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涌 范传辉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 徐州 221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水保证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彰显。
徐州是全国4O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水资源问题将成为制约徐州市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研究徐州市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城市化背景下徐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徐州市处于沂沭泗流域下游,境内有大小河流57条,其中一级支流以上河流29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4.25亿m3,人均水资源量1275m3,低于全省1518m3的水平,更低于全国2632m3的水平;全市多年平均可供水资源量为37.22亿m3,水资源利用率仅为32.6%。全市地表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0%以上,丰水年径流量是枯水年径流量的6.3倍。
根据2008年徐州市水质资料,在47个断面中,达到或好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的22个,占总监测断面的46.8%;达到Ⅳ类水质的17个,占总监测断面的36.2%;Ⅴ类水质的3个,占总监测断面的6.4%;劣于Ⅴ类水质的5个,占总监测断面的10.6%。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BOD5、总磷和挥发酚,“水质型”缺水问题比较突出。
丰水年时地表水资源量可达70多亿m3,而枯水年时仅为2亿多m3,几条大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将近干涸。在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80%。徐州市水资源一方面十分短缺,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用水效益低下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农业用水利用率低。
城市供水水源不稳定,供水结构不合理。由于徐州位于沂沭泗流域与淮河流域的交汇处,地面水水厂既有北调江水,又有鲁南山区的泄洪排污,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一再发生,曾数次迫使地面水水厂停产。徐州市水资源大多没有按功能需要进行分质供水,也没有优水优用、劣水劣用,从而加剧了本来就紧张的供水矛盾。
地表水质恶化。随着粗放型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大,徐州市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不足50%,市区内所有河道属于IV类到劣V类水质,大部分河流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徐州市岩溶水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并形成降落漏斗,且降落漏斗范围迅速扩展,地下水超采也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
徐州市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1949年以来由于大强度暴雨,废黄河、奎河洪水泛滥,徐州市出现洪涝灾害十余次。徐州市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大量水利工程设备陈旧,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水资源保护。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很大,城市基础设施及工业、商业、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区域自然地貌和排水系统,对区域暴雨洪水的汇流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增加了区域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
提倡节水优先是水资源管理的第一要策。改进城市和工业给水排水技术,改革工业用水工艺,完善产品的单位用水量,实行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主要采用以价制量。城市新增用水量的一半要靠节水实现。每个城市在制定供水规划时,应对开发传统水资源和非传统水资源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效益优先原则确定适宜的供水方案。通过节水实现需水量零增长是解决徐州市水问题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出路。发展城市工业节水与高效利用的关键措施是实行水资源的市场化,水价必须大于供水成本。在城市水价中必须计入排放污水后的治理成本,作为污染治理的投入。
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城市水污染。应以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为依据,根据城市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进行排污总量控制,并将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逐级分解到各个排污企业。把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作为水资源保护重点,加快徐州市第二地面水厂的建设。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强调“治污为本”是保护供水水源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经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是城市的再生水资源,可作为作物的灌溉用水、工业冷却水、城市绿化用水、环境用水和地面冲洗水等。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向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回用设施,建立多元化的城市污水治理设施投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依法治水,统一管理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管理,必须对流域和区域内多种水资源与各用水部门进行协调与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调配、利用、节水、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运用行政、经济和立法等手段把水资源管好、用好。徐州市要针对现有行政区划的变化,及时快速地调整水资源管理规划,明确各管水部门的职责,保障居民用水和单位用水。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节约用水的意识,树立“水是有限资源”的正确观念和“水不是免费品”的新概念。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不是一种商品,这种看法导致人们不珍惜和浪费水资源。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市场经济的原则指导下完成,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价格相当低廉,居民用水支出与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仅为0.27%。为此,应针对工商业用水、单位用水和居民用水等不同类型的用水,区别制定不同的水价标准,以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