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一批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要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这一重大决策,为我国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2010年,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提高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正确认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并就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出了具体要求。
艺术与科学、文化与科技、人文与科技,历来是密不可分、互补互动的。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有句名言:“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近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也增强着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最近,文化部有关领导同志在一次学习会上的发言中说,“文化科技一体化”是当代发达国家发展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人类文化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科技对文化产生影响、从而助力文化发展的历史。他综合学者们的看法,认为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一是改变了文化的体验方式,二是扩大了文化的消费需求,三是丰富了文化的生产要素,四是提升了文化的构成品质,五是激活了文化的原始创新,六是催生了文化的新兴业态,七是增强了文化的传播能力,八是改善了文化的储存效果。科技使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进入生活,扩大了文化的覆盖面,增强了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价值和重大作用,紧紧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从国家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扎实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在科技支撑和带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上更加奋发有为。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掌握一批推动文化发展、文化传播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不断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全面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支撑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能力,改善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传播能力。
当今世界文化创新发展的经验,我国近年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践,都充分表明,凡是巧妙融入科技元素、借助科技力量推动的文化样式,就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效应,进而形成产业规模并占据市场要津。刚刚闭幕的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作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的盛会,以一系列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创新文化产品和活动,充分体现了“文化融合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生动展示了文化与科技完美结合取得的最新成果,鲜明预示了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融合发展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趋势。让我们密切关注与跟踪科技和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前沿,着力提高文化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发展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文化新业态,发挥科技对文化的强有力驱动作用、支撑作用和提升作用。给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让中国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