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强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江苏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陶刻是宜兴紫砂工艺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门类,也是紫砂艺术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和篆刻为一体的综合陶瓷艺术。
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它与古代陶器刻文为同一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到了十六世纪中期,随着文人墨客的逐渐参与,为满足自赏,在壶体上镌刻铭文和诗句的日趋盛行,以至逐渐从最早简单的刻字铭文发展到刻画或书画同时铭刻等等。
其后的明清时期,是紫砂历史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紫砂陶艺创新发展的鼎盛时期,从许多传器和史料中可以看到:项圣思、陈仲美、时大彬、陈鸣远、杨彭年兄妹、邵大亨、黄玉麟等名手所制作的壶、盆、瓶、奇珍异玩,各擅所长,充分反映了诸家的造型风格及艺术特色,在这紫艺竟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紫砂鼎盛时期,制壶名匠以在壶上镌刻诗词、书画为时尚,其镌刻的内容多与古人诗句、名人题咏有关,这些诗铭、绘画,清雅淡远,寥廖数语,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趣、情性与茶馨融合一体,大大提高了紫砂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在此期间,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艺活动的明清文人达百余人之多,而其中直接参与壶形设计并撰写镌刻壶铭,把紫砂壶艺的创新推向一个高峰的陈鸿寿,则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陈鸿寿,字曼生,祖籍浙江钱塘,为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人(1768~1822年)其善书法、绘画、篆刻,对古文经书有深入的研究,尤为迷恋石刻及碑贴,被誉为西泠八家之一。他倾心于紫砂铭刻,经常构思作画,并亲自在砂壶上镌刻诗文。陈曾在毗邻宜兴的溧阳当县令,由于酷爱紫砂,在闲暇时为当时的制壶名匠杨彭年兄妹先后设计了首重实用功能、造型简洁的十八壶式,后人称其曼生壶,即曼生十八式,盛极一时。尤其是曼生壶的书法及镌刻技法,为后人开创了新的风范,拓展了紫砂艺术发展的空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紫砂陶刻人,如民国七艺人之首的一代紫砂陶刻大师任淦庭以及他的弟子,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鲍志强等。
宜兴紫砂陶刻就是在紫砂陶器的半成品上,先用毛笔写好墨稿,然后用刀依迹刻划,最后经高温煅烧而成。紫砂陶刻的刀法主要借鉴我国古代篆刻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刀法,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变的陶刻刀法。紫砂陶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与空刻的最大不同,在于底子是镌刻亲自笔墨书画或以别人书画再循墨迹镌刻。而空刻则不受墨迹限制,可自由游走。此外刻底子多以二面入刀,空刻则单刀行走为多。操刀方法异于一般的治印,镌刻刀稍薄且小,可插入中楷笔粗的竹管方便操作,如握手笔状下刀。传统的刀法分为“双刀正入法”、“单刀侧入法”等数种。双刀正入法(刻底子)先手墨稿厚遁其迹而运刀,上刀下刀运用自如。顺刀逆刀不拖沓松驰,行刀时一刀到底,轻重深浅恰到好处,要达到明快果断、全脉相连,才能表达出作品的神韵。单刀侧入法则较不易掌握,须具备双刀正入法的基础,扎实的运刀技巧,方可为之。操刀时必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构思布局精确,大胆下刀,准而洗练,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才能做到“刀中见神采,刀下见神韵”的功夫。
紫砂陶刻艺术作品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更是丰富多样,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均可作为入画素材。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各种书法,利用正、草、隶、篆等各种不同的书法来表现各种形体,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皆有。清代“紫砂兽耳双环方瓶”是宜兴紫砂陶刻的代表作品,此瓶高30cm,小口,瓶体上小下大,底部略收。瓶面刻有山水国画、高山流水、花木成荫、古桥上有一缓缓行走的高士。整体作品古朴高雅,精美绝伦。镌刻者刀笔刚劲,洒脱利落,特别是桥上身着古装的老者,寥寥数笔则勾画出柱杖、缓缓过桥的生动情景。瓶的背面刻有一幅秋菊图,画面上秋菊绽放,枝叶灵动,右上方题字为“秋菊有佳色”,刀法酣畅,疏密相间,形态逼真。足见其制作者不凡的创作画意和镌刻功力。另当代陶刻大师谭泉海铭刻的一百个形态各异篆体“寿”字的《紫砂百寿瓶》;顾绍培大师的《特大扁方双环瓶》;鲍志强大师刻有《枫桥夜泊》一诗的圆形挂盘等等,皆为颇负盛名的紫砂陶刻佳品。紫砂陶刻艺术包含了中国书法的刚柔并济,绘画的点、线、面结合及墨色的浓、淡,用刀的深浅,线条的粗细,力度的刚柔等诸多变化,借此表达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悟。可以说,紫砂陶刻是另一种书法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艺术结晶。
总之,陶刻艺术不但要注重形式、内容及技艺手法上的变化,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底等等。因为表现形式的笔法、技法、章法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通过作者长期的生活观察、积累和长时间、多种文化、艺术的熏陶、修炼,才能取得。社会需要美,生活需要美,陶刻艺术也应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提高变化而发展进步。艺海无涯,学无止境,在新的艺术天地里,继往开来的重任已历史地落在年青一代陶刻人身上,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与现代生活、现代观念相契合的陶刻艺术品,去开拓和展示紫砂陶刻的丰富内涵,彰显现代陶刻艺术的非凡个性和紫砂陶刻艺术之美,是我们这一代年青紫砂陶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