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角形”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

2011-02-12 18:25:40苏辉辉
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三角形辅导员家庭

苏辉辉 邱 晨 白 雪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100083)

搭建“三角形”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

苏辉辉 邱 晨 白 雪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100083)

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其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方面共同完成,而在短暂的大学生活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容易掌控和操作。作者通过长期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学生、辅导员和家长3者之间沟通合作的重要性,也通过单方面沟通缺失的案例阐述了3者之间互相配合的必要性。

大学生;思想教育;“三角形”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化国民教育的3大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石,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学校教育是中心。大学阶段,虽然学生远离父母,但依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目前,有关家庭教育的关注更多的是幼儿和中小学生,大学生家庭教育一直被忽视[1],这使得高校中的一些德育教育无法全面进行,难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试就大学生、辅导员、家长3者相互联系的现状和案例分析,说明搭建“三角形”大学思想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三角形”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

(一)“三角”因素

科学的教育是立体的,它分为3个层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2]。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和主体,而学校教育中的辅导员和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则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大学生、辅导员和家长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三角因素”,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就主要决定于大学生自身在具有辅导员和家长的生活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三边”关系

校内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叠加,而是大学生、辅导员和家长3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配合,即“三边关系”在“三角形”思想教育的稳定作用的体现。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

(一)“三角”态度积极

1.家长配合意愿强烈

我国长期固定的教育模式,导致从小学到大学,家长主要担当的是保姆的角色,家庭成为了后勤供给站,再加上现在大学生的父母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很多与孩子的文化程度相差很大,在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之前,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一直处于负债状态,特别是在对于孩子人生的规划和生活的指导方面。根据1年来访问百余名家长的记录和分析,无论经济条件、生活背景如何,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能与辅导员取得及时联系,只有个别家长由于居住地区、文化程度、语言表达等原因在沟通上存在障碍,但都积极地配合访问,并尽全力提供学生的真实情况。

2.学生意愿参差不齐

在采访的200多名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中,对于老师和家长直接沟通的态度有所不同,最为明显的是“挂科(即考试不及格)”同学,由于害怕家人了解学习情况,过半数“挂科”的同学不愿意接受;其次,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接受老师与家长直接沟通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家庭情况,特别是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学生是否接受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因素。

(二)“三边”状态不佳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长期以来鲤鱼跳龙门的升学意识,使很多家长一味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特别是孩子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家庭放松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认为孩子已经成熟,有自己辨识、认知和自控的能力了,或是由于自身教育水平、见识眼界等原因,认为不再有能力对孩子进行继续教育,还有一些家长由于经济、地理、年龄等因素无法对孩子继续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觉得还在继续接受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片面结合

通过走访高校,现存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渠道主要存在于“挂科”学生和突发事件处理2种情况,而牵涉这2种方式的学生在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目前仍处于较少数状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交点在于大学生,但目前多数的高校都处于“学校教育孤立无援、家庭教育有心无力”的状态。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2种教育各行其事,教育的目标没有一致,教育的作用没有互补。

(三)“绿点”与“红边”在三角形稳定中的影响

1.“绿点”——“辅导员点”在教育效果中成为决定因素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学生能力提高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辅导员在推进“三角关系”建设中的工作和效果。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职业,辅导员会面对庞大的学生群和繁杂的工作。在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中,家长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和期待的状态,学生可能会把老师的一次交谈视为特殊关爱,而多数家长更是以感激的心态面对老师的家访。所以辅导员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辅导员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态度将帮助学生接受学习教育,也同时能够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2.“红边”——“家长-学生边”在大学生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阶段对培养人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对孩子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提供土壤,培养孩子的情商,直接决定其学习能力、沟通意识。所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占主导地位。

三、搭建“三角形”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虽然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体和主要途径,但只有形成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协调实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保持3者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收到成效[3]。

(一)“辅导员—家长边”缺失,导致信息不畅,学生蒙混过关

案例1:张同学,男,21岁,来自工薪家庭,经济基础良好,在家庭多年的督促和压力之下,终于考上一本院校。由于不适应大学无人叮嘱的学习环境,张某放松了学习,整日游手好闲,在辅导员谈话时谎称父母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要求,并指望毕业后依靠父母就业、生活。平时与父母的沟通报喜不报忧,从来不曾谈及学习失利等问题,学期考试“挂科”数门。直到学校把张某成绩单邮寄回家,父母才知道其在校的真实情况,并迅速与辅导员取得联系,赶到学校对张某进行批评教育。

案例分析:张某本来入校成绩较高,但后来却发展到成为“挂科”数门的问题学生,主要原因是张某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交点,同时也成为一个拐点,由于“辅导员—家长边”的缺失,学生掌握了“三角关系”的主动,拦截了老师和家长的信息畅通,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失去了教育效果。

