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在城乡绿化十大战略中的作用

2011-02-14 04:43刘滨谊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城市绿化绿道绿地

刘滨谊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1 引言

中国的城市化是一次千载难逢、空前绝后的历史性时期,它为城乡绿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从城市带、大都市、中等城市到大量的小城市、中小城镇等地域,大片的以土地为标志的人居空间资源被利用,那些与绿地系统规划不协调、缺乏生态环保措施的新的开发建设屡见不鲜。在大片的乡村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进程中,如何预留出足够的绿地空间?在各类城市化发展中,如何在区域范围融入现代生态、绿化、园林的思想,把大片可能成为绿地的空间通过规划预留出来,让绿化廊道网络、水系网络、游憩旅游网络与城市交通网络、各类管线等市政工程网络有机地结合,合理地布局于城乡区域?这是当今中国城乡绿化面临的基本前沿问题。

城市森林是城乡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10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从更为实际可操作的层面考虑,可以通过城乡绿化建设的10大战略来认识和探讨城市森林在城乡绿化中的具体作用。

2 城乡绿化的十大战略

2.1 “三位一体”战略

“三位一体”包含3个层面的意思: 第1个层面是绿化建设目标的三位一体,即让物质环境更美、让大众户外活动得更好、让社会精神文明提升;第2个层面是绿化建设技术实现的三位一体,即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学科专业、三个行业协同工作,尤其是城市规划需要与景观规划合作;第3个层面是绿化建设工作落实的三位一体,即环境绿化、政策管理、全民参与。

这些内容的理论依据就是三元论,即所提出的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哲学观、以及景观与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三位一体”战略属于方针政策导向,以下各战略属于运作实施。

2.2 “天罗地网”战略

首先是从国土、省域、市域不同层次生态绿化廊道展开的绿道网络建设。作为试点,我国已开始实施浙江、江苏、安徽3个省的生态省战略。其次是城乡森林化建设,先期有上海、北京、广州实施的城市森林化战略。城市森林化与城市园林化是相辅成的,从城市绿化看,不能还是局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化,要把它扩大到市区、市域,这就为城市森林化提供了施展的天地。进一步将绿化的考虑范围扩大至乡村区域,城乡森林化也就应运而生。作为天罗地网的主体,从国土、区域绿化环境安全的大局着眼,国土范围的森林化更是刻不容缓的事。城乡森林化和城市森林建设是实现环境生态绿化天罗地网战略的必由之路。

绿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已有半个世纪,在国内方面笔者所在课题组也已进行了10年的研究。绿道的研究与实践以美国为领先,美国21世纪整个国家景观园林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建设覆盖整个国土的绿道网络,预计最后网络总长大约在27万km。从理论研究分析,绿道具有多种综合的功能,比如有栖息地的功能,主要是对动物和植物;有通道的功能,动植物要迁移;还有阻隔的功能,动植物有的需要保护;有过滤的功能;有资源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对于生态、对于动植物的作用而论的。对于人类来讲,一方面,绿道具有很重要的游憩与旅游功能;另一方面,绿道具备把城市的点串联起来,最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功能。例如,德国的慕尼黑依撒河道走廊,这类穿过城市的自然的生态走廊式的绿道对于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绿道兼有3大基本功能:生态环保、旅游游憩、提升城市形象风貌。在市中心,周围都是非常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如果身临自然之境,会感觉是离开了城市。

总之,采取绿道的形式,将绿化以铺天盖地的网络之势“覆盖”在整个城市区域,这就是“天罗地网”战略的根本意义。

2.3 “农村支撑城市”战略

这一战略主要是针对如何进行城乡区域绿化建设而提出,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是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带和大都市圈、以及中小城市、县城、乡村等,倘若把它们理解成为点的话,那么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些点之间的区域该如何建设。对于“点”,这些区域的“面”的作用显然是巨大的。其次是县城、小城镇等的绿化建设也需要那些区域范围的“面”上绿化的支持。再次,从传统城市园林绿化的扩展看,市域、市区和建成区三位一体,其中以村镇为主的市域绿化对市区和建成区的绿化作用越来越大。

如果从市域、市区、建成区这个方向看过去,森林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小,森林系统在市域范围起的作用比较大,然后逐渐减弱。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由内而外,从建成区开始,到市区,再到市域。两者出发点不同,但目标应该一致,从2个端点相向而行,最终达到一种融合。

2.4 “补肾强身”战略

对于城市城乡绿化建设,如果说林木是城市的肺,那湿地就是城市的肾。“补肾”即湿地建设,进一步,还包括水网保护和水网林网一体化建设。“补肾”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强身”包括固体垃圾处理、污染土壤治理恢复、环境生态修复等几个含义。

