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夏,“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举行。会议的宗旨是对学术界以往在中国社会思潮研究方面的状况加以重新检讨,以此作为“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开端。它是目前我正承担的一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按照最初的设想,这个项目第一阶段的开展,将主要依靠课题组滚动式地举办若干小型研讨会,然后在会议论文的基础上形成若干文集,课题组本身的形式也是高度开放的。希望以此来集结对于这个问题有兴趣、有研究的学术同好,推动本项研究工作。考虑到由此将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所以认为编辑成现在习见的那种连续出版物似乎是合宜的。此议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支持,于是就有了《中国思潮评论》。
本辑所收的论文以前述“思潮研究百年反思:历史、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收到的会议论文为主,经过会议讨论,作者大多对其论文作了或多或少的修改,并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但是也有少数例外。林同奇、萧功秦、杨念群、何爱国和姜义华诸位先生的文章,是我所见到近年来在相关思潮研究方面颇有代表性的作品,征得作者(或版权代理人)的同意,一并收入本辑。对干春松教授,最初我们选取的是另一篇谈调和论的文章,干教授以为现在发表的关于国学思潮的更为合适。去年秋天,墨子刻教授应邀来我校为第一届中国思想史高级讲习班讲演,提供了一份讲课提纲。其主旨之一,在讨论现代思潮与古代传统之间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问题,这正是我们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中一个无法绕过的论争。加之他涉及的论域和当代学者的研究,都十分广泛。墨子刻教授当时用中文演讲,由于时间等限制,提纲中的内容在讲演中并未充分呈现。因此将其提纲全文印行似乎更为合理。当然,本辑所收的全部论文都各自属于原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彼此既不必赞同,编者更是决不敢丝毫掠美的。
《中国思潮评论》第一辑的出版得到许多方面的帮助:编委诸君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付长珍博士在举办会议过程做了大量的工作,那次会议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期985工程建设项目的一部分。我主持的这项研究除了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7JZX00006)资助以外,还得到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08ZS27)、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401)的资助。魏小巍博士和我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吴晓番、胡岩细心阅读了校样。在此一并表示真挚的谢忱。
高瑞泉己丑年夏至识于沪郊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