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德如
(江苏省东台市畜牧兽医站,东台 224200)
河南“瘦肉精”案件发生后,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畜产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确保畜产品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优质放心的畜产品,作为畜牧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实施畜产品安全放心工程,对保障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存在的隐患,结合实际提出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
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也是人们增强体质的主要营养来源。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可以降低消费者的支出成本和购买风险,相应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不仅如此,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它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这个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影响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影响到了农民增收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畜产品安全性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在各国畜牧业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畜产品出口受阻事件屡屡出现,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畜牧业乃至农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之一在于能否提升我国畜产品的安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三废”对土壤、大气、水源等造成的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畜产品质量。农药的滥用都会引起大气、水体、土壤及动植物的污染,放牧的牲畜采食受污染的饲草,直接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影响动物食品质量。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性物质,残留于畜产品中,可能引起人体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同时,有害微生物污染环境,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以隐性带毒的形式存在于畜产品中,对人类安全同样构成威胁。
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不当使用,是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最主要原因。兽药(包括药物添加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在降低畜禽发病率与死亡率,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质量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兽药、添加剂的过量和不当使用,尤其是盲目追求“长得快”、“瘦肉多”、“省饲料”而有意添加生长激素、β-兴奋剂、催眠镇静剂、抗生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这些违禁药物大量残留在动物体内,成为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隐形杀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动物疫病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卫生的重大隐患。当动物患有疾病时,不仅会使畜产品质量降低,而且通过肉、乳、蛋及其制品将疾病传染给人,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发生,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再者一些养殖户为了预防疾病或增加抵抗力,或者为了治疗患病的动物,一些养殖者不按规定用药,任意增加用药量以及用药次数,延长治疗疗程。导致畜产品中兽药残留严重超标。
动物未经休息而被立即宰杀或粗暴宰杀,会严重影响肉品品质,且其肌肉和实质性器官内会有细菌侵入。烫毛时水的消毒不严或反复使用造成沙门氏菌侵入。剥皮、去内脏、冲洗不当时,也会造成致病菌的侵入、生长。包装材料中的有害化学物的污染,畜产品在经进一步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因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鲜剂、防腐剂不当,而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带来的危害等,这些被称为产品的二次污染。同时企业储存、加工、运输卫生管理工作不规范技术设备落后,使畜产品加工中受到严重污染,也严重的影响到畜产品质量。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其认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板报、展板、科技三下乡、各类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依法自觉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进一步加强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强化对企业生产设备等硬件条件和管理制度等软件条件的审核检查,规范生产行为,定期和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坚持对兽药、饲料市场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拉网式监督检查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严查违法行为;加强兽药使用环节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免疫和消毒记录、用药和用料记录,减少在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动物防疫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采取综合防控战略,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坚持“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的原则,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畜禽养殖场使用的消毒剂,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消毒剂,保障畜禽养殖场及周边环境,达到无公害畜禽生长的要求。
首先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屠宰企业率先实行可追溯管理。对养殖的牲畜加挂二维码标识,并建立牲畜信息档案。对定点屠宰场进行信息化管理,要求进入流通领域和屠宰场屠宰的牲畜必须戴有二维码标识,没有二维码耳标一律不准进场。屠宰的肉产品和销售的肉食品也加贴由识读器生成的包括牲畜的基本信息,屠宰信息等内容的商品条码。再次建立畜产品投入和认证制度。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以及各地供应商基地的硬件建设,建立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进入的产品真实可靠。推进畜产品品牌战略进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猪肉、牛肉产销一条龙“品牌专卖”模式,培育和引导龙头企业成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角。
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低已成为制约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畜产品生产和检测各环节技术改造和品种设备更新力度,以科技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是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的有效保证。加大科研力度并形成检测方法的培训和推广机制,使先进的方法迅速为广大检测人员所掌握,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全国性饲料和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