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2011-02-12 18:44陈润羊
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师德师青年教师教育

陈润羊 李 勇

(1.兰州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20;2.西北师范大学团委,兰州 730070)

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陈润羊1李 勇2

(1.兰州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20;2.西北师范大学团委,兰州 730070)

在阐述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和目的的基础上,首先,归纳总结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意识形态方面,价值观念失衡,理想信念下滑;在教书育人方面,职业道德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在教学科研方面,缺乏严谨态度,创新能力不够;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不强。其次,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成因,认为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经济体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的高校内部评价制度、约束机制、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青年教师主体的价值观念、综合素质、职业认知、教育思想、心理素质等因素,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在主观方面,青年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培养献身教育的理想人格;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做到“即知即行”和“知行统一”;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慎独”和反思精神;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虚心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在客观方面,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建立良好的引导机制;规范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弘扬高校的优良传统,促进青年教师的成才成长。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师德师风是指教职员工在从事教学、管理、服务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及其行为体现。师德师风,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学术治学风气,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1]。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2],也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程[3]。师德师风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高校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3大职能的实现,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教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主导作用。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本身的成才和成长,还关系到高校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改进高校教风学风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4]。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扩张,很多教师,特别是许多“80后”的青年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就直接进入了高校教师队伍,并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总体上讲,这部分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年纪轻、知识新、反应快、潜力大、易沟通等特点,但是在师德师风方面则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在意识形态方面,价值观念失衡,理想信念下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很大影响。一些教师对如何处理功利与奉献、竞争与谦让等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价值观念的失衡,使一些青年教师对“按师德规范塑造自我”感到非常困惑。一些青年教师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时,往往把个人的利益、家庭生活和待遇放在首位,做事情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缺少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二)在教书育人方面,职业道德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高校的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明确的理想,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有些青年教师对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不能进行合理的定位与对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稍有冲突,就通过提出调转、辞职等方式来要挟学校,或者本末倒置,着手搞起“第二职业”。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声誉。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职责的认识比较片面,在教学过程中“教书不育人”现象较为普遍,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割裂开来,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信任和理解。

(三)在教学科研方面,缺乏严谨态度,创新能力不够

受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的影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待教学、科研工作的心态浮躁,业务不精深,缺乏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对待教学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不积极主动备课,不认认真真上课,不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或者不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应付差事,缺乏对教学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对待科研工作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撰写论文前不做认真的调研和查证,闭门造车,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盲目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只计利害,不问是非,完全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

(四)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不强

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然而,市场经济显著的竞争特征使教师之间的个人利益充满着矛盾与竞争。有些教师为了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升迁机会,不惜损害他人利益,明争暗斗、拉关系、走后门,闹得教师之间极不团结。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蔑视群体,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甚至出现了同行是冤家的恶况,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有些教师沉浸在网络中,只顾进行人机对话,完全忽略与同事间的友好合作。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涉及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社会风气、国家政策等社会因素,也涉及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和教师培养制度、育人目标等高校内部因素,还涉及青年教师自身的因素等。

(一)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经济体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同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加上经济条件相对拮据,易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想法,干工作时,一切以经济效益来衡量,没有经济效益的工作不做,拿钱越多的事情越爱做;而对那些需要花很多时间却没有多大经济效益的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在部分青年教师看来是得不偿失的。另外,社会整体道德的下滑,假冒伪劣行为的猖獗,商家诚信的缺失,社会分配的不公等,都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使一些青年教师为了职务升迁、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申请而不择手段,一旦目标达成,则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社会主流”,更加无视师德师风;一旦目标落空,则对社会产生不满,愤世嫉俗,对教育感到悲观,对育人觉得无所谓,甚至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不但对教师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且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的培育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的高校内部评价制度、约束机制、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教师管理,与以往计划经济下的管理已大不相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制度、住房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向纵深推进,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教师将逐渐变成一个“社会人”,对学校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且高校教师将成为人才市场争夺的热点。而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师工作评价系统形成了过分奖励专业化的趋势,以论文发表数量和争取科研经费的多少而不是以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衡量教师的成就。这不仅成为教师发展的压力,而且也成为教师生存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出于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不得不拼命地去努力完成各种指标,甚至去造假。同时,高校确定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过于理想化,过程过于简单化,采用说教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师德知识和规范的硬性灌输,把师德教育简化为知识化而忽视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被动地接受教育,使本应丰富感人的师德师风教育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使得教师心生厌倦、对师德师风教育持排斥的态度。因此,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青年教师主体的价值观念、综合素质、职业认知、教育思想、心理素质等因素,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制约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改革开放年代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在步入社会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社会竞争压力、职业压力、家庭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在长期的高压状态下,青年教师在思想深处渴望追求彻底的放松和完全的解放,可谋生的需要却使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疲惫心理与快节奏生活的交织,使青年教师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标准降低了、理想追求淡化了。不少青年教师尽管身为人师,但是其道德认识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同时,虽然高校青年教师大多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大多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缺乏教师职业伦理学习和教学实践锻炼,所以从事教师职业的能力储备先天不足。到了工作岗位上以后,大多数青年教师将自己的教师职业定位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思想意识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学生时代的浪漫色彩和偏激心理,疏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疏于对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而且,青年教师的资历浅、知识积累不足,与高校的中老年教师相比,在职务职称、科研能力、薪金待遇等方面都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属于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所以比较容易出现思想困惑和矛盾。这些因素的交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制约因素。