城市中湿地建设的生态意义非常重要。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要有几个亮点,除了森林,还有湿地。海洋、森林、湿地3大自然生态系统都离不开水,保护建设湿地、森林首要是保护水源,保护水源才能谈生态。生态城市不是仅仅要有林木,更要有水,有好水。水好了整个一套循环系统才能好。生态园林中生态的核心是循环、流动、平衡。传统的园林绿化多从空间及其感受出发来考虑问题,强调如何扩大绿地,如何养护林木。相比之下,现代城乡绿化就要先进几步了,现在要考虑的是有了绿地、有了林木,如何使之循环得好、保持动态的良好状态。这种循环最基本的媒介就是水体,所以要建设湿地来保护和净化水体,要通过水网与林网一体化来实现良性循环。

2.5 “硬质软化”战略

这个问题听似简单,若能实现却意义非凡。硬质软化战略是针对市政工程的绿化化而提出的。园林绿化本身属于市政工程的一部分,“绿化化”的市政工程并非传统概念的行道树等园林绿化,而是指道路、停车场、场地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部分。借助于景观园林的观念措施,这些部分都要通过绿化的方式得以“软化”“绿化”。比如,改变传统硬质铺装场地的排水方式,建立地下蓄水槽、集水池,这样就会起到一个蓄水、缓冲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缓冲城市地表径流瞬时过大的问题,解决其引起的洪水问题;另一方面,也为过滤、净化水体、绿化水源提供了可能。对于停车场的蓄水池、吸水层的处理,如果在车位之间做成一个地下蓄水池,表面上看来没什么,好像都是所谓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其实都做了此类处理。更进一步,把这个概念公园化,就做成了一个水景公园,除了上述功能,人们还可以在这里娱乐。

2.6 “立体绿化”战略

尽管空中花园是个古老的传说,但是看看现代的欧美,尤其是欧洲城市的中心城区,园林绿化的主要工作之一都是在建设新时代的空中花园,即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德国在城市屋顶花园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细致、实践得系统普及。尽管根据我国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计算指标,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不计入绿地率,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从生态的途径发挥着作用。所以统计计算标准要改,绿地规划的衡量指标种类要增加。像这个住宅楼的屋顶花园多漂亮,一般土层都在80cm左右,也有薄的。实施屋顶花园、垂直绿化要景观园林、建筑、城规三位一体。在建筑师设计建筑之前就应该了解这些事情,比如屋顶能否做花园,荷载是不是可以考虑多一点,多计算一点。既然城市建成区、中心区的绿地如此难求,为什么不多考虑一些屋顶与垂直绿化呢?

2.7 “自然为主”战略

这是针对城市绿化中森林与公园绿地环境建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是在绿地建设的导向上从“园林”化走向“公园”化,二是在建设中突出植物、自然水体、土壤等自然景观材料的运用。

对于整个绿地风格的建设,要从园林化走向公园化。园林化指的是诸如苏州园林的古典园林的狭义的园林概念。中国建国以来有相当一批公园就是这样做的,如人造假山、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这种公园的规模、尺度、风格还不能全面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尤其在发达地区高密度的旧城,传统私家园林式的公园是不够的。除了植物、自然水体、地形等自然景观,最好在整个森林公园绿地建设中看不到任何人工构筑设施。道路铺面是透水的,偶然有一座桥是真木实料的……这才叫自然。所强调的“公园”化是指像纽约中央公园这种风格。从园林化到公园化需要规模、密度、生态含量三个转变。首先规模要转向“大”。从前城市中的公园绿地之所以称为园林式的,

是因为它太小了。有条件的城市在结合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拆了之后就不要建房,用作公园绿地,上海等不少城市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第二是密度要增加,包括立体化绿化、增加动植物品种、创造立体化起伏地形,以提高单位面积中的自然景观含量。要增加这种自然景观而非人工景观的密度,不是增加这座亭子、那堆假山。增加自然景观密度是要增加水体、绿化、自然起伏的地形,包括放养一些小动物,不仅仅是池里的金鱼。第三是创造生态环境条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如增加动植物种类,以及改善日照、通风、水系循环等等。这3个方面是互相连带的,没有一定的规模、密度作为基础,生态含量岂不是空话?

