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来,韩 梅,纪 玲
(1.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2.泰安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中国体育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与研究
张传来1,韩 梅1,纪 玲2
(1.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2.泰安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体育电影主要以体育人物或体育事件穿起叙事线索,表现社会生活现实并表达一定的思想倾向,是体育媒体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西方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的体育电影现状就跨文化传播角度进行分析与反思,借以为我国体育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体育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大众传播媒介早已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其中影视产业更是这支经济力量的主力军。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商业电影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内地市场,而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作为类型电影之一,体育电影不但培育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重要的商业舞台,而且其文化传播的功能也显得愈来愈重要,成为国家和地区、民族或组织进行文化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舞台。
体育是人在运动、比赛中的斗智斗勇,是力量和美感的结合。体育运动不分国界,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体育不仅能反映本国体育文化的深邃底蕴,而且具有国际化特色,这也是体育独特魅力所在。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蕴涵着丰富的精神,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包含人的思想观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等。体育电影是反映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社会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必须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较多的紧张、精彩的体育比赛场面(许南明,1986:69)。体育电影是体育与电影的融合,自诞生以来就深受观众的喜爱,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生活,其以紧张、精彩的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励志为主题,以塑造人物英雄、歌颂团队精神等为手法,阐述社会的现实问题。
体育与电影具有天然的亲近性,体育电影是体育与电影相结合的一种文化产品。在一百多年的电影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体育电影,包括体育纪录片、体育故事片,以及动漫体育电影。从电影拍摄的呈现中,观众能借此认识体育的竞技模式与比赛构成;相对的,观众更能进一步从影片情节与演员互动的过程中,了解体育电影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1959年文化人类学者E·T·霍尔(Edward·T·Hall)在他的著作《沉默的语言》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传播”这一术语,开创了跨文化传播领域。纵观其理论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跨文化人际传播(又称“跨文化交流)、跨文化组织传播、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即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主要是指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等社会群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或文化交往活动。跨文化传播的核心就在于它的“跨文化”,这种跨越不同文化体系的传播行为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参与者不仅依靠自己的文化代码和编解码规则,而且同时也必须了解并掌握对方的文化代码和编解码规则,是一种互动的传收活动。简言之,跨文化传播是指“通过越过体系界限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马勒茨克著,潘亚玲译,2001:31)。近年来,国际上逐渐形成了一股跨文化传播的研究热潮,许多不同情境、身份下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些理论试图描绘和解释人际传播、跨种族传播、跨代传播中的种种问题。许多理论已经获得了大量研究成功的支撑,跨文化传播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体育电影是体育媒体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西方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体育电影无论是在内容、主题、文化内涵还是其表达方式上,都具备独特的特点,其本身的艺术性决定了可以在较高的道德层次和文化层次上对受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本身的娱乐性又为吸引观众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新世纪的世界文化前沿阵地,作为类型电影之一的体育电影,更加需要在借鉴他国体育电影发展的基础上,生动地反映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中国影视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还要努力推进跨文化传播,表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类型电影之一的体育电影,在全球化的今天已被推到国际化的舞台之上。纵观我国建国以来拍摄的体育电影,却没有一部能够真正的走上国际市场,取得巨大的成功。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体育电影现状就跨文化传播角度进行分析与反思,借以为我国体育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3.1体育电影出品数量少,反映体育竞技项目过于单一,需要进一步发掘题材,开阔创作思路
