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红 任 强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处,北京 100083)
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模式研究
宋吉红1任 强2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处,北京 100083)
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要阐述了深度辅导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深度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深度辅导工作的因素,包括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辅导员自身的问题、学生对深度辅导工作的认识不足等;提出深度辅导的“六个模式”和“一个体系”,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丰富辅导的内容、克服深度辅导中的问题、做好深度辅导的宣传与准备工作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合理的深度辅导模式。
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模式
深度辅导是北京市教工委推行的一项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地发现学生问题,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的工作。此项工作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精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重要举措。北京林业大学自2009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大胆的创新形式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扩大深度辅导的工作效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当今社会,高校教育教学进程飞速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亦是如此。高校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学生主体特征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观念、思想、思维、行为上表现出了个性突出、主体意识独立等特点,许多问题靠传统德育方式方法是无法解决的,这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生自主而全面的发展。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群体,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给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任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促使实现从严师型、管教式、保姆式向朋友型、互动式、输导式的角色转变。
所谓深度辅导是指以辅导员工作为抓手,形成学生全面覆盖、重点精细处理的工作网络,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1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教师的关心、关爱、帮助与服务,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全面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更加宽泛,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精细,效果更加明显,在广度、深度、精度方面取得新进展,形成以点带面、全员覆盖、关注重点、重视全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深度辅导通过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实现了学生与老师的近距离了解与接触,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对学校办学、学习环境、成长需求等各方面的意见,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深度辅导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思想、心理、学业、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辅导员必须以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或缓解存在的问题,增强成才动力,明确发展方向。从全程性看,深度辅导贯穿学生学业的全程,解决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使学生全程、全体受益。
在实施深度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员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任教师,而且还身兼多重角色,他们是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学生的信息大使、学生困难的帮扶者、学生委屈的倾听者、学生矛盾的化解者、学生利益的维护者,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如影随形地渗透于学生中间,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完善的人格,保障学生学习、生活健康的开展。由此可见,深度辅导工作是一项深得学生人心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①辅导对象的学生个体特点和群体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个性特点和群体特征较以往更加显著,对社会心理、认知方面的指导需求程度差别较大,学生的家庭影响、成长经历、生活体验差异加大;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程度等因素都会使深度辅导工作的开展呈现复杂化、多样性和差异性。
②深度辅导工作看似一项简单的实践性工作,实际涵盖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多种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它有明确的目标、针对明确的个体、解决实际的问题,如何使此项工作系统、持续、有效地开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③深度辅导是辅导员与学生双向沟通的重要方式,辅导员自身水平、深度辅导技巧将直接关系深度辅导的效果。由于辅导员缺乏专业的深度辅导知识,在深度辅导的谈话中可能会出现辅导工作行政化、教育化色彩,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信任感,谈话内容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期望等方面的问题。
④激励、监督与评价机制。深度辅导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新的理念和措施,目前许多机制还正处于探索期,相关的激励、监督与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辅导员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措施尚未成熟。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的工作,严格地说是教育者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把正确的思想观念灌输给被教育者,帮助解决各种思想问题的工作[1]。从教育的受施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者,是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客体,二者是复杂的对立统一体。深度辅导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工作,受施双方均能影响工作的开展。
近几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从选拨、培养、激励、考核等各方面较以往均有较大的改进,但纵观辅导员队伍建设,其效果却比我们预期的差得多[2],从体制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着深度辅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1.岗位编制数量不足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辅导员配备原则上不应低于1∶200的比例。但是,许多高校因师资问题,专职辅导员配备不齐或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辅导员工作头绪多,压力大,对深度辅导工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有不少学生反应,辅导员所带学生太多,要处理的事务性工作太多,没有时间或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见面、交流,对学生关心不够,对学生的很多困惑无法很好地进行引导解答,这些都是辅导员队伍人员缺位的表现。目前高校辅导员仍然是一个多角色的岗位,辅导员的工作量、工作范围和工作强度弹性非常大,学校的很多工作都要靠辅导员落实,他们往往被日常工作所困扰而无暇顾及许多学生深层次的问题。
2.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
尽管近几年辅导员的地位有所提升,但相对教学科研,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失依然很多。频繁的人员更替无法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尤其新上岗的辅导员经验缺乏,专业化程度低,往往在辅导过程中,面对学生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另外,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经验的老同志,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样的辅导需要。