此外,还包括市民活动的“素”,就是比较接近自然的活动,简简单单、返璞归真,不要搞那么复杂。要提倡这种景观,尽量减少人造景观和使用人工设施的活动。

2.8 “人性为本”战略

城市绿化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人类对于城市绿化的本质性需求是什么?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又如何?昔日自然如画的西湖与今天被城市人造景观包围充斥的西湖相比,我们更向往哪一种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从分析人类的本性需求开始。人类对于城市绿化的本质性需求可以分解为3个方面:一是人类的本性必需,即人类对于自然化的生存环境的需求;二是人类的发展需要,即人类社会对于美好的生活场所的需求;三是人类的精神向往,即人生需要精彩的生命历程。这3个方面的需要源于人类数十万年的环境进化与遗传。对于人的本性需求的思索将有助于生态园林大目标的确立。有了这样一种分析就不用再拘泥于表面化的文字游戏而对基本概念纠缠不清了。如果这3个方面的需求都没理解,制定出的目标就难以全面。

人类为什么会对原始自然的景观感兴趣?这要追根寻源地去看一看。红山嘴地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中国与蒙古交界的旷野区域,诸如此类的地方只要身临其境就会被激动。旷野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不管是外行还是内行,都有回家之感。森林是庇护所,是人类的第一故乡。然后人类来到草原,经过渔猎游牧之后才定居下来。森林草原为人类奠定了关于自然的美感基础。什么叫美感?美感就是感觉。英文这个字要是把它翻译过来有多层含义,不仅仅是哲学、艺术上的美学美感,还包括感性,即舒适的感觉。这些正是城市绿化建设要倡导的风格。在自然变得日益珍贵的现代,我们要的是这种源于大自然的景观,我们最好能把这种景观搬到城市的园林、公园、绿地中来。当这种景色能够回归到城市绿化中去的时候,那些园林、公园、绿地就不再是它乡异地的了,而是家乡的,是具备了家园感的风景园林。

当然也要有美,也要有人文的积淀。这里面有东西方风格差异的问题。西方用人体雕塑,东方用景物,正是因为有大量的存在于乡间、存在于人们生活当中数百上千年的荷塘景观,“荷塘月色”才会如此动人心扉、情景交融。

2.9 “精彩人生”战略

城市绿化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更为良好的生活游憩环境,还可以大大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精彩生活战略就是要把城市绿化、旅游和游憩结合起来。游憩是针对本地的居民娱乐而言,旅游是针对外来游客而言。这就要求在城市园林绿地空间的使用中,不仅要考虑市民的需求,还要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就归结到了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三方面之一的大众行为与旅游游憩。在满足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人生体验的心理精神需求。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旅游发展与城市绿化建设关系极大。

2.1 0 “长远计划”战略

城市绿化是一项长期的事业,特别是城市森林,要用自然的时间和尺度来规划建设。德国柏林市区中一座10km2的风景园是300年前规划建设的。在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除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考虑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分期之外,更要从城市绿化建设的自然规律来划定分期年限。这一自然的规律就是自然界的时间和尺度,它不是按照人类社会时间尺度计算的,不像建筑,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就造起来了。绿化这些生态自然的东西有自己的周期,应以百年为时间的期限,以数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为空间尺度。城市绿化、城市森林的建设,要有2050年、2100年、2300年和2500年等远景规划。纽约中央公园是150多年前规划的,150年后发挥效益。笔者经常跟同事们和学生们说:有生之年别指望出名,一两百年之后等着后人评说吧,这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

3 结论

面向未来的进一步城市化,城市森林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城乡绿化建设将实现更为远大的目标:

一是国土区域绿化网络建设目标。国土、省域范围的生态绿化廊道建设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规模巨大的风景园林工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着手建设实施。在这种覆盖穿越城市乡镇的生态绿道网络建设中,区域乡村景观作为斑块、廊道、节点的主要载体将处于核心战略地位。其中,森林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是城乡区域绿化建设目标。随着21世纪城市化的发展,都市圈、城市延绵带已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出现在世界各地,由此引出了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带的发展问题。这种地带正是极为重要的人居环境背景地带,其首要任务是环境、生态、绿化建设。其中,城乡森林建设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三是城市区域绿化建设目标。城市绿化建设在整个城市区域发展中的规模正在扩大、比重正在提高。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单个城市本身而论,必然出现“规划建成区+市区+市域”这样三位一体的现代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其中,市域占整个都市的面积通常为60%~70%,市区通常为20%~30%,规划建成区通常为10%。传统的城市绿化建设集中于规划建成区以及部分市区。相比之下,在三位一体现代绿化格局中,城市绿化建设的范围和内容都将大大扩展,从创建园林城市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同时又有森林城市的创建,实际上正是响应了这种扩展。相应地,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方面的介入,其中城市森林建设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城市绿化绿道绿地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浅析濮阳市城市绿化中树木和草坪配置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