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平
(广安区水务局,四川广安638000)
广安区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西侧,属国家重点扶持县,土地总面积1536 km2,辖4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842个行政村,总人口1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万人,地貌以丘陵为主,垦殖度高,年降雨集中,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2010年,广安区严格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和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按照项目设计和上级下达的治理任务计划,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按照广安区2010年度农发水保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主要实施了土河小流域广罗乡鱼关、文昌、马山村水保重点工程,全面完成治理任务16 km2,其中实施坡改梯60 hm2,栽植水保林 46.7 hm2,发展经果林 33.3 hm2,实施封禁治理 153.3 hm2、保土耕作1306.7 hm2,整治塘堰2座,新修蓄水池15口、沉沙凼57个、便民路3.8 km、灌排沟渠4.6 km,总投资2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0万元,省市配套资金80万元。
2010年,广安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共依法征收水保规费20万元,开展水保检查10次,检查项目16个,水保方案申报率达100%;审批水保方案8个,审批率100%,执行率达100%。在全区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格局。
(1)示范工程特色显现。按照“综合功能全、示范作用强、发挥效益好”的要求和“行动早、进度快,规划实、质量高,声势大、效果好”的目标,创新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倾力打造了土河小流域鱼关、文昌、马山村水保综合治理示范片。在工程实施中,我们根据实地情况,通过科技支撑项目试验推广新材料和新工艺。坡改梯采用条石、块石、砼空心块及土埂等多种材料砌埂;坡面水系引水沟渠采用不同规格的砼截水U形渠槽砌筑,蓄水池采用免烧砖衬砌,防渗效果更好。示范片水保特色突出,示范效果好,作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现场之一,得到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治理区通过实施蓄水池、沉沙凼、排灌沟渠、便民路和整治塘堰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增强了抗御旱洪灾害的能力,解决了治理区群众用水紧张和行路难的问题,改善了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和坡面水系项目实施后,不仅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为治理区夯实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使治理区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综合防护能力明显增强。
(3)水保产业规模发展。坚持以“项目夯实基础,水保促农增收”为原则,在治理区实行开发性治理,充分利用改造土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流域经济,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例如,在治理区按照“大窝、大苗、大肥”的要求栽植杂柑33.3余hm2、30000余株,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模式,由四川广安伟业绿色园艺有限公司负责经果林的栽植、管护到挂果后的产品回收包销,由农户组成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实行利益共沾、风险共担、按股分红。项目区采取了果(林)蔬(菜)产业种植模式,水保产业初具规模,实现了当年改造、当年利用、当年见效,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减少了地表冲刷,提高了土壤的涵养水源能力。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15.1%提高到19.80%,林地郁闭度不断提高,森林蓄水保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减轻灾害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坚持富民惠民水保为先、全面规划治水为主、精心组织实施为重的工作思路,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来抓,作为富民安民工程来建,作为民生实事来办。一是健全机构。调整充实了水土保持委员会,成立了以区长为主任,分管副区长为副主任,区水务、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国土、环保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委员会,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分片联系水保重点工程。各治理区乡镇均成立了水保工作机构,由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职具体抓。二是严格奖惩。按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整体布局,把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分解到各实施乡镇和相关部门,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奖优罚劣。三是强化责任。区政府与相关部门、各实施乡镇签订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水土保持工作局面,保证了水保工程顺利推进。
严格按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群众谋实惠的总体要求搞好年度工程实施规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掌握区域经济发展、水土流失状况,充分尊重项目区群众意愿,打破行政区域与承包地域界限,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合理制订实施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坚持把水土保持工程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实施方案优、治理模式佳、工程效益好。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项目投入为支撑,业主投入为主体,农户投入为基地”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把土地治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等工程项目与实施水保工程项目相结合,实行项目打捆安排、资金集中使用,要求区农业局、财政局、林业局、交通局、救灾办、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水利水保规划布设相应工程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区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全区农发水保项目建设实现了规模治理、连续治理、成片治理,形成了“政府引导、水保主导、部门共建、合力打造”的水保工程建设格局。
严格实行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把“五关”,做到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一是严把施工设计关。严格执行水保技术规范,对选定的重点工程进行施工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指导项目实施。二是严把材料检测关。加强对施工材料、经果林苗木质量标准的控制,经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三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建立施工设计审批制度,严格按设计图和相关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施工,实行跟班作业,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四是严把检查验收关。对沟、凼、池、塘及坡改梯埂坎的基础工程、砌体工程等重点部位,经阶段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对验收不合格的,由区水保办向承包人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完成整改。对阶段验收和施工中发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施工队无条件返工,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达标。五是严把资金管理关。对水保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配备专职会计和出纳,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项,区审计部门加大了资金监督和审计,严禁挤占、挪用、转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确保了水保工程治理成效。
把宣传的深度与广度、集中与经常、一般与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宣传形式,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水保为社会、社会办水保的工作氛围基本形成。一是组建宣传机构。成立了水土保持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宣传人员和宣传经费,明确了宣传任务和职责。二是开展宣传行动。广安区组织水务局工作人员在城区和有关乡镇开展水保知识宣传8次、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电视台不定期地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专题报道。三是突出宣传重点。在重点治理小流域和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制作水土保持小流域碑、封禁治理碑、安全警示牌、固定宣传标语,在广(安)化(龙)公路、广(安)罗(渡)公路等制作了固定宣传标语。
按照“健全机构、配套法规、强化监控、加强配合、狠抓执法、重在落实”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依法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提高水保方案的申报率和执行程度,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开发建设项目建设。一是调整充实执法机构。从2006年组建水政监察大队以来,全面履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工作,确定了3名水土保持专职执法人员,落实了预防监督经费,配备了预防监督车及通讯、取证等执法工具。二是强化水土流失监管。建立水土流失档案,督促落实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三是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先后系统培训水土保持执法人员3次,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确保了年度无行政败诉案件发生。四是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人大监督、政协视察、政府督察、区级部门联合执法等形式,充分借助人大、政府、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力量,从抓大案要案入手,使水保执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狠抓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和检查,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社会地位得以明显提升,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正规化轨道。
一是项目建设规范化。明确区水务水保部门作为水保项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落实有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机构,严格监理责任制,避免了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公示承诺制度化。坚持公示制、项目申请和投劳集资承诺制,认真做好事前公示、严格把握事中公示、坚持做到事后公示,把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组织管理单位和承建单位、工程完成情况和补助资金兑现情况等予以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按照“一事一议”原则,依法动员群众对工程建设和投工投劳进行承诺,满足群众需求,激发群众自觉参与建设水保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产权确认合法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水土保持工程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并由区水保部门立档建卡,由乡镇组织村组群众进行管护,增强了受益群众建工程、强管理的主动性,巩固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