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数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1-02-14 04:17张俊华李晓娟
装备制造技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在校生赣州基地

刘 源,张俊华,李晓娟

(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国家职业教育实训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建设一个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集技能实训、资格认证、师资培养、职业研发、技术服务、国际交流功能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实施技能训练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并结合技术发展周期、技术层次和市场大小,规划实训基地的框架与布局。

1 赣州市职业教育现状

赣州市现有职业院校81所,其中驻市省属高职学院2所,中职学校79所;在校生10.6万人,其中高职在校生1.2万人,中职在校生9.4万人;专任教师3 948人,其中高职874人,学历达标率78%,中职3 074人,学历达标率64.7%;2009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3.8万人,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比为48:52,在校生比为40:60。

到目前为止,赣州市职业培训质量仍然不高。主要体现在:办学、管理和教学方案方面不够规范;职业教育层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师资条件达不到要求,具有双师型能力的教师少之又少。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数控加工行业将大幅扩大,对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也会提出新的要求。而我市目前数控加工从业人员不足1万人,其中70%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真正具备数控机床操作和维修能力的技工,还不足20%。能跟上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的高级技术人员只有5%,而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在35%左右。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挥驻市普通高校优势,积极参与当地职教师资培训,支持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发展。整合市属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资源组建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以赣州高级技工学校为基础,申办赣州技师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万人。继续扩大中等职校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规模。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达8万人,其中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达4:6。实施“1810”工程,即:每县(市、区)重点建设1所在校生规模2 000人以上的示范性中等职校或职教中心,重点建设18个骨干专业和10个职业技术实验实习培训基地。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城市公民职业化工程,每年培训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40万人次,培训城镇公民8万人次;未升学的城乡初、高中毕业生90%以上接受职业培训。

2 赣州建设数控公共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有:建设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实训指导教师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普遍匮乏;管理与服务工作不完善,实训教材建设相对落后。

赣州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发展已有相当历史,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着成熟的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学生已有多届,在数控实训中心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一批先进的数控设备。有这些条件,为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做了很好的铺垫。

3 数控公共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模式和功能

3.1 建设模式

为了提升赣州市的机械加工业,并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公共实训基地可以根据现有设备较多的赣州技师学院为龙头,由地方政府和校方共同出资建设。同时,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成立由分管市领导,劳动保障、财政等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和学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公共实训基地进行科学管理、规划和功能定位,协调解决建设运行过程相关问题。

赣州技师学院之所以可作为基地依托单位,是因为技师学院是赣州数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数控车工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单位。2007年,学校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已建起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有数控车床28台,加工中心9台,线切割机床6台,电火花机床2台,数控仿真机房配套计算机100台,仿真软件多套。实训条件已初见规模,为赣州数控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3.2 功能定位和培养方向

公共实训基地确立公共性、公益性和先进性的功能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

基地立足赣州市区,兼顾所辖的18个县,辐射周边地市,以培养本市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主。

一是面向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根据本市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培养急需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面向高校,开展在赣高校毕业生的技能训练,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

三是面向中职院校,开展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实训师资培训,以提升实训教师的技能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更加紧密的结合。

四是面向社会,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技能实训所需的场地和设施设备,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训质量。

五是面向行业,为各类技能大赛提供优质平台,努力成为输送优秀技能人才、助推产业升级的孵化器。

4 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定位在政府为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的一个公共平台。其至少应具备三大功能:

首先是引导功能,通过公共实训项目的推广,发挥支柱产业导向和紧缺人才导向作用;

其次是补充功能,公共实训基地不与社会机构争资源,而是办社会培训机构想办而办不了的实训项目,以弥补社会培养之不足;

第三是置换功能,通过与院校实训课程置换和企业技术研发置换,强化学校和企业在培养和使用之间的有效衔接。

基地应形成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工作格局。

4.1 政府与学校合作,多方共赢

从合作投资,到合作共建,再到合作共管,政府和学校的合作,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行过程中逐步完善并贯穿始终。这种模式,一方面基地为学校免费提供高标准的实训场所,另一方面学校为基地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环境。这样既节约了运行成本,又实现了资源共享。

通过政校合作,青年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无论是技师学院的学生,还是其他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公共实训的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政府“联姻”让在赣高校毕业生进入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并提供适当的财政补助,这样可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回炉深造打开了方便之门。企业技术骨干,是公共实训基地又一大受益人群。公共实训基地建成以后,市人才办可考虑为公共实训基地提供专项人才培养经费,为赣州支柱行业的重点企业免费培养骨干技能人才。

4.2 “培训模块”教学,自主灵活

公共实训基地为了解决学员学习和工作的矛盾,根据学员职业特点和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实训,推行并逐步完善模块化的培训模式。基地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各个工种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培训模块”资源,包括国家职业标准、培训考证流程、应知课件、应会课件等。每个“培训模块”包含若干培训项目,按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每一单项职业能力建立培训项目。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块”接受培训和考核。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引入模块学分,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务实,以实现多方合作、工学交替、岗位成才。

4.3 模拟工厂化实训,效果明显

为了使公共实训更加符合生产实际,达到培训为就业服务的最终目的,基地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车间建在基地,课堂设在车间”的实训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基地不仅设备布置完全按照现代工厂设计安装,而且学员实训也是模拟工厂三班制进行。为了更好地达到模拟工厂化的效果,实训基地把自己的专职实训老师选派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熟悉企业各种操作规范。不仅如此,基地还从其他企业聘请相关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担任专职实训指导师,从而达到逼真的模拟效果。

工厂化实训模式通过模拟工厂管理环境,达到工学结合的培训目的。一方面,让没有踏入社会的学生,提前感受到工厂生产氛围,使得学员和企业在受训阶段就实现“零距离”接触,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另一方面,也让社会上的学员一进入基地就感到亲切,实现从职工到学员的“无时差”转换,保证了实训效果。

4.4 承担技能大赛,打造名牌效应

基地还应积极承担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活动。一方面公共实训基地所培训的人才技能得以检验;另一方面又能加强各学校及企业间的沟通,有利于基地的自我完善。

5 结束语

基地建设可促进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和专业建设;可密切校企合作,带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可提升学校的整体综合能力,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基地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学生,面向社会,统筹兼顾,全面发展;遵循服务培训教学为主,服务生产科研为辅,将基地建设成为融教学、培训、生产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为提高教学效果,实训基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室等手段,使高新技术的实践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有效。

[1]肖美香,丁银高.借鉴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实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J].成人教育,2009,(1):36-37.

[2]史旦旦,应继慧.中等职业学校共享型实训基地运行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9):77-80.

[3]李 静.浅谈政府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臂距”管理[J].管理观察,2009,(11):30-32.

猜你喜欢
在校生赣州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药学类在校生社会实践调查的人才供求探讨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我的基地我的连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