预警的可视化进程和现代化监测技术应用,提升了广西病虫测报整体水平,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地方性测报技术的读物,在同行业内居于领先水平,对全国同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展现了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预测预报技术流程,包括了现代的、科学的监测工具、调查方法、预测预报、电视预报和考核管理等一整套技术手段,实现了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技术流程的模式化。
(2)实现了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技术的标准化。成果阐述了水稻、玉米、蔬菜、果树、甘蔗五大类作物病虫以及东亚飞蝗、黏虫、黑线姬鼠等共计58种主要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并增加了适合广西的具体内容,其中25种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是项目制定的广西地方标准,并在广西得以推广应用。
(3)推进了现代新型监测工具的推广应用。成果首次收录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仪器应用技术,对国内植保领域常用的病虫采集、分析仪器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而推进现代新型病虫监测工具的应用。
(4)推进了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可视化进程。制定《广西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节目制作技术规范(试行)》,统一规定病虫电视预报的设备配置。通过电视传播,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预报信息和防治信息的覆盖率和入户率。
(5)显现了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著作成果发行3000册,不仅成为广西区、市、县三级植保技术人员人手一册的必备工具书,而且也成为区内农业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参考用书。
(6)《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技术》是国内首部地方性测报技术指导性读物,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对国内区域性病虫测报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王凯学、王华生、谢茂昌、兰雪琼、黄成宇、辛德育、孙彭凯、胡明钰、龙梦玲、唐洁瑜、林作晓、刘建文。
2010年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普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