学生需要的辅导员是能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产生心理共鸣、进行学习生活指导和心理健康辅导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实工作中,不少辅导员往往是身在其位,却没有扮演好应有的角色,表现为:一部分辅导员的知识结构还不能满足岗位的需要;有的由于经验、能力的局限,在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技能,就业、考研等方面无法给予有效的指导;有些辅导员在深度辅导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工作没有做到学生心里去,只一味教训学生却完全不知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这样不仅不能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反而带来更多消极负面的东西,引起学生反感。
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乐于参加辅导,觉得从中受益非浅,但也有些学生对深度辅导认识不足,通常有4种表现:一是对辅导不积极、不主动,甚至逃避,这部分学生有的是价值观的问题,有的是对辅导员能力持怀疑态度所至;二是对深度辅导认识不到位,有时存在逆反心理,有的会错把关心当作批评,将谈心当作训话,不愿接受辅导员的帮助;三是对辅导形式或教育内容不感兴趣,致使辅导流于形式;四是有些学生心存顾虑,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即使有困难和问题,也不求助辅导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理性分析,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解决,尽可能地做到全面覆盖到每一位学生。
合理的深度辅导模式对实现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稳定高效的队伍是工作的可靠保障,高素质的辅导员可以使学生需求个性差异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样化的辅导方式可以因材施教,丰富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与服务学生。深度辅导的模式应不拘一格:谈话是一种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除谈话外,还可采用主题活动、网络交流、团体辅导、固定场所与学生约见、走进课堂和生活园区等。在实际工作中,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辅导工作,归纳起来为“六个模式”“一个体系”。
1.模式1:“深度辅导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模式
实施主体:专业教师、导师。
实施途径:(1)通过课堂专业教学,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思想,指导其专业发展,介绍专业前景,解决学生的专业困惑。(2)通过导师制,实现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在研究生群体更为关键。
2.模式2:“深度辅导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模式
实施主体:思政队伍、辅导员、班主任。
实施途径:(1)通过志愿服务与实践活动,使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带队教师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在专项活动、适宜场合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贴近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思想和心灵深处对人生、社会、价值的认识,及时给予指导。(2)通过二课堂文化体育活动,使辅导员能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及爱好,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尤其在群体中注意引导大学生的爱国思想、集体意识、团结合作等素质。辅导员要在活动结束后做好总结,使学生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多样化发展。
3.模式3:“团体辅导”模式
实施主体:心理工作部门(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班主任。
实施途径:团体辅导模式一改过去传统的老师教导、学生聆听的方式,使学生参与不同主题的讨论,通过游戏、互动,教师引导,让学生对问题及自我有全方位的认识。在团体辅导模式中感受朋辈、老师的互助与关爱。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是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多向沟通的过程,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模式之一。
4.模式4:“深度辅导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模式
实施主体:校学生职能部门、辅导员、班主任。
实施途径:(1)在学业督导中,通过开学初、期中、考前深入课堂、宿舍督查等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对学业后进的学生,采取谈话、校家共建等建立学业预警机制。(2)在党建方面,辅导员主动与有入党意向的学生逐个谈话,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掘、吸收一大批优秀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3)在就业指导方面,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就业期望,有计划、有预见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工作。(4)关注特殊群体。目前高校的学生特殊群体种类多、差异性大,主要有种族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学业成绩差别、招生类别不同等。对于特殊群体学校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及时给予政策关怀、经济资助、心理帮扶、学业辅导、专门教育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的辅导需求。如对少数民族学生、国防生、定向生等加强学习引导,解决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对新生做好学业规划,解决适应期问题;对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正确有效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5.模式5:“一对一”谈话模式
实施主体:辅导员、班主任。
实施途径:“一对一”谈话深度辅导关注学生个性,能够提升深度辅导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其内容涉及学生思想、心理、学业、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问题,通过深入谈话,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这种“一对一”谈话更能真实地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生个体特点和心理需求、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
6.模式6:“新媒体技术下的深度辅导”模式
实施主体:校网络管理中心、辅导员、班主任。
实施途径: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可以使深度辅导的传统模式与新兴立体网络相结合,搭建深度辅导工作平台,更好、更快捷、更方便、更有效地贴近学生。通过校(院)方成立网络工作组,建设门户网站吸引学生关注,通过互动版块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辅导员通过开设个人博客,使用MSN、飞信、QQ、人人网、手机等开展新媒体技术辅导。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己开设的博客和浏览学生博客或者其他网络社区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了解,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的热点问题。
总之,深度辅导既要做到全员覆盖,又要重点突出。在辅导对象多的情况下,要分清轻重缓急,使那些家庭困难、学业后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优先得到辅导;同时也要重视对各方面表现中等学生的辅导,防止问题脱离我们的视野;对优秀的学生,应该从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来提出要求,建议学生多看一些有益书籍,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能只埋头自己的学习,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等,给他们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深度辅导工作必须有完善的体系保障。所谓“一个体系”,就是深度辅导要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局面。以辅导员为骨干,统筹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教师和离退休教师等各方面力量,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是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要求学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1)高校应充分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严格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岗位职数。在全员化育人的过程中,要发挥班主任、专业教师、党政管理干部、离退休教师的作用,他们中的不少人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学生中很受欢迎,他们是辅导员队伍的重要补充。从机制上加强辅导队伍、任务分工等方面的建设。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班主任为辅助,优秀学生辅导员为补充,党政管理干部、教师、退休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队伍。在辅导分工上,辅导员侧重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人际交往等问题辅导;班主任侧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专业发展等学业问题辅导;党政干部和退休教师以兼职辅导员的形式协助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教师以任课形式、导师形式协助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
