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郄光发 古 琳 张 昶 董秀峰 张 海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1 2 唐山市林业局 唐山 063000
生态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城市品位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城市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主要抓手。目前,国内对生态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历史沿革、区域特色等相对抽象的理论探讨方面[1-3],而在实践中如何把生态文化建设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使公众能够真正享受到生态文化建设带来的好处,是生态文化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唐山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滨海城市,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向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因此,作为生态城市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唐山市的来说,除了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纪念林等各种生态文化载体建设以外,还要结合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人文特色、发展趋势等进行科学布局,全面推进城乡生态文化建设,形成覆盖全市、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引领潮流,提升整个城市品位和全民素质的生态文化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唐山环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具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的内、外部基础条件。生态文化作为一种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形式,是依附于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现实的载体而存在的。因此,其布局应该遵循本区域整体文化、生态、产业格局,同时,它又有其以人为本的特质,必须考虑人的主体性。客观上说,生态文化布局依据包括地域文化、生态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和人类需求等。
唐山的文化源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具有浓厚的矿山文化特色。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抗震精神,另一方面震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以唐山市区为中心的移民发展也带来的各种文化交融。纵观唐山文化发展历程,开矿、移民、方言是形成唐山文化格局的主导因素。一是矿山开发对文化格局的影响;二是方言对文化格局的影响;三是地理区位对文化的影响。
地域环境是承载外来文化的载体,也是本土文化孕育的温床。唐山市山、田、城、海交融,赋予了唐山市深厚的生态文化特质。从生态文化的现实与潜在环境载体资源来看,唐山市的山川、河流、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为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资源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产生对精神文明的意识追求。这种精神追求集中体现在人们对森林环境的向往、对大自然清新气息的渴望,反映了现阶段人们对森林生态文化的追求,体现了区域文化发展的方向。随着唐山市以及北京、天津等周边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健康、休闲、环保等生态文化建设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
生态文化发展的动力在于产业化,根本目的在于惠民。因此,生态文化建设布局要服务于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与唐山市文化产业、旅游发展、林业与湿地建设等相结合[4-5],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依托资源是唐山生态文化发展的基石。山川、河流、森林、草地、湖泊、滩涂、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是唐山生态文化的重要自然资源基础,而矿山开发、机车制造、陶瓷生产等近代工业发展,以及红色历史、地震精神、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都是唐山生态文化的珍贵文化资源。
挖掘潜力是唐山生态文化发展的动力。生态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化。其内涵和形式十分丰富,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借鉴国内外生态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深入挖掘唐山生态文化的发展潜力。
突出特色是唐山生态文化发展的魅力。一个地区的生态文化有着深厚的资源基础和历史积淀,无论对本地区还是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其活力都在于突出特色,突出唐山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注重内涵与形式的结合。
注重效益是唐山生态文化发展的保障。无论是有形的山川河流、森林湿地、海洋湖泊、历史古迹等载体,还是无形的历史故事传说、重大事件、诗词歌赋、地方戏曲等载体,都可以开发其经济社会效益,服务于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
城乡一体是唐山生态文化发展的要求。城市是文化的中心,乡村是文化的发源地和新领地。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发展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这个过程中,城市中环保、科普、卫生等生态文化向乡村渗透,乡村的自然、民俗、低碳等特色生态文化得到进一步张扬,趋同与趋异并存。
根据上述唐山市生态文化发展背景与需求分析,结合《唐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河北省唐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年)》,以及唐山市休闲旅游功能定位[6],研究提出了“四区六链九品百园”的生态文化发展总体布局框架。
生态文化是一种依托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特色而融合发展的文化类型。唐山市山、田、城、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发展格局,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因此,将唐山市划分为4个生态文化功能区,即山地森林休闲文化区、平原观光农业体验区、城市综合文化展示区和滨海湿地文化建设区。
