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伟,李晓慧
(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吉林省兽医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00)
组织滴虫病又叫传染性盲肠肝炎、黑头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所引起的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原虫病。孔雀组织滴虫病多发于3周龄至2月龄之间,耐过后生长缓慢,产蛋下降。禽异次线虫可作为组织滴虫的传播媒介,孔雀因摄食带异次线虫卵或幼虫的蚯蚓而发生感染。现将本院诊治一例孔雀组织滴虫与异刺线虫混合感染的情况报道如下。
2010年9月,九台市郊一养殖户朱某饲养的100多只1月龄孔雀相继发生组织滴虫病。孔雀中有的采食减少,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羽毛蓬乱,拉水样稀便。截至3月24日,已有l0只孔雀死亡,遂来本院就诊。病禽表现精神委顿,食欲减退,重者废绝,双翅下垂,羽毛散乱,离群呆立,常发出尖叫或哀鸣,排带有泡沫的淡黄色稀粪,重者混有血丝,后期排灰黑色粪便。死前消瘦,体温下降,闭目嗜睡,个别病禽头部呈暗黑色。
主要病变在盲肠和肝脏,对发病死亡的4只绿孔雀剖检可见:胸肌消瘦呈苍白色,嗉囊空虚,仅有少量酸臭的液体。肝脏表面有淡黄绿色米粒至绿豆大小的状如碟子的坏死灶,严重的坏死灶融合,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呈黄绿色。两侧盲肠肿大显著,直径达4 cm左右,发生粘连,切开盲肠可见肠壁增生肥厚,两侧盲肠均充满质地较硬的干酪样渗出物,堵塞肠腔,盲肠横切面呈同心圆纹理状,固有层呈多孔状,孔中积有黑红色凝血块,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肠内容物污秽。在盲肠尖部发现有数条白色细长虫体,长约6~12 mm,呈淡黄白色。肌胃中仅有少量黑色内容物,肠内有少量渗出液。黏膜粗糙有出血点。
在肝脏病变处无菌采取病料,涂片,美蓝染色后镜检,未见可疑病菌。将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上,置37℃于恒温培养24 h后,未见致病菌生长。用无菌手术刀从病死孔雀的盲肠壁刮取少量的肠内容物,置于烧杯中,滴加适量40℃的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取上清液一滴置于载玻片上.镜检可见呈钟摆运动的圆形、带有一根鞭毛的虫体。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及显微镜检查,诊断该虫体为组织滴虫。
剖检所见的白色虫体经镜检证实为禽异刺线虫。
4.1 对发病的孔雀隔离,用甲硝唑以300 mg/kg饲料的比例拌料喂饲,或配成0.05%水溶液饮水,连续用5 d;同时新霉素原粉按300 mg/kg饲料的比例拌料,连用4 d,第5天用左旋咪唑或驱虫净驱除盲肠内的异刺线虫;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连用5 d。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畜舍消毒,及时清理粪便,更换垫草,死亡的孔雀做好善后消毒。经采取上述措施,病情得到控制。1个月后追访,除5只重症病例死亡外,其余全部痊愈。
4.2 对假定健康群选用上述药物治疗量的1/6进行预防性给药,连用7 d后停药。
4.3 成年孔雀和幼龄孔雀要分开饲养,定期口服驱虫药。
5.1 组织滴虫寄生在孔雀的盲肠和肝脏内,一部分虫体可随着肠内容物排出体外。这种原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迅即死亡。当病禽同时有异刺线虫寄生时,组织滴虫就侵入异刺线虫,并转入异刺线虫卵内,随卵排出禽的体外,由于有虫卵保护,故能长期生存。异刺线虫的虫卵或幼虫被蚯蚓吞食后,孔雀吃了蚯蚓也可感染。幼龄孔雀易感性高,成年孔雀多为隐性感染,不显症状,但能传播和携带病原。
5.2 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孔雀舍通风换气,搞好清洁卫生和定期对孔雀舍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和潮湿的垫料,将粪便堆积于固定的地方,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以杀死异刺线虫卵。
5.3 该病多发于潮湿温暖的环境,加之孔雀地面散养,为本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最好采用网上养殖。如地面散养,则应选择采光好,环境比较干燥的活动场地。幼龄孔雀与成年孔雀要分开饲养,并对成年孔雀进行定期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