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情况与发展策略

2011-02-17 14:35余惊涛中南大学图书馆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21期
关键词:馆藏文献图书馆

余惊涛 中南大学图书馆

简析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情况与发展策略

余惊涛 中南大学图书馆

本文重点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与发展策略。

文献资源建设 ; 信息资源建设

1.信息资源建设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1.1 信息资源建设概念的变化及其重要性

由图书采集、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特别是到信息资源建设的变化,使得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读者服务的逐渐变化而带来一系列变化。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逐渐成为热门课题,狭义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是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即限于信息本身;广义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括了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两种理解都有其合理性,前者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信息资源”概念的内核与实质,后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引入和不断研究,对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值得引起图书馆人的广泛关注。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概念,而是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涵盖范围较广的信息资源。总之,图书馆馆藏是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总和,这也就是复合图书馆的概念。构建新的复合馆藏是二十一世纪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手段,不仅包括对文献的入藏,也应包括对光盘信息、网上信息的组织、导航和租用等。

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快速变化的研究项目和快速变化的经济状况,促使馆藏发展目标必须考虑新的定位。美国学者F·W·Summers提出:图书馆馆藏发展将从根据用户的潜在需求收集资料转变为根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来提供信息,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库。图书馆员不应过多地考虑将来有什么样的读者和什么样的读者需求,关键是服务好现在的读者和现在的读者的需求,并根据读者要求的不断变化来提供服务。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正成为信息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节点,用户使用图书馆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对文献的需求进而转向对信息的需求,即用户不再只重视信息载体的差别,而是注重信息的效用。馆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信息存取质量,选择性存取的质量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能力,以信息存取质量为尺度将成为馆藏评价的重要标准。

同时,信息资源作为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的集合,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决策功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物质资源、能源资源鼎足而三的重要部分。与传统管理阶段注重信息源的搜集、管理为重点不同,也与信息管理阶段试图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对信息流的控制不同,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强调从各种角度对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及相关要素实行综合管理,特别是从经济角度对其进行优化配置,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即所谓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中国图书馆在未来社会获得自身地位的提高,除了发挥其固有的社会职能之外,应通过整个社会的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建立各种不同信息格式和信息类型的资源

一是传统文献资源的建设。在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重要的、适用的印刷型图书、期刊等传统文献,从资源建设方面做好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衔接工作。

二是新型媒体文献馆藏建设。包括目前以CD-ROM为主导存储技术的各类型光盘文献、数据库、音像制品、教学软件等。而以DVD为主导技术的光盘信息将成为主流产品。

三是虚拟馆藏的建设。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将网络上现有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建立图书馆的虚拟性典藏。

四是文献信息导航与数据库建设。包括文献分类、主题标引、编目、网上信息的标引与组织,进行网络信息导航以及新信息的自动生成。数据库建设是信息服务的基础,是现代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数据库主要类型包括书目数据库、文献数据库、索引数据库、事实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

五是其他有关技术的关注与建设。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信息的储存、保存与专递,必将产生新的手段,图书馆人应努力关注与加以运用。

2.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2.1 信息资源整体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已具相当规模,全新状态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已经实现。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当一部分图书馆自身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显著提高,资源虚拟化、管理网络化、信息导航自动化的环境已经逐步形成。

借助因特网,全国大中型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多层次网状信息链逐步形成,在书目数据共享编目、资源流通与服务、文献传递与交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形式媒体信息的共存互补,形成了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的新格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网络信息的多维空间中已完全为信息资源建设所取代。

与传统的馆藏建设理论不同,信息资源强调使用权的建设和信息需求满足率的提高,而不是获得保障性的库存;建设的焦点在于利用网络化获取更大的外延馆藏,这意味着物质资源占有与信息提供的分离,固定馆舍、服务空间与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分离。

2.2 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化意识

全国性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统筹规划与协调管理。这是信息资源整体化建设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必须由全国性机构从管理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对整体化建设的目标、方案与措施、共建的责任与义务、共建共享的组织、评价与监督机制等进行统一规划,既要兼顾全国资源整体建设的协调性、层次性、互动性效应,又要强调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还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注意经济性。