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师风传统,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等有关师德师风的思想。“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高校教师既要授业,更要传道,不仅要作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作育人的“人师”。新时期师德师风的规范是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社会对教师的新要求而提炼出来的。因此,“爱岗敬业、提高本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关心学生、依法执教”应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借鉴国内外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4-8],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应从主客观2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主观方面

1.青年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培养献身教育的理想人格

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只有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并在自己的思想领域里用正确的、先进的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培养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求青年教师确立践行人民教师师德师风的崇高理想和严谨作风,在道德修养实践中以教师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楷模,鼓励和鞭策自己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动的目标,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方向正确、动力充足。这就要求青年教师通过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习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理论的学习。

2.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做到“即知即行”和“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师师德师风修养的锻炼,是提高教师修养的基本途径。从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教师道德修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进行的。因此,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处理师生之间、同事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辨别善与恶,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和品质以及“即知即行、知行统一”的实践精神。

3.青年教师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慎独”和反思精神

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教师师德师风锻炼的根本方法,也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动力。由于教师的劳动艰辛、繁重、复杂,所以教师在师德师风锻炼过程中难免会经历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因此,青年教师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在师德师风锻炼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要学会反省和改正。“慎独”是中国古代名人贤士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和坚持的原则,在现代的教师师德师风锻炼中,更要大力弘扬。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时时处处以高尚的师德和正派的师风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在有无学生、有无领导、有无同事、有无家长的情况下都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规范言行、保持操守。

4.青年教师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虚心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先进教师对事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学生谆谆教诲的耐心和热情,都会使青年教师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师德师风修养水平。因此,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在如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方面要虚心向先进教师学习;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先进教师的奉献精神、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以及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客观方面

1.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建立良好的引导机制

发挥和加强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和关心教育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广大青年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青年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同时,高校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和舒心的人事环境,通过深化教学管理体制、科研管理体制、利益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教书育人、端正学术风气、规范学术行为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为青年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进行科研实践、投身学科建设、积极教书育人提供条件。

2.规范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首先,要搞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把好“入口关”。高校要对新进的青年教师开展包括师德师风、职业修养、教育法规等内容在内的培训,并严格考核,把青年教师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师风的相关理论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建立教师岗位培训制度,抓好“过程关”。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注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使青年教师树立“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教师职业理想;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强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3.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为了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走上讲台,切实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导师不仅在专业研究、教育教学方面是青年教师的向导,而且在师德师风方面是青年教师的坐标。但是,目前各高校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时,存在着重专业知识“帮带”、轻师德师风培养,重教书能力培养、轻育人水平传播,重教学水平的指导、轻科研能力的培养等不足。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监督和考核,使青年教师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体味并培养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教师职业道德,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形成“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的职业荣誉感;追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正确的师德师风评价,可以增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规定教师道德修养的指向,促使教师沿着正确的修养道路前进;还可以巩固教师“善”的行为,逐渐形成“善”的行为习惯。所以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价,关系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师道德评价标准,运用正确的道德评价方法和方式,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赞扬或批评、鼓励或谴责、示范或劝阻、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教师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对人们产生一种榜样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5.弘扬高校的优良传统,促进青年教师的成才和成长

各高校要加强校风和大学传统精神的教育,弘扬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优良的师德师风传统和大学精神文化;同时,要善于发挥青年教师热情高、干劲大、勇于创新的特点,引导青年教师弥补存在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不足,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使青年教师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师德师风锻炼、在自身的成才和成长中实现人生价值。

[1] 陈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5):117-119.

[2] 朱开芳.谈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3):108-109.

[3] 江汉石油学院.师德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工程[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71-72.

[4] 喻永红,汪庆春.大学生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85-86.

[5] 傅之平,吴明永.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88-91.

[6] 段凤英.学校师德师风问题与建设策略思考[J].教师,2010(5):46-48.

[7] 刘永记.新时期师德素质和师德内涵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2):78-80.

[8] 刘琴.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探析[J].职业技术,2009(10):58-59.

(责任编辑 柳小玲)

猜你喜欢
师德师青年教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