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抢跑

2011-02-12 09:47王赵宾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1年2期
关键词:华中风机风电

王赵宾

未注册便营业、先控股后成立公司,“能源新贵”一再抢跑,为中国风电第一IPO增加了一丝神秘。正在遭遇质量拷问的华锐风电,究竟透支了什么?

1月16日,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文化大厦19层与往日并无任何不同,清洁工穿梭打扫,保安略带警觉地打量着每个路人。颇为抢眼的“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标牌和华锐风电的标识,高调地贴在19层公司前台,宣示着主人的风格。

这幢大厦与中国人民大学只有一墙之隔,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与之比邻,这一带几乎是中国最具有学术氛围的地方,然而就在1月13日,这里发生的一件事情与文化无关,却震惊了中国资本界。

1月13日,中国最大的风电企业华锐风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股票发行价90元/股,46岁的青年才俊、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在蛰伏6年之后,问鼎新能源富豪榜。熟悉人士称,韩本人素常低调,在舆论面前深居简出。面对媒体,他经常刻意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华锐风电市值近900亿元,持有1.2亿股份的韩俊良,一夜之间便坐拥百亿资产。

一切像是轮回。韩俊良的滋润丝毫没有持续,1月14日收盘,华锐风电报价77.87元,比上市日暴跌13.48%。数万名投资者尚未来得及反应,已被深度套牢。一股民收盘后在博客中宣泄情绪,称“韩俊良需要赔偿我一气之下摔烂的电脑”。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获知,在华锐风电的招股意向书中,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占有13.3%的股权,这个由韩俊良完全控股的公司却显得极其神秘。而华锐风电三次股权变更亦有多处值得推敲之处。除此之外,在华锐风电的股东中,多位具政府、投行、学术等背景的大佬级人物鳞次浮出水面。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务院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出之后的2010年10月27日,华锐风电就曾筹划上市,后因“无实际控制人”等原因在过会时搁浅。

先开张后注册

对于华锐风电的迅速崛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将华锐短时间内上市的秘诀概括为两个词:“胆大”和“机遇”。

华锐风电IPO招股意向书中显示,一家名为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通过股权转换获得了华锐风电13.3%的股权。

华锐风电股东之一、由韩俊良控制的天华中泰公司,究竟是何方神圣?

1月7日下午,本刊记者来到天华中泰公司的注册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雍和大厦)1号楼B单元901室的门口,理应是上班时间,901室却是铁门紧锁。记者敲了两次门,皆无回音。其隔壁902室和对门905室则有工作人员在忙碌。据这两个公司的人员介绍,他们并不清楚901室是做什么的公司,也很少见到有人来。“偶尔会有人,但基本上门都是锁着的。”

在雍和大厦楼下的保安人员的引导下,记者在大厦所驻公司的介绍栏中亦未查到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114电话查号台也没有对该公司电话号码进行收录。

记者在北京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的网页中发现,该公司与“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为韩俊良,注册资本1000万元。不同的是,该公司的办公地址设在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19号322房间。该地址一位办公人员表示,他们跟安定门东大街28号属于同一公司,但公司具体做什么业务,该工作人员闪烁其词地称,这要问华锐风电总办,他只负责接电话,其余更是只字未提。

据华锐风电IPO招股意向书披露,2008年3月12日,公司召开第一届第5次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增加天华中泰和FUTURE作为华锐风电的股东,增加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天华中泰和FUTURE各认缴2500万元。天华中泰和FUTURE各投资7500万元,其中,2500万元用于增加华锐风电的注册资本,其余的5000万元作为溢价款计入华锐风电公司资本公积。

不过,来自北京市企业信用网的资料显示,天华中泰的成立和经营期限都自2008年3月20开始。其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商务咨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房地产开发;技术推广服务;销售机械设备。韩俊良持有该公司100%的股权。

也就是说,天华中泰在未正式成立之前就已经成为了华锐风电此次增股的股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告诉记者:“这只能说明他们在做招股说明书的时候,确实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就该疑点信息向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求证时,陶以近日事情较多为由表示让其同事联系记者。随后相关人士对此疑点的解释是:天华中泰此前已经拿到了公司核准,具备了一些行政等各方面的职能和资质。

北京道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利安表示:

“这是一个违规或提供误导信息的行为。一个公司的成立是以工商局发营业执照为标志的,但执照还没有发下来就行使投资行为,如果是上市公司,可能会被认定为提供误导信息——至少有这个嫌疑。”

回溯华锐风电成长史,其起步阶段亦有先做业务、再成立公司的做法。

华锐风电官方网站大事记一栏显示:华锐风电2004年10月首家引进世界主流机型1.5MW风电机组技术。而北京市企业信用网显示,这个国内风电“大佬”成立的确切时间是2006月2月9日。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华锐风电公司成立之前,当时出面签署意向合同的都是大重起重控股90%的大连成套,这些项目后来由华锐风电继承。

