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明 苏开君 王 光 侯碧清 赖树雄
1 盐城市同昆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盐城 224002 2 广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广州 510515 3 广州市华南环境资源研究院 广州 510515
在亚运带来的契机下,广州 实施了“绿色亚运”增绿行动计划,创新思路,吸收国内外先进城市和地区绿化建设的经验,挖潜建绿,提高广州城市绿化覆盖率,为提升生态承载力,建设宜居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并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随着青山绿地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各项绿化指标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38.2%,林木绿化率44.4%(比2003年增加3%,下同),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6.79%(增加1.76%),建城区绿地率33.52%(增加0.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2m2(增加1.68m2)。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48个,城市公园191个。
通过加强绿化建设,广州道路林带基本成网,南部森林渐具规模,城区绿化立体发展,乡村绿化星罗棋布,初步形成了外围森林屏障、绿色廊道和中心城区绿化相结合的城乡绿化格局。
随着绿化水平的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日趋改善,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强。据测算,目前广州绿地每年固定CO21 949.9万t,占广州每年工业、生活中释放总量的35.4%;释放O21 418.12万t,储蓄水量76.38亿t,净化大气中的SO210.29万t,为广州SO2排放量的60.39%,滞尘1.33万t,吸收氟化物3 263.86t。森林绿地储碳、释氧、蓄水、净化及满足生态需求的效能越来越明显。
在绿化建设实践中,探索了有广州特色的绿化建设模式:生态优先、规划引领、重点工程带动的建设思路;领导率先垂范、多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形式;“林带+林区+园林”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绿化格局;率先以植物群落理念指导城市绿化,探索出生态效益更好、景观效果更佳、管护成本更低、抗病抗灾能力更强的绿化途径。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森林资源相对丰富,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体现城中有森林,森林包围城市的特点。广州城市的质量,与国外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需要在森林数量、质量、结构和模式方面学习和借鉴其先进思想[5]。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有“森林之都”的美称。城市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比较均匀,城市内外的森林连成一体。整个城市都处于森林的意境之中,庄园式的建筑与四周的林地、水面和谐配置,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
日本城市森林建设体现出林园一体化的特点。城市森林不仅有相当规模的规模和质量,而且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其城市园林建设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与森林绿地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人口高度密集的东京,其绿化覆盖率为64.5%。
美国城市森林与现代建筑群交相辉映。从天空俯视城市,1/3是树冠、1/3是花草、1/3是建筑,构成了城市及城市森林的格局。其特色是:一是重视立法。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城市森林法》,确立了城市森林的地位。二是科学规划。目前美国城市平均树木覆盖率为27%,郊区达到50%的发展目标。三是讲究特色。多数城市都在城区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森林绿岛,纽约市的中央公园就是一个典型。
长沙是我国中部中心城市建设城市森林的典范,体现山、水、路、田、城的自然特征,构建并管理好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藤、草立体配置,针、阔、混相结合,点、线、面协调配套,集约式动态发展,彰显生态文化,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实现山川秀美,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6]。
成都市以水网化和林网化作为城市建设理念,道路、农田、水系均实现林网化利用,实现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水体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城市森林建设与人们出行的污染和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城乡一体、远近结合,园林下乡、森林进城的水网、路网、林网“三网结合”的局面[7]。
包头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注重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使城市林业成为展示包头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如银河广场自由放养的鹿群和一宫广场设置的“三鹿腾飞”城雕,记录了包头的历史,体现出“鹿城”的基本特色;包头地处祖国北疆,在城市森林的建设风格上,刻意体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粗犷、豪放的特点[8]。
参考国内外的建设经验,根据广州市地理特点和城市特色,广州“绿色亚运”增绿行动计划的理念主要为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林水结合,城乡一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9-11]。
