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朴 芦秋霞
(1.青海都兰县热水乡兽医站,都兰 816100;2.青海都兰县察苏镇兽医站,都兰 816100)
2007年3 月都兰热水乡黑山地区牛群发生了一起急性传染病,死亡率达15%,根据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剖检,实验室检验检查,对症治疗,确诊为炭疽病与牛巴氏杆菌混合发生,现报告如下:
都兰县热水乡黑山地区扎某于2007年2月从果洛购进牦牛28头(大小都有),与自己的60头牦牛合群放牧。3月份开始,有20余头牛出现不食,呼吸困难,个别出现死亡。兽医站接到报告第3 d赶到现场,发现32头发病,11头牛死亡。
病牛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 ℃左右,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肌肉发抖,口鼻流带血泡沫,肛门、眼内出血;死畜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虽在冬天却尸僵不全。根据临床症状及死畜状况,初步诊断为炭疽。割取一耳严密包装后,派人送往兽医站化验,死畜因冬天无法深埋全部焚烧,场地严格消毒,3次/d,连续消毒3 d。隔离病畜,健康畜紧急注射炭疽芽胞菌1 ml,病畜肌注青、链霉素400~500万U,1次/8h,连用2 d。治疗3 d后,除2头死亡外,其余病畜逐渐恢复。但时隔5 d又接到报告,该牛群仍有牛发病,且发生死亡。迅速赶到现场检查,发现与上次发病有异:病畜口鼻出血现象没有,出现口流诞,呼吸极度困难,喉内声如拉据,伸舌作喘,体温升高到40 ℃以上,喉下及喉部肿胀,坚硬发热,有的牛下痢,粪便带血。在牛身下铺塑料布剖检,粘膜有小点出血,切开喉部,下颌水肿部呈胶样侵润,因发生过炭疽,未敢作进一步剖检,将牛和塑料布一起焚烧。经临床检查与剖检,怀疑为牛巴氏杆菌病。消毒,隔离,紧急注射牛出败疫苗(加大剂量:小牛6 ml,大牛8~10 ml。而说明书剂量:小牛4 ml,大牛6 ml),病畜用头孢噻呋钠4~8 g,1次/d,连用3 d。经以上治疗,未发生死亡,病畜痊癔。
涂片镜检,取牛耳涂片,瑞氏染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竹节状,两端着色有荚膜的阻性大杆菌及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牦牛炭疽病:家畜死亡后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血凝不良。牦牛巴氏杆菌病:病牛为呼吸困难,喉下及喉部肿胀,流诞,水肿部皮下胶样侵润,内脏器部出血为主。
在本地炭疽病和牛出败病混合发生尚属首次,要引起高度重视。因炭疽杆菌会产生芽胞,一般消毒效果不理想,污染草场后会存活很长时间,故每年都必须用无毒炭疽芽胞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大牛1 ml,小牛0.5 ml,预防效果较好。同时也要做好牛出败疫苗预防注射,二者注射间隔时间为7~15 d,且牛出败疫苗一年预防注射2次,大牛6~8 ml,小平牛4~6 ml,效果良好。教育农牧民不要食用病死家畜肉,发现后及时向当地兽医站报告。每年要做好牛炭疽病和牛出败的疫苗预防注射,从外地购入牛后先不要合群,要观察15 d,同时要要行第2次疫苗补免后再合群,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是控制和扑灭牛炭疽和牛出败病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