(1)北部山地森林休闲文化区:该区位于京哈公路以北,海拔50m以上,包括遵化市、迁西县、迁安市、丰润区及滦县的64个乡镇。该区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是全市主要的森林资源分布区和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区,有油松、侧柏等天然次生林,有清东陵、古长城等著名历史文化景观。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山地森林资源和地貌景观资源为依托,结合清东陵、古长城等历史文化遗迹,山区土地综合开发等典型模式,京东板栗、团城酸梨、山野菜等特色森林食品,加快森林公园、森林休闲山庄建设,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森林休闲文化区。
(2)平原观光农林业体验区:该区共包括玉田、遵化、滦县、乐亭、滦南、迁安、丰润、丰南、唐海、芦台、汉沽等市县区的74个乡镇,土地总面积51.21万hm2,以山前洪积平原为主,有耕地、草泊、草场、坑塘和洼淀等多种土地类型,是唐山市蔬菜、果品、粮食的集中产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农田防护林网、鲜桃和葡萄等特色林果、设施与生态农业园区等平原生态景观为依托,加快集村镇生态环境改善、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村建设,推进乡村生态文化发展;结合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推进观光农业发展。
(3)城市综合文化展示区:该区包括唐山市中心区及其周围的34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8.23万hm2,是唐山市经济社会文化中心,也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该区人口密集、土地开发程度高、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长期融合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对城市森林、园林绿化、水系整治等生态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市生态文化的基础得到了明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依托厚重的城市人文历史、近代工业、地震恢复、城市发展等文化资源,结合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南湖生态城、环城水系治理、环城林带建设等生态治理工程,加快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把该区建设成具有唐山城市生态文化魅力的综合展示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
(4)滨海湿地文化建设区:该区位于唐山市南部沿海,包括乐亭、滦南、唐海、丰南4县(区)的24个乡镇(场)和曹妃甸港口及其工业区规划范围,以及海岸线以外的近海海域和沿海潮间带、滩涂等,是唐山市沿海城镇带主要建设区、曹妃甸港口和工业区主要建设区。该区滩涂、滨海湿地、岛屿、生态港城等滨海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鲜明,是唐山市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在保护好以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基础上,把湿地资源保护、湿地景观开发、生态港区建设、岛屿保护与开发等结合起来,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促进湿地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唐山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主导产业链。
(1)以矿山开发、港区建设和陶瓷发展为主线,结合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曹妃甸湿地公园和唐山陶瓷文化博览区建设,打造工业生态创业文化产业链。
(2)以展示唐山生态城市和城市发展成果为主旨,突出南湖生态城、凤凰山、环城水系景观等典型,打造城市生态建设文化产业链。
(3)以震惊中外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事件,结合唐山大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抗震纪念馆和地震科普研讨活动,打造地震生态重建文化产业链。
(4)以山地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依托,结合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和人类遗址、古长城,打造森林休闲文化产业链。
(5)以唐山河流、湖泊、滨海湿地和海岛资源保护和景观开发为抓手,建设湿地公园、生态海岛,打造湿地生态文化产业链。
(6)以生态文明村为代表,结合乡村围村林、庭院林和公共休闲区建设,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村、农家乐生态旅游村等,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链。
(1)南湖生态城:南湖生态城建设是唐山市城市发展转型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项目。它在建设过程中体现的理念、技术、精神等等都是唐山市生态文化的一个缩影,成为其最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因此,应该在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生态文化内涵,重点建设塌陷区修复展示区、垃圾山处理展示区、粉煤灰治理展示区、休闲游憩文化体验区、唐山生态文化综合馆等5个生态文化项目。
(2)曹妃甸生态港:曹妃甸生态港建设是唐山市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是京津地区出海的重要水上通道,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以及作为国家科学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优势,使其有机会成为一个生态现代化发展的典范,成为唐山市的一个生态文化品牌。因此,在现有港区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港区生态文化的内涵,并在生产、管理和建设中体现,重点展示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港区生态文化内容。
(3)清东陵生态文化:位于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景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也是皇家墓地风水文化的体现,是唐山市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的一大特色。因此,结合景区保护与旅游开发,进一步挖掘展示陵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墓地生态文化、古树文化等。