以广州市自然山水生态格局为基础,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经济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极改善,生态文化欣欣向荣,建设森林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岭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3.3.1 数量上使广州绿化总量和各项绿化指标有显著提高
建设宜居城市首先在绿化数量上有保证。参照美国城市森林,从天空俯视城市,可见1/3是树冠;莫斯科和堪培拉座落于茂密的森林之中,并能相互融为一体。
广州绿化建设实行乔、灌、地被相结合,充分做到绿地地表不露土,促进了土壤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效果明显。在计划期间广州共建设林带16条、林区19个、园林节点119个,三年建设绿地121km2,其中林带林区建设95.5km2,使全市新增绿地47.57km2,人均绿地面积增加6.34m2,在1 350km2范围内绿地率比2003年提高3.5%。在中心城区,以种植乔木树种为主,新建和改造33个绿化广场、55个城市公园、121条道路(河涌)绿化带,对105座立交桥、人行天桥实施立体绿化,建设绿地33km2。在城乡结合部,建设16条城市主干道林带、13个近郊森林片区、119个森林景观节点,对640个采石场进行整治和复绿,建设绿地98km2。
3.3.2 结构上加强了东南部绿化建设,优化了广州绿化格局
在结构上,广州绿化格局的优化,参照日本城市林园一体化,以及成都市的“水网化和林网化”。广州市在计划期间,在城市中心区外围的建设初步形成一个由604~1350km2范围所组成的森林围城的“绿环”,初步构建成“林带+林区+园林”的生态绿化新体系。在城市东南部,新增加和改造绿地面积64.1km2。根据广州山、水、城、田、海的特点,按照“林网化-水网化”的建设理念,在空间布局上,确立了以山地丘陵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绿色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的“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城市森林格局。在森林功能上,确立了“三林三园三网三绿”的林种类型,在山区育三林——生态公益林、风景游憩林和产业原料林,以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在低丘造三园——森林公园、绿海田园和生态果园,以满足市民观光休闲;在平原织三网——河流林网、道路林网、海防林网,以保护鱼米之乡;在城区建三绿——绿岛镶嵌、绿廊相连和绿楔分隔,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3.3.3 模式上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绿化景观
参照贵阳市、沈阳市、长沙市的建设模式,以及美国城市森林的经验,分别在林带、林区、园林节点三个层面建设深化特色的生态绿化景观模式建设。
(1)绿廊建设,初步构建各具特色的绿廊景观:公路、铁路和水路两边的林带由无到有、由窄变宽,由疏变密,由断变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绿化长廊。公路林带形成“林带+田园风光”的优美景观;铁路林带形成“内灌外乔”的模式,降噪、抗污和改善铁路两旁“脏、乱、差”的面貌;河流林带,林水充分结合,营造了秀丽的河岸风光,改善了饮用水的生态环境。
(2)林区建设:主要有生态林区和专用林区两种建设方法,取得良好生态景观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林区,以改善和调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兼顾景观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主要包括城效纯林、残次林和火烧迹地三类,对其进行林分改造和建设,增加乡土树种比例,提高了生态质量和景观效果,扩展了林区面积;专用林区:以集中、连片的苗圃经营为主,在主干道两边形成连片绿化苗木产业专用基地,兼顾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3)园林景观节点建设: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在城市主要入口等位置建设景观节点,成为景观亮点。
广州“绿色亚运”增绿行动计划,以广州举办亚运为契机,融汇中外先进理念于绿化规划设计手法、布局结构、建设和管理之中,从数量上、结构上、模式上,优化广州绿化格局,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宜居城市的建设体现了市民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日益强烈的心理需求,随着后亚运时代的到来,结合广州“绿色亚运”增绿行动计划的理念,继续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绿化景观,可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生态化水平,为建设成为宜居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城市林业发展概念规划[Z].2006.01.
[2] 严玲璋.发挥上海绿色空间优势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1(02):25-28.
[3] 宋永昌,由文辉,王祥荣.城市生态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
[4] 董巍,孙铭,刘昕,等.上海浦东生态林营造过程初探[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7-29.
[5] 邱尔发,王成,贾宝全,等.全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7(3):40-44.
[6] 王庆君,吕勇,汤腾芳.长沙市城市森林发展及优化途径[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1):21-24.
[7] 母贤,高素萍.加快城市森林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生态成都:论成都城市森林建设的特点和可行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77-79.
[8] 莫建,呼尔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和谐包头[J].内蒙古林业.2007(5):6-7.
[9] 朱政财,马红岩,侯碧清.广州宜居城市树种规划[J].中国城市林,2008(6):40-42.
[10] 侯碧清,雷云飞,朱政财.广州市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发展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08(5):61-64.
[11] 周敏,侯碧清.岳阳市观赏植物造景应用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7(5):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