纵观我国建国以来体育电影的发展,我国共拍摄体育电影四十余部,而美国体育电影拍摄了几百部,覆盖整个体育事业,并且出现许多让人赞叹的高质量的并且获得奥斯卡奖项的体育电影,如《洛奇》、《百万宝贝》等。我国体育电影的数量无法支撑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同时,在主题发掘及情节发展方面更加显得单一。
首先,中国体育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影片主题的同质化和形式的单一化,总是过分强调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一开始主角或他(她)所属的队伍或集体是处于弱势的状况,中间经由个人不断努力、信任伙伴、放弃个人利益、团队合作与严格的训练等等过程,在结束时历经一个盛大的比赛,由原先比赛的落后到最后逆转战果,而获得胜利。过程中爱情时而作为点缀从另一个情节发展。由于过分强调主角面对困难永不屈服,为了荣誉不断努力,最后获得成功这一主题而忽略了对其他主题的深度发掘。基本一样的场景、雷同的情节、思想纯粹的人物等使得许多以体育为题材的电影失去了观众,在商业化逼迫体育内涵发生根本转变的同时,缺乏创作对于黑哨、假球、兴奋剂等黑暗腐败现象进行历史现实剖析透视的作品的勇气,无疑都是造成目前体育电影反响平淡的原因,这也造成了这么多年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体育电影作品屈指可数的现象。
其次,回顾拍过的体育电影,总体看来,在选择题材上还是比较狭窄,局限性较大。在体育题材的电影中,以篮球为题材的最多,最著名的当然就是1957年出品、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影片由秦怡主演,反映了解放前后篮球女运动员的命运以及女主角林洁曲折的感情生活。另外,西安电影制片厂在1981年还拍摄过《战斗年华》,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中一批青年人组成的“战斗”篮球队在球场上的痛苦与欢乐,战场上的牺牲与斗争。此外,《高中锋矮教练》、《女帅男兵》也都是以篮球为主题的影片。其次就是足球方面,一部是上世纪80年代初毛永明主演的《飞吧,足球》,还有1986年张军钊导演的《加油-中国队》。此外,比较有名的《京都球侠》也算是一部另类足球电影。而谢晋的号称《女篮五号》姐妹篇的《女足九号》也是反映女足姑娘的精神风貌。在其他体育项目方面,有跳水题材的《女跳水队员》、花样游泳题材的《美人鱼》、体操题材的《乳燕飞》、曲棍球题材的《一个女教练的自述》、自行车题材的《神行太保》、跆拳道题材的《跆拳道》等,但都数量很少并反响平平。
纵观美国体育电影,拍摄的题材几乎涵盖了各种体育项目,既有我们所熟知的篮球、足球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又包括棒球、橄榄球、拳击、花样滑冰等,反映了体育界各个项目的发展,同时拓宽了受众群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拥有大批的观众,体育电影得到长足发展,登上国际舞台。
反思我国,中国是乒乓大国,多年雄踞霸主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有“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佳话,却至今没有一部像样的反映乒乓球运动的电影。与此同时,我国射击运动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跳水“梦之队”称雄世界;马家军的女子长跑号称“东方神鹿”;我国是自行车第一大国,羽毛球实力强劲,游泳人才辈出,体操也颇有佳绩,甚至我国非传统项目如网球、斯诺克等也取得辉煌战绩,令世界刮目相看。近来又有刘翔惊天一跃,跨越天然障碍,为黄种人在短程项目上创造了奇迹……如此之丰富、数不胜数的题材呼唤着优秀的体育电影来反映,体育界、文化界应拓宽思路,加大创作力度,力争我国体育电影跨上新台阶,早日与国际接轨。
3.2时代气息较强,主旋律体育电影难以引起跨文化共鸣
由于我国历史的特殊性,中国体育电影的多元性被主流政治意识形态所主导,“主旋律”不仅作为一种口号,而且作为一种逻辑支配着中国体育电影的基本形象。新的国家制度奠定并规范着体育电影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框架,文艺创作活动体现了与社会政治运动密切相关的题材,强调文艺反映的生活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美、更典型、更理想,而英雄主义、崇高化是这一时期典范性的美学风格。纵观我国大部分的体育电影,都带着深深的政治烙印和时代色彩。如50年代《女篮五号》、《水上春秋》、《舞台姐妹》等电影具有新旧中国历史背景,反映出解放前后体育运动员的不同命运,更多地承载了创作人对命运的思考,忽视了体育本身具有的力量。而80年代《沙鸥》、《一个女教练的自述》、《高中锋与矮教练》、《拳击手》等都离不开“文革”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大都是“文革”前朝气蓬勃的运动生活,“文革”中惨遭破坏,“文革”后老一代运动员成为教练员,培养年青人茁壮成长,具有一定的“伤痕”意味。
“主旋律电影”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体,长期以来,在资金投入、发行放映上,都占有很好的资源优势,然而影响力十分有限,长期以来未能走上国际舞台,从增进国际间国家认同的角度上来看也没有起到很的效果,在跨文化传播中却几乎是失语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所谓“主旋律电影”创作上长期缺少人文关怀,受众群体的背景知识缺失,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情感上无法引起与中国观众等同的情感共鸣,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不过是自娱自乐。
3.3缺乏对体育精神的进一步阐述,忽略人文主义的深入挖掘,不能有效将影视与体育结合起来
体育精神是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但在国内体育题材影视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于人物的命运的关注,而忽略了对于体育精神的阐述。谢晋导演在拍了《女篮5号》三十多年后,又在2000年拍了《女足九号》,反映了我国女足成长的艰难历程和女足姑娘为此付出的艰辛。这部影片远远没有如《女篮5号》那样引起人们关注的。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人们对于女足十分了解,关注的是真实的重大比赛,而影片中则过度强调人的命运,体育成分的缺乏却限制了比赛的可观赏性。女足队员的故事十分感人,但是却不一定会成为好的电影素材。应该充分尊重两种文化形式的区别,不能够简单地融合在一起。
其他体育题材影片之所以没能打动人心,也在于影片无法跳出狭窄主题去关注人物命运。体育电影着力弘扬民族精神无疑是正确的方向,但是,假如每部体育电影都要附加强烈的政治内容,就必然走向单调和肤浅。其实,体育电影在继续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还可以有其他价值探求,如体育的团队精神、体育公平竞争精神、体育所代表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等等。体育题材影片在中国大多沿袭着“运动员经受挫折,经过顽强拼搏并最终战胜困难”的老套路。影片中往往忽视了对影片主题和人物性格命运的深入挖掘,总是停留在关注最终的竞技成绩的范围内。长久以来将竞技比赛成绩看得很重的中国人,往往将体育单纯地理解为对冠军的追逐。
