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工作会议,总结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情况,研究部署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质量安全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作重要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齐骥主持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郭允冲出席会议并讲话。
姜伟新要求,要严格落实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各地巡查联络员要积极了解情况、督促进度、核查各地上报的开工套数和检查质量,反映并帮助解决问题。在今年10月底前,要将全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巡查完毕。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方面,要严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质量关。在勘察设计方面,要严格避免项目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
齐骥指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已经进入施工旺季,各地巡查联络员要逐步转变工作重点,从初期的全力以赴促开工向开工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逐步转移。同时,鼓励各地在已明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超额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于超额开工的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在今年年底向社会公布,进行表彰。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一要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规划选址方面,充分考虑保障对象入住后的工作生活是否便利,并在选址中避开地震断裂带、泄洪区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对于位置相对较偏远的工程项目,要责成当地政府尽快开通公共交通线路,并增设周边配套设施。二要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户型设计方面,做到小户型、齐功能,避免户型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三要在施工质量方面,减少建筑质量通病的发生。四要全面排查完善开工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避免社会对工程质量产生担忧。五要在开工标准方面,杜绝形式主义。在今年10月底前,要有1/3的项目做到主体基本完工,1/3的项目进入地上施工阶段,1/3项目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郭允冲指出,目前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受控,但质量安全形势仍比较严峻,与中央要求和社会公众的要求仍有差距,在下一阶段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注重3点:一是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一定要求真务实、认真细致,不能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二是要严格查处、严格执法,对违法违规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一定要严格处罚,绝不能留下安全隐患,尽可能通过检查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三是要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要重点检查保障性安居工程、轨道交通和以桥梁为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重点检查质量安全事故较多的地方和项目,切实消除安全质量事故隐患。
全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组组长汇报了有关检查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派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巡查联络员汇报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公开和建设项目开工率等巡查工作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保障房建巨型采购平台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www.chinahouse.org.cn)日前已经进入测试阶段,目前已有北新建材、博洛尼、海尔、方太、力诺瑞特、振利保温、中惠地热、广东万和等多家企业递交入库申请。据悉,此平台将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这一专门服务于全国保障房项目的巨型超市,旨在为保障房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
根据相关规定,入库企业部品部件和材料需要具有国家级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认证书、采购价格必须优于市场价、必须具有售后服务承诺等条件,还要进行面审。建材部品企业入驻统一采购平台只需承诺保证价格优于市场价,具体让利幅度由供需双方根据工程量与产品定位具体洽谈。采购平台会通过市场价格采集系统将企业产品平台报价与市场价相对比,供需求方参考。
据了解,纳入这个采购平台的产品价格可能较市场价低10%~30%。
专家指出,建立统一的采购平台,有利于保证住房质量,降低成本,推进保障房建设标准化,也能让产品价格公正公开。
近日,财政部代理发行了240亿元五年期地方政府债券,这是本年度地方政府债券的第六次发行。至此,今年2000亿元的地方债发行量已完成大半。
随着欧美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有关方面对中国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更加关注。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表示,我国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大。城投债券的发行规模还会稳步扩大。
徐林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特别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形成的债务,主要是用于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是合理的投融资建设行为。他指出,从相关债务指标看,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50%,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论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是总体可控的。
徐林表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城投债券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准市政债”,发行规模还会稳步扩大,一方面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规范透明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广大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在就全国实行土地差别化政策作紧张调研,将于今年年底前出炉调研报告。有关土地差别化政策也将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在全国范围推行。
土地差别化政策,举例说,就是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在土地供给面积和税费优惠等方面,政策向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等倾斜。
据悉,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实行土地差别化政策调研工作极为重视,将其列为今年部级层面的头号重大计划;国家发改委则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华中科技大学3家单位进行相关研究。国土资源部有关土地差别化政策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全国推行。
分析人士认为,实行差别化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来调整经济结构,另一方面还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策层也希望以此来构建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体系。
9月5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加快工业企业节能、节水、污染减排改造力度,确保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1立方米以下。
根据“绿色北京规划”,“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兵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面的要求,努力推动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涵促降”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约、高效、生态型绿色城市发展新模式,打造成为生产清洁、消费友好、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先进示范区。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北京规划”首次提出了“资源产出率”指标,并提出“十二五”末的资源产出效率,要比“十一五”末提高15%。
规划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循环”的工作主线,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强化实施以降耗促发展的理念,努力形成绿色经济新格局。提出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继续提升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8%以上,比“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继续淘汰落后劣势产能,严格控制新建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项目,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在700万吨以内,比“十一五”末压缩产能300万吨以上。
北京市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居住建筑在全国率先实施75%的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规模达到3500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3300平方米以上,完成6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建筑占现有民用建筑的比例达到67%,比“十一五”末提高11个百分点。
规划中提出,全面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线网建设,同步启动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加密工程,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660公里,四环内市民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站点。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的换乘系统,五环外地铁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