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萍
(青海省久治县兽医站,久治 624700)
伴随着现代畜牧业战略实施与推进,集约化养鸡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规模化养鸡场的在全国各地大量兴起。但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病尤其是一些新兴鸡病开始发生与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鸡场户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一定要把鸡病的防控放在首位,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疫病防控系统,全面做好疫情监控,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养殖场的损失。
建造一个鸡场,首先要考虑选址问题,而选址,又必须根据鸡场的饲养规模和饲养性质(饲养商品肉鸡、商品蛋鸡还是种鸡等)而定,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首先场址要地势高燥,利于排水、水源充足、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场的偏僻地方,离村庄500 m以外的上风处。宜选择在较偏远而车辆又能达到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易受疫病传染,有利于防疫。再者场地宜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尽量选择一些便于排水和接纳阳光,冬暖夏凉。同时场内要有遮荫。场地内可种植有翠竹、绿树遮荫及草地,以利于鸡只活动。其次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鸡场需要用水和用电,故必须要有水源和电源。水源最好为自来水,如无自来水,则要选在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于打井的地方,而且水质要符合卫生要求。最后场地范围内要圈得住。场地内要独立自成封闭体系(用竹子或用砖砌围墙围住),以防止外人随便进入,防止外界畜禽、野兽随便进入。总之,场地选择要考虑综合性因素,如面积、地势、土壤、朝向、交通、水源、电源、防疫条件、自然灾害及经济环境等因素,为以后的疾病防控做好基础工作,最低程度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鸡场在厂区大门和生产区门口,都应该设有人员和车辆的消毒设备。
人员的消毒池:应该是宽2 m,长5 m,深20 cm。
车辆消毒池:一般车辆应该是宽4 m,高4 m,长7 m。消毒池要深50 cm以上。
在生产区门口,还要设人员与淋浴更衣室,在鸡舍门口设脚踏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净道和脏道要分开。运雏、运料和工作人员走净道,淘汰鸡,病死鸡,出栏商品鸡,以及运鸡粪的车辆人员,一律走脏道。做好污水处理。从鸡舍内清除出去的粪便,清洗鸡舍的污水,以及用过的垫料等,要运往远离鸡场的下风向地点进行处理,有条件的单位应建污水处理设施。
卫生消毒工作是消灭传染病来源的有效措施,卫生消毒可以把病原微生物消灭在侵入肌体之前。鸡舍的消毒可分空舍的消毒、带鸡消毒2种。空舍消毒的程序是:除去粪便,即清扫,然后水洗,自然干燥。随后用消毒液全面消毒,消毒后,要等全部干燥。再重复第2次消毒,干燥。最后,全面清洗、消毒后,可用甲醛福尔马林进行熏蒸,在熏蒸以后,经过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验合格以后,再允许进鸡。带鸡消毒:带鸡消毒的时间,有的每月进行1次,根据鸡舍污染情况,定期进行间隔15 d,或者1周1次。由于消毒药和鸡接触,所以消毒药应选择毒性小,刺激性小,并不会残留在鸡蛋,鸡肉中的药物。喷雾消毒药的雾力不能小于50 μm,一般用100 μm最好。
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和免疫程序是作好防疫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鸡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在何疫苗在接种前,鸡场必须对疫苗的种类、批号、厂名、外观质量、有效时间及免疫头份作好完整的记录,在接种过程中,疫苗的稀释比例、剂量、接种方法等项要按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要根据本场疫病的流行情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特点,鸡群的母源抗体等来制定出合乎本场的免疫程序。
药物预防对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防制是必需的,其关键是用药程序,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常用的预防用药有:土霉素、泰乐菌素、新霉素、呋吗唑酮等。值得注意的事,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休药期规定,也就是对某种抗生素在动物出栏前几天必须停止使用,否则肉蛋内药物残留超标,不利于人体健康。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防止有害气体和微粒含量过高。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损伤,黏膜的屏障作用降低,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定期灭鼠和防止昆虫孳生。鼠类在鸡场不仅可窃食饲料、咬坏器物,而且是许多疾病的传播者,肉鸡场要定期灭鼠,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敌鼠钠盐)毒杀、器械捕捉等,一般每2个月撒布鼠药1次,撒布的量要足,灭鼠要彻底。鸡场的饲料、粪便、污水等易于孳生或招引蚊蝇等,这些昆虫是传播疾病的媒介,要采取措施防止昆虫的孳生;做好粪便和污水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随着养鸡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迅速发展,越来越要求养殖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当前,疾病问题是制约我国养鸡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对新病的发生缺乏完善的快速应急反应体系,诊断与防控措施不力,从而导致一些疫病的蔓延和流行,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加强鸡病诊断与防控研究及其技术应用推广,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