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2-14 09:04钟初森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钟初森

(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26)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医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医学院校必须针对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医德教育,使医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医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其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打下基础。

1 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医德教育的地位认识不到位

有些医学院校仅把医德教育定位于一门德育课程,而没有把它看作是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始终的系统工程,导致医德教育仅局限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部分章节和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把医德教育排除在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和临床实习之外,致使良好的医德医风在专业教学中得不到有效的传播。[1]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表面上重视而实质上轻视,没有把医德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往往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对学生的医德教育;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教师为把更多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忽视了专业课与医德教育的内在联系,淡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另外,有些专业教师的医德教育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医德教学内容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有些内容没有真正反映时代特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些脱节,缺乏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偏重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忽视了医德现状与医德应用的分析与指导,片面要求学生“高、大、全”,重讲义务,少讲权益;重讲奉献,少讲索取。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说教,往往使医德教育缺乏吸引力,使学生在接受医德教育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医德教育既要充分考虑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个核心要求,也要考虑市场经济的机制、原则及规律的作用和影响;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医德原则规范、医德价值观念的积淀和影响,也要考虑西方国家医德规范、价值观念的作用和影响。只有全面合理、符合实际医德教育,才能深入学生心灵,激发其学习兴趣。

1.3 医德教育缺乏践行性

据调查显示,当前医学生医德情怀总体是积极健康的,尤其是道德认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发展不协调、知行断裂分离的问题。[2]具体表现为医德意志薄弱,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更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坚强的毅力,一旦遇到消极因素的影响,容易意志动摇,做出违反医德的事。其根源在于医德教育忽视了医德本身的践行性,淡化了医德教育活动的实践转化环节,缺少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道德生活中进行体验的教育方法,使道德成为一种空洞的、抽象的行为规范,[3]医德教育最终成为一种口号式宣传和政治强制式灌输,从而失去其内在的精神诱导性和感染力。[4]

1.4 医德教育评价体系缺失

有些医学院校仅把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医德的标准,没有把学生平时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在医院实习时医德医风表现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导致学生仅注重医德理论考试成绩,忽视平时的道德行为规范。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在学生教育中没有起到激励和鞭挞的作用,失去医德教育评价本身的意义。

2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

2.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医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医学伦理学》教学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渠道,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激发道德想象力,认识伦理问题,提高分析能力,承担道德义务和责任。[5]医学院校要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密切联系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职业能力的教育,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选派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并适当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第二,提高《医学伦理学》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可选送担任该课程的医学专业教师到人文学院进修学习,组织人文专业教师选修医学课程,扩大专业教师知识面,弥补专业知识不足,使其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参加医院行风建设的研讨,收集有价值的典型医德案例,丰富教学资源,使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与《医学伦理学》教学融为一体。第三,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中要结合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在医院的运作以及医疗新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充实医德教学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历史事实、典型案例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事例去教育学生,以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加强医德修养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医德践行能力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加强医学生医德修养教育、提高自身医德践行能力是解决医学生医德认知与医德行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首先,医学院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调查研究,了解医院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使学生亲临其境,体验医德情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教育自己,促使学生把外在的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德信念和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什么要选择医学专业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会制约学生的成长方向和抑制个人的聪明才智。[6]因此,医学院校应在提升学生自身医德素质上做工作,要求学生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规范自己,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道德践行来反思自己,并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激发自我医德修养的动机,增强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的能力,从而按德、智、体、美的培养目标健康成长。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环境和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促进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良好途径。如举行医学生宣誓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医德义务和医德责任感;开展“讲医德、树新风,构建和谐校园”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貌、文明礼仪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以“医学伦理”为主题的辩论赛,促使学生加深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从中学会运用伦理学的道德原则,解决医疗实践和医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以及医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举办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文化盛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广播、宣传栏等文化阵地,加强职业道德宣传,营造浓厚的医德素质培育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医德名人名言征集、医德散文撰写、医德医风调查、医德名著阅读以及“名医论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医德教育的渗透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4 重视毕业实习环节,加强学生医德素质的培养

2.4.1 抓好实习前医德教育岗前培训。

一是以学生实习前动员为契机,全面部署实习生医德教育计划,阐明医德教育在临床实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讲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有关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把医德素质培养落实于实习的全过程。二是邀请医院领导、优秀医务工作者为实习生作医院行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先进事迹报告,鼓励学生实习期间积极参加医院行风建设,以优秀医务工作者为榜样,培养自身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做一个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准医生。三是根据往届实习生医德方面的存在问题编写成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4.2 抓好临床实习环节的医德教育。

一是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全面接触病人,与病人平等交谈,同情、关心、爱护和体贴病人,从而学会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育人文关怀精神。二是促使学生掌握疾病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环节的医德要求,并落实在具体医务工作中,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医德态度和道德实践能力。三是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家属对亲人患病的焦虑与期盼,引导学生自觉地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良心。四是加强学生医学伦理指导,要求学生实习中要研究人的心理、社会属性,逐渐探索和总结心理治疗方法,及早消除心理和社会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要求学生熟悉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突破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确定新的医学伦理观念。五是针对卫生行业医务工作人员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教育,强化学生的法纪观念,为医学生遵纪守法、廉洁行医打下良好基础。

2.5 加强医德教育管理

医学院校要树立医德大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医德教育。一是建设一支由校领导、部门领导、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在学校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立体交叉、整合互补、集优成势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格局,在医德医风教育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精心组织教师开展医德教育课题研究,举办“聚焦课堂,提高学生医德素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以医德教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校医德教育的开展。三是建立医德教育长效机制。抓好教师医德培训,发挥专业教师育人的功能,以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突出医德教育,作为课堂目标的考核标准和评选“先进教师”的硬性指标;完善学生医德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医德标准和医德档案,把学生平时的道德行为和在医院实习的医德医风表现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实习生”、“奖学金”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医德高尚的学生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医德年度考评不合格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以促进医德教育的成效。四是加大医德教育的投入。医学院校要根据医德教育的需要,保证医德实践所需的场地、设施和经费,以便实现医德培养目标。

[1] 毕西娟,彭海兵.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205.

[2] 邱杰,余方才.医德教育有效性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4):27.

[3]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论丛[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10.

[4] 万俊人.伦理学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112.

[5] 于专宗,钱睿哲,叶依群.医学院的医德教育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7):628.

[6] 马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道德观教育的实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4):18 -19.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