(4)地震生态文化: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事件,结合唐山大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和抗震纪念馆建设,挖掘地震前后自然环境变化、灾后生态环境重建等素材,强化建设以地震科普为主的生态文化品牌。
(5)冀东山地森林文化:冀东山地森林是唐山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恢复、矿山退化土地治理、森林景观资源开发过程中,都具有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和打造特色生态文化载体的潜力。近期可以重点开展山地森林运动基地、森林休闲养生基地、森林自然教育园区等建设,培育对唐山乃至北京地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森林生态文化基地。
(6)滨海湿地文化:唐山市依山旁海,其滨海湿地资源是城市发展重要的环境依托,也是湿地生态文化发展的资源基础。因此,要结合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公园建设和滨海生态养殖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北方滨海特色的湿地生态文化综合展示、体验区,推动沿海湿地旅游业发展,也促进滨海城镇带的科学发展。
(7)岛屿生态文化:唐山滨海有许多岛屿资源,其中由菩提岛、月岛、祥云岛组成的唐山湾三岛开发潜力巨大。2010年5月,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休闲、养生、避暑为主要特点,要把唐山湾三岛旅游区打造成“世界一流、国内知名海岛旅游胜地”,使其成为河北旅游开发一个重要增长极。因此,要针对这一发展形式,结合岛屿自然资源保护、景观资源开发等建设具有北方岛屿特色的生态文化综合展示与体验区,使其成为距离北京最近的岛屿生态文化基地。
(8)冀东乡村生态文化:近年来以城市居民为主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而乡村旅游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文化旅游,是城乡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城市居民通过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体验在自然环境下和另一种社会环境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达到休闲、健身和增加对大自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了解的目的。因此,唐山乡村生态文化建设要突出冀东地区的文化特色,一是以自然风景和田园风光为依托,挖掘蕴含在其中的生态美、自然美和科学知识;二是展示乡村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农业发展成果,包括传统民居、古镇、庙宇、石拱桥、古代水利工程、少数民族村寨、宗教信仰、传统民俗、特色食品、手工艺品、民间文艺以及现代农业设施和农业科技新成果等。
(9)唐山工业生态文化: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特大型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的骨干企业,地处全国三大铁矿带之一的冀东地区,环渤海湾京津冀经济隆起带。唐钢始建于1943年,是我国碱性侧吹转炉炼钢的发祥地。2008年以来,不断提升理念、强化管理,实现了城区老钢铁企业向生态、科技、效益、和谐的现代化一流企业的全新蜕变,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整合认证,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精品板材和精品建材生产基地。2010年,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称号。唐钢的生态文化建设主要是要突出现代企业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包括:转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发展的低碳企业理念;实施清洁生产与厂区环境美化相结合的绿色厂区建设管理理念;重视改善生产环境与促进职工职业健康的人文理念。
生态文化基地是承载生态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实体依托。唐山市生态文化基地建设既要立足于服务当地城乡居民的需求,也要着眼于服务整个京津唐地区的潜在需求。因此,要在上述特色品牌的基础上,布局建设一批类型多样、覆盖全市的生态文化基地,使之与旅游景点、文化景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从建设布局来看,要在唐山市域范围内,以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游憩为目标,在现有森林、湿地等林业生态休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林业游憩资源的开发力度,并结合本地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的开发,加快生态文化基地的建设,使全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农庄、森林人家等休闲游憩文化场所达到100处以上。
让生态融入生活,用文化凝聚力量。唐山市的生态文化建设是一项涵盖内容广、涉及部门多的长期系统建设工程,要围绕“挖掘生态文化底蕴,丰富生态文化载体,创建生态文化基地,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任务,启动实施南湖生态文化博览园、纪念林与纪念树、花鸟鱼虫文化、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主题社区、观光农林产业园、滨海湿地文化、山地森林浴场、生态文化走廊、低碳文化馆、工业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活动等12大生态文化建设工程,使唐山市在由资源型向生态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生态、经济、政治、文化整个社会的蜕变,走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1] 江泽慧.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J].中国城市林业, 2003,1(1):1-8.
[2] 江泽慧.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携手共建生态文明[J].中国城市林业,2009,7(2):4-6.
[3] 王丽,杨雪.论生态城市文化[J].环渤海经济望,2010,5:47-49.
[4] 董秀峰.加强林业建设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和谐唐山[J]. 唐山经济,2006,8:53-57.
[5] 贾久满,郭爱红,牛福生,等.唐山城市湿地生态特征与保育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22(4):5-7.
[6] 王淑娟,陈胜容.唐山休闲旅游的功能定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J].2010,32(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