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雨水集蓄利用与社会经济效益调查

2011-02-16 12:28吴玉福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10期
关键词:集流水窖白银市

吴玉福

(白银市水务局,甘肃 白银 730900)

白银市雨水集蓄利用与社会经济效益调查

吴玉福

(白银市水务局,甘肃 白银 730900)

雨水集蓄利用;效益;调查;白银市

通过调查雨水集蓄利用与社会经济现状,分析了白银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施现状和社会、生态效益,总结了雨水积蓄利用的经验,包括集蓄雨水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关键,集流场建设是集雨节灌的保证,科学种植是提高旱作农业产量、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坚持集雨节灌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结合,修建“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等,并指出了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北部,辖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白银区、平川区3县2区,总面积2.12万km2,总人口175万人,其中旱作农业区人口57.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2.7%;分属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降水量185~450 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作物生长季节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旱作农业区有耕地面积20.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0%。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所以旱作农业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近年来白银市开展的集雨节灌工程建设为改善旱作农业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白银市集雨节灌工程建设概况

白银市“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自1988年开始试点,到1995年已在3县1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平川区)的38个乡镇、213个村大规模推广,共建成集雨水窖3.7万眼,修建混凝土集流场323.93万m2,解决或缓解了10.47万人、2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1996年白银市将“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向实施范围、建设方式、发挥效益3个方面拓展和延伸,制定了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实现旱地农业“两高一优”的新思路,通过建设旱地集雨节灌高效农业试验示范项目,总结出了“梯田+水窖 +地膜+结构调整”等具有白银市地方特色的旱地农业发展模式,即梯田保土、水窖储水、作物节水补灌、地膜覆盖减少蒸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改进农业技术组装配套等。集雨节灌作为“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延伸,从1996年抓示范点,到1997年大规模发展,截至2010年底共建成集雨节灌水窖16.2万眼、水池2 000余座、集流场利用面积310万m2,蓄水容积498万m3,发展集雨节灌面积3.5万hm2。

2 集雨节灌工程建设经验

通过“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施,在正常降水年份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保证了农村社会稳定,群众普遍反映“几眼水窖稳住了我们的心”。白银市集水节灌工程的建设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蓄雨水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关键。水是制约白银市旱作农业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只有先有了水,再加上现代农业科技,才能使传统旱作农业向集雨节灌高效农业转变。集雨节灌工程是一项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并进行高效利用的系统工程。各县(区)因地制宜利用集雨节灌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例如,景泰县利用旱砂田较多和井泉水、工程尾水比较丰富的优势,积极组织群众打窖发展滴灌,平均每户修建2眼水窖,并配套1个1.5~2.0 m3的拉水箱和 1套滴灌设备,每眼水窖可控制0.33 hm2旱地,一套滴灌设备可控制0.6~0.8 hm2旱地;无雨拉水、有雨集水,采用拉水与集雨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以滴灌为主的补灌,在作物生育期补灌2次,每次每公顷补水75~120 m3;1998—2010年全县种植旱砂地瓜类、大葱、辣椒等经济作物670 hm2,年产值达9.78万元/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深受群众欢迎。据调查,在旱作农业区采用点浇或“坐水种”种植玉米,增产幅度在25%以上,增产1 500 kg/hm2。

(2)集流场建设是集雨节灌的保证,也是对雨水在时间和空间进行调节和富集的基础。混凝土、轮歇地塑膜、道路及荒山荒坡等集流场集流效率高、造价低廉、宜于推广。将集流场收集的雨水储存在水窖之中,用于当年或来年人畜饮水以及作物关键生长期的补充灌溉,能够实现雨水的有效调控。集流场修建时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没有道路、荒山等天然集流场的情况下可采用修建轮歇地塑膜集流场,依据轮歇地塑膜集水技术试验成果,在降水250 mm以上的地区修建100~150 m2的集流场即可保证1眼30 m3水窖的蓄水需求,且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农民可以承受得起[1]。根据白银市的实际情况,在年降水量250 mm以上的地区人均建成1眼30 m3的水窖和1处集流场即可保证大旱时期的人畜饮水和0.15 hm2基本农田的点浇用水。

(3)科学种植是提高旱作农业产量、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以罗马社为例,罗马社隶属于会宁县新庄乡,有65户323人,耕地面积136 hm2,年降水量250 mm左右,过去年人均口粮不足300 kg,年人均纯收入600元,一遇大旱人畜饮水严重困难,粮食所收无几,群众生活困难。自1995年“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实施后,人畜饮水紧张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1996年甘肃省和白银市都将罗马社列为集雨节灌高效农业试验示范点,全社户均建成水窖6眼,部分养殖户户均拥有水窖数量达到9眼,年存水1.2万 m3,不仅养猪增加了200多头,养羊增加了500只,使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而且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2010年底全社粮食总产量由1998年的10.5万kg增加到了32.0万kg,年人均占有粮食达到1 000 kg,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了2 036元,基本实现了大旱之年粮食能自给、人畜饮水有保障,群众生活开始由脱贫向致富转变[2]。

