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延伸的JIT 建筑钢材加工配送研究

2011-02-14 06:44束志峰俞宝达王旭峰
中国建材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深加工钢材价值链

束志峰 俞宝达 王旭峰

(1 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7;2 凯翔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诸暨 311800;3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中国钢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加快实现四个转变:在生产经营上,要由追求产量扩张,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经营,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人才成长的集約化经营转变。在企业发展上,要由只注重钢铁主业发展,向既做强钢铁主业又向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一业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产业转变。在新增产能和产业布局上,要由过多在內陆发展,向沿海和靠近原料,靠近用户的地区发展转变。在科技创新上,要由消化引进技术集成创新,逐步向更多的原始发明创新,能引领行业发展转变。这其中多元产业转变为下游的钢材配送企业与建筑企业等提供了无限拓展的空间。

1 国内外钢材加工配送的现状

钢材的加工配送最早出现在欧美等钢铁工业较发达的国家,是钢铁工业由传统的原材料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换的典型表现形式,是现代营销的重要手段。它较好地解决了钢铁工业的集约化、大规模生产与市场日益增长的广大客户差异化的个性需求的矛盾,应当说钢材加工配送是钢铁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一个普遍需求。

目前国际上著名的钢铁企业主要通过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加工配送中心来提高钢铁产品的销售服务。在西欧和北美国家,钢材的销售普遍采取直销、代理和加工配送方式。如美国大部分的钢材是通过代理商以配送加工中心形式实现销售的,加工服务中心是提高钢铁售后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的钢铁经销商都是通过对产品的第二次生产,即加工、配送,在延伸服务中获得效益。如北美洲的钢材代理商,通过加工服务中心,实施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把运输、仓储、切割、包装、装卸等组合成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将航运、铁路、公路运输紧密连接,按需、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把所需的品种、规格,组合配套送抵用户,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国内90年代初,一些主要钢铁企业就开始借鉴并推广国外这种先进的物流配送销售模式,如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率先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并针对汽车、家电等用户的需求开展加工配送服务;国外一些企业瞄准中国的汽车、家电、电器、电子等庞大市场,也纷纷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合资和独资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这种现代营销举措,逐步转变了国内的一些企业过去的传统销售和采购管理模式,使得加工配送很快在中国兴起。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这种营销模式已成为我国钢铁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稳定供货渠道、形成供应链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我国国内钢铁物流中心分为三个基本模式,即产地型、消费型和交通型。目前的钢铁物流中心首先是钢厂或贸易商自有资源的剪切加工,其次为社会提供外来加工,而其加工业务首先依赖自身贸易的带动,靠近消费地区。贸易商运营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在广东和江浙地区较为普遍,投入的装备和加工质量也越来越高。国内一些专业仓库、铁路专业线已具备了仓储和加工配送功能,只需要配套横、纵剪设备,就能为下游用户提供钢材加工配送服务[1]。

按照重点用钢领域“十二五”创新发展的要求,未来重点方向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和海上石油开采、大型和特殊性能船舶和舰艇、节能环保汽车等领域,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就是建筑钢材的应用是很多的。再分析目前国内建筑钢材的加工配送中心,虽已建成一些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中心,但这些配送中心大部分只能根据工程项目部送来的钢筋清单,照单加工,把加工成型的钢筋进行简单配送,还不能够提供从设计转化、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指导安装等一条龙服务,配送中心的这种专业性成套服务还远没达到,在配送管理方面显得也不够专业,配送技术仍然停留在粗糙的操作上,没有应用现代物流的理论对配送过程进行优化管理,这使得配送成本较高,削弱了钢筋加工配送的价格竞争力。

2 价值链理论与JIT 方式分析

1985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指出它是对增加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实用性或价值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的描述,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三部分。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以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为例,作为钢铁企业与下游客户结成供应链的一种关系纽带,其提供的物流服务直接影响钢材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和上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绩效水平。从产业发展趋势看,未来钢铁流通业的主体是流通服务型企业,是能够在产业链上发挥价值增值的企业。这类企业将承担着钢铁产品从出厂到客户这个过程中的分销、物流、金融、物业、电子商务等环节的组合性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高度协同,充分体现出产业价值链流通环节的四大专业功能。一是营销功能,实现对钢铁生产企业、消费者的原材料、钢材营销协同,通过为客户有效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产业价值链整体效率。二是融资功能,依托流通企业的贸易融资能力,与银行携手介入,提升为上游钢厂、下游客户的融资支持。三是多样化交易功能,通过多种路径扩大市场交易范围,丰富钢材流通渠道,扩大市场规模。四是增值功能,通过发展加工配送、物流等增值服务,满足消费用户日益个性化、即时化的需求,体现出流通企业的差异化服务价值[2]。

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 简称JIT),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准时制其核心思想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作为一种组织策略,其应用不仅已经超出单个企业的内部生产、采购、分销环节,而且逐渐成为一种物流模式在欧美物流界得到推行,成为整个供应链的物流驱动机制。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和90年代初形成的精益生产、柔性制造、敏捷制造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3]。

准时生产方式(JIT)作为“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构成之一,其背后也暴露出过去“中国制造”所存在的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过渡消耗资源问题,“中国制造”只能负责包装和组装工序,其他大约90%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国外,利润链的高端掌握在外方手中。而钢铁作为典型的中间产品,上连煤炭、铁矿石、运输这样的瓶颈产业,下连汽车、家电、装备工业、建筑、机械等经济支柱产业,钢铁工业的水平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逐步出现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质量不高、能耗总量很大、环境约束加剧、矿石受制于人、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

