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 肖丽娇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建筑尺度与研究院所环境的交互
王文彬 肖丽娇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通过研究院所环境的描述,对建筑尺度和科研院所学术氛围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行研究,认为由建筑为主体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合理建设,是创造符合科研人群学术和人际交流所需的适度环境空间尺寸,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通道形成的交互环境完美表达出来。
建筑尺度;研究院所;环境;交互
architectural scale; Research Institutes; Environment;Interaction
现七一八所所区初步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初有5栋主建筑,即1#学生宿舍楼、2#学生宿舍楼、3#生宿舍楼、4#学生宿舍楼、5#教学楼,由于按照大学校园布局建设,古朴的建筑群落,伴以浓郁的学术氛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4栋宿舍楼,均呈U形布置,每栋四层,建筑面积约6175m2,建筑长约94米,内有学生宿舍240余间;5#主楼则呈工字形布局,主体五层,建筑长约110米,建筑面积达12000m2。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建筑错落于以现主干道为中轴的两侧或端头,灰墙绿映,场地宽阔,空间宏大,建筑尺度适中,是那个时期研究院所园区环境静谧和神秘的写真。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是信息,信息的传递经由物质和非物质两条通道。
物质通道体现于人的感官所接受外界信息的单一传递,在人与外界沟通的表征上显而易见。非物质通道体现于人的感官所接受外界信息的综合传递,由视、听、说、嗅、触所达成的主观能力,与自然、人工、社会三种环境进行客观沟通后,经由主管联想形成的间接感受,使得非物质通道在人与外界沟通的表征上难以捉摸。
尽管存在物质与非物质两种感知通道,但起主要作用的却是非物质通道,可以这样讲:氛围就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人所产生的非物质信息交互环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环境所孕育的人,其外在形象、性格特征、行为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气候与地理,水质与食物,服饰与居住的内在品质及外在表象,对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总和构成了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由此形成的社会环境具有前两类环境的全部信息。在社会的运行中人与人的沟通主要依靠非物质信息交互环境。
沟通是人际关系涉及社会运行协调的关键,但是沟通的前提在于,是否能够营造出理想的非物质信息交互环境。这里存在着主客观两个层面的建构。从主观的精神方面来讲,是否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培育起完整的人格,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得表达思想与之相适应的感官传递能力游刃有余。从客观的物质方面来讲,除去对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外,重要的内容在于由建筑为主体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合理建设,而关键的要素则是创造符合人际交流所需的适度环境空间尺寸。
刚进入研究院所工作的,绝大多数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本科、硕士乃至博士毕业后,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已经实现了一个“人”的蜕变。短短几年完成了一个人的塑造,除了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基础教育的功劳,研究院所完整的育才、用才环境养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也可形容:“研究院所,非谓仅有实验场所,盖有学术精髓之谓也”,强调学术交流的主导作用,将科研队伍培养作为研究院所建设根本。然而,仅有学术氛围还远远不够,“实验场所”的环境影响作用亦不可忽视。研究院所应该是物质与非物质信息全方位无障碍交流的场所,这是一种学术氛围的理想境界。
七一八园区主流群体的构成,来自于五湖四海,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自幼备受学术文化熏陶。个人素质高,文化气息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接受能力较强,视野开阔,纯真与孤傲是这个群体突出的表征。
而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园区不断扩大,建筑物不断增多,外表色彩不断丰富,平添了诸多现代气息。但以低密度为特征,尺度雄伟的建筑物,宏大的内部空间,宽阔的广场,雅致的园林小品,学术氛围的浓厚依然传承,同时又在不断展示科研院所创新奋进的自我激励精神。发展,成为这个时期研究院所不二的目标和选择,这与建筑尺度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仍密不可分。
专家、学者的言传身教,员工之间的影响,物质环境的品质,构成了研究院所完整的信息交汇系统。科研规模扩大,密切氛围不减,在院所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成员依旧集中在相对独立的社区里,社区环境被誉为“城市中的花园”,“城中之城”。员工们每天从此出发奔赴各研究和生产实验场所,忙碌、快乐、交流构成了工作主旋律。在这里,自然、人工、社会环境的诸种要素,经过数十年历史的积淀和人为的培育,以合理适度的空间尺度创造出赋予诗意的人文景观和企业文化。
在心境与物象的交互中,精致、舒缓、浪漫、惬意的科研殿堂景观带给人心灵的抚慰。沉下心来搞科研的心境暗示,在园区环境中传递出的信息是如此的强烈。
七一八所在建筑文化营造方面始终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对建筑尺度和场域关系的把握始终做到了以建筑尺度适应空间尺寸、以环境营造培育学术氛围、以良好的“气”、“场”氛围衬托学术精神,并把之深深地融入院所企业文化。新建的楼体群落,与场域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1左右,建筑之间间伴雕塑花草树木绿地,使实体建筑与虚拟气场交相辉映,以人为主体的学术实体则在这一氛围中通过物质与非物质通道实现学术信息的交流交互。
而一些原本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的研究院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坚持自我,而是追求虚华,大量场所或出租,或大建,建筑风格愈来愈失去自我,尺度与空间的关系不被重视。结果是,大楼越建越高,可供人们休憩、放松的场地越来越少,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中融入大批经商从商人员,“场”、“气”日渐浑浊,良好的学术氛围受到了破坏,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至此彻底变味。
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探索认知世界,在于帮助人们由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并永恒的传承和更新人类文化,而研究院所处于这一神圣使命的核心地位。为履行这一神圣使命,需要相应的制度、物质、精神传统等多种条件的配合和保证,更需要研究院所精神的自我重建。在重建的过程中,学术交流环境与院所园区建筑尺度的协调,益发显得突出、重要。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2](英)西蒙.布朗;胡慕辉,朱晓轩,孙骞骞译.风水.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7版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the environment, on building scal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academic study of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tmosphere, that consists of the building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of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is created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mong academic and interpersonal dimensions of a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space required, so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rough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perfect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channel Express.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9.025
王文彬,男,山西汾阳人,1966年6月生,工程师,从事土建、安装工作28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