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敏
(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利局,贵州六盘水 553000)
钟山区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初探
曾 敏
(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利局,贵州六盘水 553000)
矿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钟山区
钟山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在对矿产资源储量、开采情况及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①基岩裸露区域采用覆土整治复垦或恢复植被进行治理;②矿区废弃的渣场、矿场可采用工程、植物及土地防渗与整治等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理;③崩塌、沙化、退化地段及受粉尘污染等危害的区域采取植物措施治理;④沉陷地段通过推土回填平整后可作为农业用地,也可采取挖深垫高的办法将其改造为池塘或人工湖。同时,还提出了提高矿区干部职工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矿区水土流失治理保障措施。
钟山区是六盘水市政府驻地,为六盘水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已探明储量的有 20余种。由于历史原因,矿区群发性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现象突出。矿产开采除直接破坏地表、地貌,侵占土地外,排出的废渣也侵占了大量土地,导致矿山周围耕地面积减少,尤其是地下开采引起地表陷落,改变了地下水的循环状况,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同时,由矿山废弃物堆积引起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甚至引发溃坝、泥石流,使生态环境、流域水环境遭到破坏,矿区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钟山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段,以山地为主,地处东经 104°30′— 105°10′、北纬 26°26′— 26°53′之间,国土面积 476 km2,海拔 1 450.3—2 900.3 m,西北高、东南低。年均气温 12.5~13.1℃,年降水量 1 092.3~1 251.7 mm,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5—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 80%以上。土壤以山地灌丛草甸土、黄棕壤、石灰土为主,且多呈微酸性,p H值介于5.5~7.5之间。植被以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阔叶落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 30.4%。
钟山区辖 9个镇(乡、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4.68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2 453元。全区农业用地 17 132.4hm2,林业用地 19 164.3hm2,牧业用地1 378.3 hm2,建设用地 6 215 hm2,未利用地 3 710 hm2。全区现有耕地14 000 hm2,其中坡度≤25°的 12 357 hm2,介于 25°—35°之间的 1 453 hm2,≥35°的有 190 hm2。全区石漠化耕地面积 2 788 hm2。
(1)矿产种类较多、总量大。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 20余种,主要有煤、铁、铅、锌、石灰石、硅石、莹石等。煤炭探明储量 15.36亿t,煤种齐全,分布相对集中。铅锌矿探明储量 178万 t,铁矿石储量 2.5亿 t,非金属矿产的冶金辅料(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和建筑材料储量丰富、品质优良。
(2)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主要矿产资源相对集中,有利于规模开采。
(3)主要矿产储量大,质量较好,基本符合工业要求。
(4)共(伴)生矿产矿床较多,富矿少、贫矿多,开发利用困难。
钟山区境内共有矿产开采企业 106家,矿业从业人员 10.6万人,其中国有企业 12家、地方企业 94家。按矿种分,煤矿企业 41家,铁矿企业 1家,铅锌矿企业 4家,其他矿种企业 60家。全区矿界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5 747.28 hm2,其中煤矿4 678.7 hm2、铁矿 320.4hm2、灰岩 398.45 hm2、铅锌矿 349.73 hm2;按地类分,有林地 851.59hm2、灌木林地 788.12 hm2、未成林造林地 884.97 hm2、无立木林地 83.61 hm2、宜林地 209.96 hm2、非林地 2 297.91hm2、矿山生产用地 631.12 hm2。
全区因开矿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5 116.16 hm2(包括地面剥蚀面积、废弃渣场面积以及专为开矿的矿山道路面积等),其中挖损面积 3 010 hm2、占压面积 71.93 hm2、土地退化面积181.4hm2、发生地质灾害面积 1 852.83hm2。矿产开采间接影响范围,比如矿产开采引起的沉陷、沙化、退化地及受粉尘污染等危害区域的面积有 1 935.69hm2。
据最近一次遥感调查数据,钟山区水土流失面积 196 km2,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矿区开采造成的,土壤侵蚀模数为 2 738 t/(km2· a)。
不同矿区,水土流失特点不尽相同。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配以土地防渗与整治等措施治理矿区的水土流失。
对基岩裸露区域可采用植物措施或农耕措施治理。对基岩裸露、较平缓且取土又方便的区域,可采用全面覆土方式治理,覆土后根据用地需要再确定利用方向;取土条件较差的,可采用人工修筑种植穴进行客土造林方式治理。对基岩裸露严重、裸露地又陡峭的区域,可选用具有吸附能力的藤蔓植物进行绿化。
治理后若作为林业用地,则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耐贫瘠、抗旱的树种,乔木可选择刺槐、华山松、滇柏、圆柏等,灌木可选择油麻藤、爬山虎等。造林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做相应调整,但不宜超过 6 000株 /hm2。若作为牧业用地,则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草的原则,选种本地适应的黑麦草、三叶草等。
渣场是指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场所,如排土场、矸石山、贮灰场、尾矿库、各类弃渣弃土的堆放场地。
对于渣场的治理,总体上可采用工程、植物及土地防渗与整治等相结合的措施进行。具体来说,对可能造成滑坡、塌方的渣场,改造时应先修建拦挡、截排水设施或其他稳定边坡工程;对易产生降雨淋溶污染的尾矿、尾沙、赤泥等的堆放场地,必须严格布设防止径流外泄、渗漏措施,对毒性较大的弃渣必须包埋或做其他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时除可采取客土(即覆土)造林、种草方式外,还可采用铺生态植被毯方式恢复植被。造林时通常采取人工播种和栽植相结合的方法,乔木可选柳杉、枫香、青冈、麻栎、女贞等,灌木可选夹竹桃、火棘等,草本植物可选黑麦草、三叶草、香根草,也可采用藤蔓植物如爬山虎等。对废弃矿场的改造和治理可参照渣场的改造方式。
容易崩塌区域一般地势较高、植被稀少,可采取植物措施进行治理。选择适合本地深根性、浅根性树种混交造林,在土质较好的地方可种植云南松、柳杉等,在土质较差的地方可种植华山松、光皮桦等既耐干旱瘠薄又保持水土的树种;灌木可选生长快、萌芽力强、能快速成林的品种,如紫穗槐等。播种、植苗均可,宜适当密植,以保持水土。崩塌区域的地势险峻,治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有条件的可采取飞机撒种。
对有沉陷地质灾害的矿区,应准确预测沉陷的范围、深度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已形成的沉陷地,若为山地则可采用植物措施以预防或减缓再沉降,若为凹地则可根据其深度来确定治理措施,具体为:沉陷深度小于 1 m的,推土回填平整后作为农业用地;沉陷 1~3 m的,可采取挖深垫高的办法,挖深段可蓄水养鱼、种藕,垫高段可作为农业用地。凹地回填成本较高,若有条件,则可改造为蓄水池用来养鱼,或结合周围地形、综合规划进行人工景观设计。
土地沙化、退化,主要是井下作业降低土壤含水量引起的,可参照上述恢复植被的方式进行治理。粉尘主要是选矿、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可采用改进生产工艺、在矿区种植大量抗污染的树种(如滇柏、女贞等)进行治理。
一是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以及水土保持法颁布纪念日,广泛深入地宣传水保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的危害及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二是加强对矿区领导干部、职工的水土保持及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矿区干部职工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激发他们珍惜、保护水土资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矿区水土流失的科学治理。
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首先要加强对矿区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其次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和落实率。
S 157.2
C
1000-0941(2011)01-0063-02
曾敏(1964—),女,重庆市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2010-09-21
(责任编辑 孙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