3 价值链延伸与JIT 建筑钢材加工配送

按照前文波特教授的传统价值链分析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价值链,可以看到仓储管理、剪切加工、现货销售、配送服务和售后服务是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基本价值活动,这些基本服务功能简单,技术含量低,容易被同行模式复制,核心竞争力差,因此需要扩展增值性服务和深加工服务。从原则上讲,钢铁产品深加工属于用户单位的职能,但从提高钢铁企业经营利润、节约使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来讲,钢铁企业和用户均有效益。例如自2002年以来,宝钢已将钢材深加工业定位为集团发展战略中的战略协同产业,成为宝钢产业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战备产业。经过梳理整顿和系统研究,宝钢重新界定了深加工的类别及定位,确定了产业价值及意义、发展原则及聚焦领域。从钢铁主业产品供应链的角度考虑,宝钢钢材深加工分为三大类:一是材料型深加工,如在线涂镀、棒线材制品、制管等;二是营销型深加工,如剪切配送服务、市场示范产品等;三是产品型深加工,主要指钢铁业下游产业的拓展,如钢制二片罐、印铁等。紧密依托宝钢钢铁主业的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协同效应优势,宝钢对钢材深加工产业循序渐进、开放式地系统规划和动态分步推进,确定了现阶段宝钢钢材深加工的三大聚焦领域:一是汽车用钢深加工及其制品,二是住宅用钢深加工及其制品,三是建筑用钢深加工及其制品。

以此为例,随着钢材深加工服务的需求增加,钢材加工配送企业可以在做精初加工(横、纵切割、开卷、展平等)服务基础上,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深加工领域,发展产业型深加工。如针对汽摩产业提供板材剪切、落料、激光拼焊及相关服务;针对装备制造业开展冷拉型钢、模具钢、镀锌板、彩涂板等深加工服务;针对建筑行业开展钢筋矫正调直、定尺剪切、弯曲成型等深加工服务。通过这种策略,增强了加工环节的核心竞争力,使价值链向下游产业延伸,获得行业优势。为了应对下游企业对钢材加工、配送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钢材加工配送企业应当开展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化加工、配送服务。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型钢铁企业可以联手在全国几个大区建立若干个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每个加工配送中心要有各自的特点,如建筑钢材配送中心、模具用钢配送中心、工具用钢配送中心、造船用钢配送中心、汽车用钢配送中心等。

具体再以建筑钢材配送中心分析:建筑钢结构体系是建筑钢材和钢材深加工用材的最大市场,国家推动住宅业现代化,其中有两个重要结构体系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与薄板钢骨住宅体系。此外现代建筑、体育场馆、交通枢纽、桥梁和塔桅结构等采用钢结构越来越广泛,包括各种焊接圆管、方矩管、H 型钢等。这些钢材的规格、形状都比较复杂,需要专门的工厂对其进行加工,如大型蜂窝H 型钢就是钢材深加工的产物,它的使用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如果再涉及到使用最普通的钢筋:目前商品钢筋主要包括钢筋强化、钢筋成型、钢筋网成型、钢筋笼成型、钢筋机械连接等钢筋加工产品。例如其中钢筋焊网主要用作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特别是面积大、钢筋绑扎工作量大的板类、墙体构件的受力主筋、构造钢筋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普通钢筋。用焊网代替手扎钢筋,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提高建筑质量;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如路面使用焊网可减少龟裂75%;减少人工50%~70%;降低工程造价2%~5%,节省钢材30%。目前国内的万科地产和南京栖霞建设都在联合马钢、南钢致力于建筑用钢筋工厂化的推广。

在建筑用钢筋工厂化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早在20 世纪40年代,钢筋加工配送模式就已在新加坡悄然兴起,时至今日,新加坡超过70%的建筑用钢筋采用工厂化加工,且加工形式不仅有钢筋散件的加工配送,还发展衍生出钢筋焊接网片、钢筋成型构件等多样化模式;以比亚西(亚洲)为例,其在新加坡国内的年产销量就已超过20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特别是其通过专业的技术团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专业化钢筋生产流水线,将钢筋加工成所需形状的散件产品和钢筋焊接网,通过专业平台将钢筋散件烧焊组装成满足规范要求的钢筋成型构件,并通过物流环节以JIT 方式配送到施工现场直接安装的新型生产模式可以作为实现国内JIT建筑钢材加工配送模式参考。这一点随着未来国内大城市建设中日益突出的施工场地紧张,劳务用工紧张与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其高效率低损耗优势将更加明显。

4 结论与展望

目前我国部分钢材加工配送企业还受传统流通模式的影响,一直采用“统购后销+来料加工”的经营模式,功能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适应现代化钢材流通和自身发展要求。相信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和钢材产量的不断增长,钢铁企业、钢材贸易商对钢材用户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这将对钢材产业链产生很强的推动力;同时随着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很多钢材用户也开始将钢材剪切加工业外包,并对钢材供应在内容、时间和服务水平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货时间由过去的按月交货提高到按旬、按周交货,并逐步朝着按天交货和JIT(准时配送)的趋势发展,这将对钢材供应链的形成产生很大的拉动力。因此,在这种推动力和拉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基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必将朝着更快地响应用户的需求、更贴近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多深加工产品和更及时配送服务以及更合理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的方向发展。这样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才能在未来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

[1]李拥军,高学乐,陈雪松.对中国钢材物流业发展特性的分析[ J].冶金管理,2008,(2).45-48

[2]王随民,林广生,郭明强.建筑工程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技术探讨[ J].中州建设,2007,(11).51-51

[3]曹翠珍.JIT 生产方式的精髓和实施条件[ J].经济问题.2004,(11).46-47

猜你喜欢
深加工钢材价值链
2022年11月我国出口钢材559万吨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钢材集中采购管理思考探究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杨凌:双创“沃土”铺就特色扶贫路 深加工让土特农产品大放异彩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中国首次成钢材净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