而国外所拍摄的体育题材电影之所以没有出现国内这样的大滑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外影片的主要逻辑与情节设计是“非体育”的,以体育为题材,但更多折射人生。到达过顶峰的人容易在沉醉中失去自我——这是人的共性,体育人也不例外。他们在向上攀登的时候比普通人更坚强、勇猛;但往下沉时也比普通人更猛烈、更迅速,也沉得更深。从这个层面上说,西方国家银幕上的体育个性是真实、可信的。
体育电影应该体现绝对纯粹的体育精神,在银幕中共同营造体育精神的崇高表现。这种体育精神超越了个人,也超越了国界、民族、宗教,是奥林匹亚文化的终极精神。人们不仅欣赏的是球员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钦佩主人公对于体育的热爱和坚强而乐观的人生追求,这才是体育运动真正的魅力所在。
3.4电影制作人员素质与电影拍摄技术期待提高
与国外相比,参与体育电影的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由于历史原因还缺少广阔的世界眼光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鲜有重量之作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电影制作人员对于体育项目方面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题材影片在画面上的冲击力与感染力,虽然并非要完全还原体育的原貌,但过于离谱的体育场景的描绘还是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质量。
以武术题材的电影为例,李安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从开拍到公映一直就在沸腾着,并在国外获得了大奖,对中国武术进行了最好的宣传。武术影视从上世纪20、30年代开始兴起,历经衰落走到上世纪80年代鼎盛,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还有自己的市场,究其原因,这与武侠电影始终追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在艺术创作方面突破创新有直接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电影拍摄技术高速发展,武术电影也进入了一个高科技的时代。许多武术影片在被改编后重新搬上银幕。如《新龙门客栈》、《新少林武祖》、《新火烧红莲寺》等。高科技的出现,使这些片子的故事情节减少,而注重了惊险的特技和新颖惊人的超级视听效应,武打动作被推到了次要的位置。当然由于过于追求高科技、高特技,而对电影艺术的真实性有所忽视的情况值得商榷,但是,武术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推陈出新的效果却是十分值得体育电影界探询的话题,而反观其他体育题材的电影,似乎还停留在单纯的写实艺术手法上,平淡无奇,缺乏创新。随着多元化世界的来临,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判断力在逐渐提升,陈旧的拍片思路和创作手法自然将遭到时代无情的摈弃。
中国体育电影要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之中。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积累可以开发出来西方电影无法替代的题材,遗憾的是中国体育电影对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题材资源缺少现代性的理解和世界性的观照,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中国文化传统也可以为西方观众提供一种文化参照和视野,从而进入对方电影主流,同时适当的借鉴好莱坞的商业化模式,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电影产业和市场。相信随着我国各个领域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体育电影将会发展为具有国际化胸怀的真正的民族体育电影文化,建构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交流平台,使得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更加丰富我们的文化体系和内涵,在跨文化传播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崔君衍,许南明,富澜.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69.
[2] 马勒茨克.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M].潘亚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1.
[3] 岳新坡,詹建国.我国体育电影萧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6):27-29.
[4] 蒋明郎,王永鹏.中国体育题材电影滞后的原因分析[J].电影评介,2006(23):25-26.
[5] 刘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92-94.
[6] 王爱英.电影与跨文化交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78-180.
[7] 贺晓宏.论美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J].河南社会科学,2010(9):197-199.
StudyontheCurrentSituationofCrossCulturalSpreadofChineseSportsFilm
ZHANG Chuan-lai1,HAN Mei,JI Ling2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90,China;2.Taian Medical College,Taian 271000,China)
Sports film mainly uses narrative method to describe athletes or events and reflect social life and ideological tendencies and a media of sports. Sports fil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dissemination and envoy of friendship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reflect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film in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intercultural dissemination.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 tuneful developing ways with the Chinese sports film.
sports film; inter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007006)
2011-05-30
张传来(1977-),男,讲师,主要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
1004-3624(2011)06-0008-03
G80-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