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麒 滨州医学院图书馆,山东烟台 264003
王云五以出版事业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常明麒 滨州医学院图书馆,山东烟台 264003
本文阐述了王云五主政商务印书馆期间如何以出版事业辅助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王云五;商务印书馆;出版事业;图书馆事业;发展
王云五(1888—1979) 出版家、图书馆事业活动家。原名之瑞,号岫庐,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88年7月9日生于上海。少年辍学,自学成才,在中国公学任教4年,知名人士胡适、朱经农等曾为其学生。1921年9月,王云五经胡适推荐,进入商务印书馆,先后担任编译所长、东方图书馆馆长和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等职务。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主持创建东方图书馆、推行“科学管理法”,编制《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1946年弃商从政,后定居台湾,1954年8月出任台湾“考试院副院长”。在此期间,王云五大力推行博士制度,撰有《我国博士学位授予之研究》。王云五身体力行,1955-1969年间,在台湾政治大学指导了23篇硕士论文、7篇博士论文,培养了金耀基等一批杰出人才[1]。1969年获韩国建国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2]。一个小学未毕业的人,最后竟成为台湾的“博士之父”。
王云五作为出版家、图书馆事业家,不但在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图书馆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想把整个的大规模东方图书馆化成无量数的小图书馆”、“协助各地方,各学校,各机关,甚至许多家庭,以极低的代价,创办具体而微的图书馆”[3],他的这一构想就是要图书馆事业与出版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王云五在初入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实践中已透露出二者相结合的端倪,如其“不佞近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踵张菊生、高梦旦二公之后,同曩印《四部丛刊》阐扬国粹,影响至深至巨,思自另一方面植普通图书馆之基。[4]”如果说商务印书馆前期因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张元济的加入而把学校教育纳入了出版中来,那么,到了王云五这里,图书馆社会教育成了出版目的,从而把商务印书馆出版范围扩大到更加广阔的程度。王云五首先从治学入手,不仅出版学校教科书、工具书、翻印和翻译大量世界学术名著,还整理出版有价值的古籍。主持东方图书馆后,王云五深切体会到:“比者国内图书馆运动盛起,而成绩不多。究其故,一由于经费支绌,一由于人才缺乏,而相当图书之难致,亦其一端也。[5]”他深刻认识到图书馆与出版界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出版界的盛衰与图书馆事业息息相关。因此,自他主持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后,即考虑如何以出版事业来辅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他首先从编印各种有系统的小丛书入手,以求充实图书馆的内涵。自1922年至1927年先后出版了500多种各科小丛书,方便图书馆有系统地采购。他从东方图书馆的各科优良图书中精挑细选,并经过有系统的组织、整理,再大量地出版、发行,分期供应给各类图书馆,免除了图书馆不知如何选书的困扰。正由于大量出版发行,售价低廉,各图书馆、机关、学校、家庭都可采购,从而达到普及教育、文化的目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广大读者对自然科学知识、伦理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探知欲望,这激励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事业。商务印书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欲在综合性出版上一展身手。对于王云五、张元济等个人而言,他们胸抱大志,颇具商家战略眼光,那时国内还没有中国人编写的百科全书,王云五认为这是出版界和文化界的耻辱,商务印书馆务必完成此事。于是王云五开始准备出版“以整个的普通图书馆用书贡献于社会”的《万有文库》。王云五等商务印书馆人以商务印书馆已出版的丛书为基础,另修订增编新丛书,汇集成种类齐全的一套大型综合丛书,王云五初命名为《千种丛书》,“即合并各科丛书一千种,为一部综合的大丛书。[6]”后来《千种丛书》易名为《万有文库》,隐义为以万册为目标,而不以一千种为限。命名之中可以看出王云五的出版计划在不断改革完善。《千种丛书》是为出丛书而出丛书,而《万有文库》则掺入主编者宏大编辑思想和周全的出版意识。在王云五撰《万有文库》一、二集印行缘起里有:“民国十八年余创编万有文库第一集,尝揭其缘起数事如左,比年国内图书馆运动盛起而成绩不多见,究其故,一由于经费支绌,一由于人才缺乏;《万有文库》将使购书费节省十之七八,管理困难,亦因而减少。[7]”可见出版“万有文库”的意义远高于“千种丛书”。《万有文库》的出版非以一地方图书馆为对象,乃以全国全体之图书馆为对象。
王云五计划出版《万有文库》三集,每集1000种,2000册,共计6000册。但由于连年战乱,自1929年至1937年陆续编辑出版两集,第三集始终没能出版。第一集内容包括13种丛书:一、“国学基本丛书”初集100种;二、“汉译世界名著”初集100种;三、“学生国学丛书”60种;四、“国学小丛书”60种;五、新时代史地丛书”80种;六、“百科小丛书”300种;七、“农学小丛书”50种;八、“工学小丛书”65种;九、“商学小丛书”50种;十、“师范小丛书”6种;十一、“算学小丛书”30种;十二、“医学小丛书”30种;十三、“体育小丛书”。[8]《万有文库》第一集出版1010种,2010册,共售出约8000部[9]。第二集含有4种丛书:一、“国学基本丛书”二集300种;二、“汉译世界名著”二集150种;三、“自然科学小丛书”初集200种;四、“现代问题丛书”初集50种,共700种[10]。第二集中国学基本丛书的分量加大,增至300种,汉译世界名著150种,比第一集增加50种,自然科学丛书200种,现代问题丛书50种。《万有文库》第二集出书702种2431册,第二集共售出约6000部[11]。
抗战期间,王云五驻港四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在王云五主持下,只从《万有文库》一、二集中选书500种1200册[12],以《万有文库简编》之名出版,一来振兴战中商务印书馆之气,二来不忘传播文化,适应购书能力稍差的读者需要。
《万有文库》一、二集的出版,不仅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结束了中国没有百科丛书的历史。该文库的先后出版促使了一批新图书馆的成立。“在抗战前一年,《万有文库》第一、第二集均已全部出版。第一集售出约八千部,第二集约六千部。而凭借该文库以成立之新图书馆在两千以上。[13]”
“万有文库”编印的目的使东方图书馆能更多地服务、贡献于社会,该馆在每本书的书脊上都刊有“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的类号,并都附有书名用四角号码检字法注明的卡片,极大地方便了图书的管理[14]。这种方法,就是如今国际图书馆界提倡的“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publication 简称CIP)”的先声,足见王云五的出版计划和出版事业,无不以辅助图书馆的发展为目的。
王云五十分重视参考工具书的出版,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就出版了《新字典》、《学生字典》、《国音字典》、《辞源》、《植物学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教育大辞典》、《图书大辞典》、《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等重要的参考工具书[15]。如果查询一下我国各大图书馆的工具书目录,不难发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2] 戴晨京.学者的悲哀:从政文人的最后结局[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205、206
[3],[5],[9],[11],[14] 王云五.我的图书馆生活[A].旧学新探[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37-39
[4] 王云五.万有文库第一集印行缘起[A].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 乙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5.290
[6] 蔡元培,等. 1897-1987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我和商务印书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60
[7] 王云五.万有文库第一、二集印行缘起[A].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一卷 上冊[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89.
[8] [10] [12] 许力以.中国出版百科全书[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7.884
[13] 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M].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114.
[15] 来新夏.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28
G203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