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午铭对记者表示:“华锐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同时在国内市场空缺的情况下力推1.5兆瓦风电机组,从而获取了大量订单,而当时的风电巨头金风一直走求稳路线,在从0.75兆瓦向1.5兆瓦过渡的过程中晚了一两年,错失了机会。”

此时,韩俊良治下的华锐,其胆识不仅体现在从0.75兆瓦向1.5兆瓦的转型速度上,而且还表现在后来的3兆瓦、5兆瓦甚至6兆瓦的研发和生产中。

股权腾挪

此前,“无实际控制人”被认为是华锐风电第一次申请上市未获批的主要原因。不过,在2010年12月20日华锐风电IPO招股意向书第七章“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中,这一问题并未有根本改变——这份意向书中仍然强调“公司自设立起即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该招股意向书还披露,华锐风电自2006年2月9日成立至今,共经历了三次股权变更。据北京市企业信用网的资料显示,华锐风电2008年7月11日前为内资企业,于2008年7月11日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该属性一直保持至今。

2005年12月6日,五家公司签署《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大重成套占股30%,新能华起、方海生惠、东方现代、西藏新盟分别出资1750万元各占股17.5%。其中,东方现代和西藏新盟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同为尉文渊。

华锐风电第一次股权变更发生在2008年3月12日。当日,

华锐风电增加天华中泰和FUTURE成为华锐新股东,两家公司各自出2500万作为华锐风电的注册资本,增资后的华锐风电总资本为1.5亿元。大重成套占20%,增资的两家分别占到16.67%,剩余四家各占11.67%。

此次增资显得意味深长。增资及工商变更完成后,华锐风电变为中外合资企业。同年12月15日,该公司实行股权无偿划转及转让,其中包括大重成套将自己持有的20%股权无偿转予重工起重等6个股权转化。

据招股意向书显示:上述股权转让中包含天华中泰的股权转让。为了明确界分韩俊良与公司其他中、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在公司的权益,解除股权代持,此次转让还将其他中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通过天华中泰代为持有的公司股权转由通过华丰能集中持有。FUTURE向SINARIN转让华锐风电股权,亦为解除代持关系。

新能华起、方海生惠、东方现代向各自的股东转让所持有的华锐风电的股权,目的在于简化公司持股层次、进一步明晰股权关系。

2009年6月15日,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8月6日,北京商务委员会同意华锐风电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整体变更方案。同年12月26日,华锐风电更名为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华锐风电上市前三次资本层面的辗转腾挪告一段落,准备工作万事就绪,只等敲钟。

谁主华锐

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以90元/股的高价发行上市,引来市场一片哗然。如此高的发行价格并不多见,本刊记者曾试图了解华锐风电对此的看法,但截至发稿时,华锐风电对此并未做出相应答复。

有大量投资者对如此高的价格也提出质疑。记者曾根据招股意向书上的电话三次联系华锐风电保荐人(主承销商)安信证券,均未找到直接负责人士。另一个主承销商中德证券则表示:“你找安信证券,他们非常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并不能代为回答,因为我们跟安信达成了一个共识,安信作为保荐人还要持续督导后续事宜,对外、尤其是对媒体披露信息,由他们来统一回答。我们主要是卖股票的。”

据招股意向书显示,华锐风电公司董事长韩俊良合计持有1.2亿股。紧随其后的是上交所原总经理尉文渊,其控股85%的西藏新盟持有华锐风电1.05亿股,尉文渊因此间接持有华锐风电8925万股。此外原南方证券总裁阚治东也间接持股1170.96万股。按照90元的发行价计算,韩俊良身价高达108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新贵”。尉文渊持有的股份市值超过80亿元,阚治东亦超10亿元。目前,尉文渊对风电项目的投资,是他所投资的所有项目中最让人瞩目的一块。此前,他曾与认识多年的老朋友阚治东一起探索投资新能源的可行性。

阚治东曾公开向媒体透露,2005年他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原所长尉文渊在深圳创建了东方现代公司,一开始只有3000多万元的投资能力。他们开始关注风力发电,是受到美国工程院院士、风能专家鲍亦和博士的启发,但当时也不关注风力发电设备企业。

那时,鲍亦和给阚治东看了一张地图。地图上,江苏沿海、山东沿海以及河北到内蒙之间的一些地方,还有中国西部,整个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最终鲍亦和认为国家发展新能源,未来势必在风能产业方面下很大功夫。

此后,东方现代花了近半年时间考察风力发电厂,还在江苏东台签了一个1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建测风台。不过,由于风电厂投资巨大,1万千瓦的投资大概1亿元,一个20万千瓦的电厂,总投资就是20亿元,这使得阚治东和尉文渊不得不放弃对风电厂的投资,被迫转向投资资金较少的风力发电设备行业。此时,并未获得广泛认可的华锐风电才开始进入阚和尉的视野。

后来,他们在大连考察时了解到大连起重重工集团这个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准备要做1.5兆瓦的风机,已拥有技术和厂房,就缺资金。该企业2001年才由大连重工集团和大起集团这两家老国企联合而成。摊子大、负担重的老国企很难拿出足额资金,投向风电这个虽有诱惑力却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新兴行业。