(二)家庭情况复杂,导致“学生—家长边”缺失

案例2:王同学,女,20岁,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基础很差。小学、中学期间,父母由于经济压力一直在外打工,王某一直和外公外婆长大,由于老人年龄大且身体不便,王某从小很少有人说话,也没有几个朋友,长久养成内向、孤僻的性格。高考前,与其相依为命的外公得重病,由于经济压力,放弃了治疗,其外公最终离开人世,这让性格孤立的王某发誓要拼命挣钱。进入大学后,父母让她到父母身边,由于恨父母狠心离开她这么多年,王某极力抵触,甚至在父母面前故意表现逆反行为。校园内外,王某抓紧一切机会,家教、兼职等,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脱离贫困,可是由于其缺少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曾上当受骗数次。辅导员多次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可是每提到家庭、父母时感情都很激动。辅导员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后,家长反映也希望孩子能回到父母身边,但与孩子之间几乎很难交流。

案例分析:王某在童年一直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再加上长期经济压力的原因,让其心理害怕贫困,记恨父母。入学后,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法沟通,孩子的内心就不能打开,与别的同学相比较,本该是最亲的精神支柱成为了她记恨的对象,这让她感到极为自卑,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辅导工作停留在表面,“辅导员—学生边”缺失

大学期间,辅导员与学生长时间生活、学习在一起,“辅导员—学生边”应该是最容易维护的,而且与学生的交流应该是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所以,与学生深入交流,认真维护“辅导员—学生边”是开展“三角形”思想教育工作之首要任务。

四、实行“三角形”教育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

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深化家庭教育效果[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人数多、任务重的局面,辅导员在初次主动联系时要言简意赅、表明愿意接受来访的态度。根据长期跟踪记录,只要辅导员初次主动与学生和家长取得联系,学生和家长就会根据自身的时间和情况主动、频繁的和辅导员沟通、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可能向良性循环发展。

(二)教育工作要做到全面、细致

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全面性,要兼顾成绩优秀的和成绩落后的,既要针对家庭情况复杂的也要包含家庭基础良好的。因为同学们长期在一起生活、学习,难免会有攀比和对照,如果没有顾及到哪位同学,很有可能让其误解为不关心、不重视他。对于成绩落后、自信心不强的同学,得到老师的关心和教育,对于鼓励其学习、鞭策其成长会起到积极作用。

(三)做好家庭教育的协调者

针对类似于案例2中的学生,辅导员要做好家庭调解员,劝解家长多关心孩子,同时也引导和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争取在辅导员、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下,早日让每个同学心里都有亲人的支持和安慰。

五、实行“三角形”教育模式的方法

(一)开学伊始与家长沟通

在新生入学时期,是新生家长较为集中到校的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要利用好这个特殊时期,向新生家长集中宣传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让新生家长能够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在入学期间,各学院要召开新生家长会,提出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家庭所做的工作,让家长知道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并在会议期间,让辅导员有机会与家长见面,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全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利用新生入学彻底了解学生信息

大一新生初入校园,此时的学生大多做事认真、态度谦虚,此时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更能确保准确性。信息统计要尽量全面、详细,既要包括父母、兄妹等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还要包括经济状况、民族、信仰、特长等专项信息,信息掌握越全面,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就会就越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定能事半功倍。

(三)做好学生量化分档工作,对症下药

辅导员要针对自己负责班级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并根据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心理问题等专项信息做好学生档案分层工作,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教育计划,在工作中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四)把握细节,体现诚意

大学生活对于多数的学生都是第一次异乡求学,远离父母的精心呵护和悉心照料,身边的同学既是生活的伙伴也是竞争的对手,此阶段的学生群体的思想更显敏感和脆弱。辅导员在进行深度辅导之前,要在平时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以认真的态度和详实的准备工作获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

(五)善于利用特殊时间

在寒暑假等长时间假期,通过布置读书学习、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好长时间假期;在中秋、元旦等假日通过书信、邮件等方式,关注学生和家长,表现辅导员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关心;在个人生日、女生节等特殊日期,关心焦点学生。通过类似的特殊时间,在结合家庭教育与学习教育的同时,更能提高大学生和家长在“三角形”思想教育模式中的主动性。

[1] 庄薇.试论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3):28-30.

[2] 才忠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J].职业与教育,2009(17):74-76.

[3] 闫玉.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6(27):175-176.

[4] 桑冬平.大学生家庭教育作用弱化成因分析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7(11):55-57.

猜你喜欢
三角形辅导员家庭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三角形,不扭腰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恋练有词
画一画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