(4)集雨节灌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结合,为干旱山区水土保持和旱作农业发展探索了新出路。白银市水蚀状况严重,要解决水土流失必须采取措施变水蚀为水利。会宁、靖远等县的干旱山区历史上群众就有挖水窖的习惯,但通常只作为解决人畜饮水措施。干旱山区不但降水量少,而且降水季节分布极不合理,在4—6月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关键时期往往无降雨或降水量很少,不是种不上就是保不住苗。随着“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向集雨节灌的延伸,一眼水窖集蓄雨水30 m3,可点浇0.15 hm2田地,如果户均拥有两三眼窖,种上 0.3 hm2高产高效的农作物,产量按4 500 kg/hm2计算,那么就够一家5口人全年的口粮,再加上山地种植的马铃薯、糜子、豆类等,就可温饱有余。会宁县大山顶小流域长期以来实行单一治理,治理效果不理想,1998年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了高起点、高标准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共兴修水平梯田850 hm2,退耕还林(草)500 hm2,修建水窖2 336眼,打小水井50眼,建设沟道骨干工程4座,除利用荒山道路集蓄雨水外还修建了混凝土集流场,并配套了引水渠,将水窖集蓄的雨水用于点浇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每年产值超过4 500元/hm2,与原来坡耕地收入不足750元/hm2形成了鲜明对比,治理程度也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5)“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通过“121”雨水集蓄工程建设,改变了干旱山区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实施改水改厕,将猪、牛、羊等牲畜圈养,在房前屋后栽树种花等措施,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一些农户家中还安装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和抽水马桶等,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改善了人居环境;农户普遍喝上了洁净卫生的水,大大改善了农村饮水不卫生、不安全的状况,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了争水抢水的矛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实施“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的地区多数为贫困山区,地方财力和群众筹资能力十分有限,目前尚未形成稳定的投资渠道。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

(2)已建成工程的效益难以充分持续发挥。白银市的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年降水量由20世纪60、70年代的185~550 mm下降到现在的100~450 mm,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许多集雨节灌工程修建的水窖成了“干窖”、“死窖”,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3)集雨节灌的科学技术研究相对滞后。重要的灌溉技术知识,例如不同作物需水规律,有限补充灌溉水量的确定,关键灌溉期的选择,不同类型雨水收集和储蓄设施的科学规划与设计,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及管理节水的有机配合以及经济、高效、小型灌水机具的研制等尚需进一步加强,加之雨水利用工程点多面广、分布零散,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数量有限,相关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也跟不上。

4 建 议

(1)针对白银市旱作农业区发展集雨节灌的现状,必须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国家财政投资补助比例,除修水窖每眼补助1 t水泥外,修建集流场也应给予补助,还可将集雨节灌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和水利水保建设规划,以促进雨水利用的健康发展。

(2)根据白银市降水量少、极度干旱的现状,要积极争取上马一批骨干提灌工程,例如兴电二期、西格拉滩、双永等骨干水利工程,对于降雨量在200 mm以下、靠天吃饭的干旱山区群众实行异地搬迁;对于降雨量在200 mm以上的地区要整合资金,发展集雨节灌工程,使干旱山区群众人均拥有1眼水窖、0.15 hm2集雨节灌面积,从而保证人畜饮水和旱作农业稳步发展。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畜饮水状况调查、集雨节灌工程建设等为重点,加大雨水利用技术研究。建议农业、水利科研部门加大对不同约束条件下补灌水量的确定,不同灌水方式、作物种植、农业经营措施条件下综合利用雨水的最佳模式,不同降水量地区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选择等专项研究。

[1]吴玉福.轮歇地塑膜集水技术应用试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98(7):14-16.

[2]魏以昕,吴玉福,温重阳,等.陇中贫水富集抗旱高产栽培试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0(2):23-25.

S157

C

1000-0941(2011)10-0042-02

吴玉福(1967— ),男,甘肃白银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管理工作。

2010-12-30

(责任编辑 李杨杨)

猜你喜欢
集流水窖白银市
测井用电动挤压式橡胶集流器集流性能分析
旋喷泵集流管入口段优化及数值模拟
母亲水窖二十周年
小学足球开展情况调查分析——以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为例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新型混凝土钢丝网薄壳水窖的设计及施工
集流管内壁冲压模具设计
无量山泉润华叶——云南省南涧县烟草公司小水窖建设大旱之年显神威
雨水集流微蓄水技术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