双方一拍即合。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获知,当时考察该企业的投资者非常多,但最终都因风电产业前景并不被一致认可而放弃。这时,阚治东恰好通过大连市国资委找到大重起重。在考察后,阚治东果断将初始资金80%以上投资到该项目。阚治东是证券界元老,曾任深圳创新投总裁、南方证券总裁兼党委副书记,因2004年1月爆发危机,南方证券被接管。2006年3月,阚治东等人因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被逮捕。

据招股意向书显示,2005年4月,阚治东成立了深圳市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现代),注册资本3000万元;2005年12月6日,五个出资方签字同意合资公司章程。2006年2月9日,华锐风电在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文化大厦19层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之时,五个出资方都只实缴了五分之一的注册资本,余额在2007年1月24日才缴齐。

此时,大连成套出资3000万元,占股30%,是第一大股东。阚治东以东方现代投资1750万元,占股17.5%——这是东方现代最大的一笔投资,此前均为百万元级小手笔。2008年12月15日的股权转让中,东方现代分别与汇通丰达、中恒富通、上海元琪、瑞华丰能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在增资扩股之后的11.67%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上述四家公司。

不过,阚治东和尉文渊在参与组建公司时,华锐风电价格仅为1元/股,如今通过上市,其股值上升数百倍。

质量之忧

1月5日下午18时30分,华锐风电在张家口市尚义县南壕欠镇大坝沟村施工工地进行安装调试风机时,发生触电事故,造成1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伤者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后相继死亡。

这是华锐风电挂牌前夕遭遇的“触电事故”。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内风机事故频繁披露之前,就有人质疑华锐风电风机的质量。记者了解到,2010年年初在辽宁凌河风电场,华锐风电两台风机发生事故,造成风机倒塌;8月中旬,在甘肃酒泉,华锐风电的一台风机在通电运行之前的设备调试中再次倒塌。

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对此前华锐风机在酒泉风场的“倒机事件”解释说,主要是因为“通电之前安装操作不当,事故与风机本身没有关系”。而1月5日的事故陶刚则解释为:工人在调试风机结束后回收钢丝绳时,工地恰巧刮起阵风,钢丝绳被吹起后落到了周围的高压电上,最终造成了惨剧的发生。

事故频发已影响到华锐风电的订单。据全球节能环保网等消息源报道,国内三大风电开发商之一的龙源电力,曾因华锐风机的质量问题,减少了给华锐的订单。华锐副总裁陶刚曾对媒体表示:“不仅是华锐,龙源电力给其它整机厂商的订单也减少了。”

于午铭甚至直言:“华锐这两年发展比较快,但是我认为还不能说做得好。因为好与不好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来检验,关键是它发展这么快,机组质量上能不能得到保证,会不会发生批量性、系统性的问题,还有待观察,所以这个戏是以喜剧收场还是悲剧收场,现在下结论恐怕还太早。”

风机质量问题浮出水面是风电行业发展中的必然。按照欧美国家的惯例,每台风机都要经过逐台调试才能并网,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到两年。而在国内,前两年内大规模上马安装的风机跳过了漫长的测风调试这一环节。2010年,风电设备质量问题集中爆发。

同时,国内主流风电装备的质量水平与国际同类产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对于中国风机制造商而言,他们在过去五年的第一轮发展中依靠买国外的技术图纸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到现在,技术先天不足的劣势已开始逐渐显现。

华锐风电在2004年引进德国15兆瓦风电机组的生产技术,恰恰是为了争夺威海风电场46台风机项目。此役在华锐风电发展历史上极具意义,韩俊良借此将当时主打产品是750千瓦机型的金风科技远远地甩在了后头。但事实上,华锐风电最早的几台风机是在德国生产,由富兰德的人安装的,华锐技术工人旁观;此后同一批人员回国,华锐的人安装,德方专家旁观,做质检。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曾表示,中国风电真正的运营商全是大国企,它们去抢占资源,不赚钱也没关系——因为他们有别的、更大的赢利来源。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透露,大型能源央企发展风电的兴奋点在于圈地、圈资源,以及由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带来的业绩。另一方面,传统能源企业通过包装新能源业务上市,获得融资,风电无疑成为“最佳故事题材”。

业界普遍认为,风力发电产业是一个长跑项目,投资者的投资受益要在未来20年到25年的时间里面才能得到实现,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产品质量非常重要,因此,摆在风电设备制造商面前最艰巨的任务,就是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使质量进步和提高,确保投资商的利益。也就是说,质量将成为风电企业生存的立足之本。

猜你喜欢
华中风机风电
轴流冷却风机电机频繁烧毁的处理过程及原因分析
基于自升式平台的某海上风电场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母亲在,家就在!”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船舶风机选型研究分析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漳山600MW机组正常运行中单台一次风机停运和并列总结
千亿级海上风电市场加速启动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