重新开展全国信息资源情况调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馆界曾联合开展过大规模的文献资源普查工作。但是从某些图书情报研究成果和文献来看,所引用的数据基本上还是源于90年代早中期的资料,因而有必要重新组织各级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对本单位的资源建设及相关问题作一次全面彻底的调查,以确切掌握我国现有信息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分布结构,找准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目标及合理定位,为全国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提供基础依据和参考。

必须强调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设计资源建设发展规划,不再仅以满足本馆的需要为目标,自觉地将个馆建设放在全国信息资源整体建设的背景中加以考虑,强化分工协作的意识,积极承担全国信息资源保障任务。

要注意个馆重新定位及馆内资源集成与重组意识。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共享性及经济性的馆藏原则,找准自己的特定角色、特定分工、特色定位及其与特定分工的融合点,重新酝酿馆内资源集成与重组策略,根据新的思维来构建新的运作模式,这是个馆通过信息资源科学调配与合理增补来实现资源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2.3 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协调

信息资源整体化建设模式是我国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全国信息资源大系统应由高层、中层和基础层三个层次组合而成,中层以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及其图书情报个体按照地理位置或行业特点组合成区域性和行业性信息资源保障子系统,对信息资源整体化建设的目标形成联合支撑。基础层中各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实体的优势馆藏、特色馆藏将汇集成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的根基,以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多年来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没有形成全国性整体化发展的态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信息资源的统一组织、开发、整合利用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首先应解决的是信息的无障碍检索和快速传递以及如何降低传输成本的问题。

信息资源整体开发利用模式:一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这将侧重于纸质文献的数字化,主要包括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联合文献信息库建设、学科信息导航库建设和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其目的是将传统的各项服务功能转化为网络服务。

二是信息资源组织与整合,这是实现深层次资源共享的关键。须对本馆信息资源(包括传统馆藏和数字化馆藏)实施集成化组织与整合,逐步实现馆内资源跨类型、跨载体、跨时空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模式;在个馆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的基础上,实施我国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形成信息资源分布式存储和管理、集成化“一站式”信息检索和利用格局;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知识挖掘,使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从形式组织转至内容组织、知识组织。

三是信息的高效检索与快速传递技术,主要包括智能检索与搜索引擎、文献传递专用软件及网上资源整序工具。共享保障体系只有依靠这些前卫技术的支撑,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才能进入全新的智能化阶段。

网上资源整序工具应能集网络资源跟踪搜索、排序、分类、统计分析、海量信息的深层分析和知识挖掘于一体,具有快速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智力组织效果。网上资源整序工具的开发研究,是今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

2.4 信息资源建设的微观发展

在以网络化为前提的信息资源共享大系统中,每一个特定组织都承担着资源共建的责任和义务,也享有资源共享的权利。虽然个馆自身具体职能分解与专业特色强化,但总体信息需求满足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全国网络化资源共享平台将各个分体馆藏资源,甚至是商用数字化资源联成一个整体。对于特定个馆的用户群来说,本馆拥有的所有资源,都可被视为现实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通过书目数据库、信息内容指南库、学科资源导航库与资源共享平台相联结。同时,参与共建、共享的相关群体的馆藏资源,也会通过其数字化资源集合与共享平台相连,成为特定个馆的虚拟资源。每一个特定个馆,都将通过这种实虚共存、内外互补、馆内资源与馆外资源有机结合的方式,最终形成本馆信息保障体系。

3.必须注意网络信息资源保存

目前,作为文化产品的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资源集合,大概目约有40多亿公共页面以及5500多亿深层网络页面。这些网页用220多种语言写成,已经成为千百万用户寻找信息的第一个所在。而在泛滥的信息汪洋中只有有限的知识是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工作者要做的是分辨出何种信息为用户所需,归根到底是何种信息是用户真实需要的,不是那种被不断衍化、变异、似是而非的信息。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对后代有用的信息,有必要对这一部分信息进行长期保存。有研究者估计信息在网页产生75天后就会消失,而美国国会图书馆制定的《国家数字信息基础结构和保存项目》研究报告中指出网络信息的平均寿命为44天。因此,对网络信息进行有选择的保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文献信息工作者应注重此项工作的选择性、实时性和持久性,研究保存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1]钟宇真,李月琳.信息资源管理含义探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

[2]马费成等.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

[3]曹作华,张长安.论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协调与微观发展.情报学报. 2003,5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1.028

余惊涛,1973年生,中南工业大学毕业,现为中南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馆藏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