(2)建立辅导员深度辅导的激励、监督与评价机制。激励包括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4]。外在激励指辅导员岗位津贴和其他奖励,根据辅导员业绩设立奖励等级;内在激励指荣誉、职业发展、工作环境、培训学习机会、出国考察机会等。学校应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树立先进典型,增强辅导员岗位荣誉感,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在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方面,应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按照本校的专兼职辅导员情况,结合深度辅导的工作效果要求制定文件,规定具体的指导细则和执行标准,定期以检查深度辅导记录为主要内容,对辅导员深度谈话工作进行督导和抽查。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在学院辅导员例会中定期反馈深度辅导的开展进度。将深度辅导工作纳入辅导员培训、考核体系,制定深度辅导的考核指标,如辅导人数、辅导效果、辅导进度安排、师生评价等,通过自评、学校职能部门评、学院评、学生评等不同层面的评价,检查深度辅导工作的成效,给辅导工作以反馈。
(3)认真做好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培训、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力争打造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通过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例会,加强案例研讨,交流学生情况,及时地研究解决辅导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高工作水平。实行辅导员“职业导师制”,对于新上岗、兼职辅导员、年轻辅导员应聘任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其职业指导师,帮助辅导员尽快适应角色需要,并在其职业规划上给予合理的指导。
2.辅导员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
深度辅导对辅导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辅导员要准确定位、合理规划,既需要理论上的提升,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锻练,应对工作有着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精神。
(1)将关心与爱护学生作为深度辅导的出发点。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能得到学生充分的理解和信任,能够深入学生,认知学生的能力。辅导方式要讲究工作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与学生具有共同语言,能够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5]。
(2)必须具备开展深度辅导的工作能力。深度辅导工作是一项复合型的工作,其内容涉及学生思想、心理、学业、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问题,如果辅导员不以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将限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6],给深度辅导工作带来困难。因而首先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政策水平,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管理知识,以此作为深度辅导的专业理论基础。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不断持续加强自身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拟定自身的读书学习计划。同时,还应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此外,应强化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思考问题,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3)不断提高辅导技巧。辅导员在深入辅导过程中应以一颗真诚的心,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巧,耐心倾听学生倾吐心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同时,要把握谈话的时机,找好谈话地点,掌握谈话的声调和语气;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口才,保证深度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实践中,深度辅导的内容因学生而异,包括多个方面,大体分为6类:一是关心学生的生活,包括对学生生活进行规范引导,尤其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好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有关工作。二是做好学习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加强学习观念、树立学习目标、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以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三是做好学生人际关系的疏导。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辅导员在深度辅导时可采用因材施教原则,引导交往不顺畅的学生,以真诚、信任来处理同学关系,直至他们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除此之外,还应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如定期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报告会、讨论会或者大型聚会,增加他们的交往与了解。四是关注学生的心理。除个别谈心,还可做群体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接纳自我。五是做好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最感兴趣,辅导员要为其提供成长成才指导、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些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的有关信息,告诉他们大学期间应该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明确大学各阶段的计划,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六是做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引导,做好入党启蒙教育,解决好政治思想问题。
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辅导员在深度辅导前应该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利于因材施教。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经济等状况、性格、喜好、学习情况、日常行为习惯、宿舍的卫生以及学习之外的思想活动内容。基本情况的了解途径包括:一是经常与班级任课教师交流和沟通,可以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二是加强与学生所在宿舍的学生党员、宿舍长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在宿舍的情况;三是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从多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四是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具体了解其日常表现情况。
2.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
辅导员在开展深度辅导之前要认真地备好每一次课,对辅导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因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要在时间上、辅导进度上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能真正感到有收获。
3.深度辅导后的工作梳理
要对辅导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对辅导记录进行充实,尽可能详细地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对问题严重或困难很大的学生及时与学校沟通,以便学校及时采取帮扶措施。
学校应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深度辅导工作的意义,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对于逃避辅导、多次约访不到、对辅导存在逆反心理或心存顾虑、不愿与辅导员交流的学生,要详细了解原因,仔细摸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还要创造良好的辅导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使辅导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校因环境条件所致,如缺少单独的谈话空间和工作室、没有营造适宜谈话、谈心的氛围而影响深度辅导工作的开展,这些都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克服的。
[1] 邢永根.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浅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5):8-10.
[2] 张劲.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74-75.
[3] 颜吾佴.大力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22-23.
[4] 董欲晓.加强高校辅导员综合激励机制的刍议[J].科学大众,2009(2):102-103.
[5] 阿木古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定位的再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69-170.
[6] 张立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机制设计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