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红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盐城 22400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以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肾脏病变等为特征。自1988年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流行,发病率100%,死亡率10%~30%。由于集约化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和不断出现新的病毒变异毒株,且常常是基因型表现不一和血清型变异交替或同时发生,组织嗜性也不断变化,使IBV的免疫防控难度大,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研制高效、安全的疫苗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现状,本文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型及目前疫苗应用情况做个简要概述。
免疫特性表现为:(1)局部免疫。呼吸道(包括眼内哈德氏腺)以及消化道免疫为主。(2)细胞免疫。循环抗体(血清抗体)仅起比较次要的作用,其水平高低不代表实际免疫力。局部免疫被认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泌IgA是抵抗IB的重要方式。接种弱毒疫苗就可在气管等局部产生以IgA为主的分泌型抗体,在防御局部感染上起重要作用。免疫接种IBV 7 d后,在气管中开始出现特异的IgA和IgG。表明从感染开始就有2类抗体分泌并参与作用,而局部产生的IgA抗体比循环抗体IgG更能有效地抑制IBV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应以活苗为主。灭活苗免疫后可产生高水平的循环抗体,其作用主要是阻止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损害成年母鸡的生殖系统,保护产蛋性能,一般用于开产前加强免疫。
流行地域性特点决定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应针对特定地区流行的特定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ass型的IBV几乎在世界上所有养鸡国家都存在,这可能是H系列疫苗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家禽及其产品贸易的不断增加及野生禽类带毒迁徙等原因,IBV地域性流行的这一特点变得不太明显。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根据发病临床症状和血清交叉保护分为变异性、呼吸型、生殖型、肾变型等,不同血清型之间基本无交叉反应,所以不了解当地流行血清型情况盲目免疫可能造成免疫失败发病。
IBV型的划分有3种方法:血清分型、免疫攻毒试验分型、基因分型。前2种方法准确,但费时费力。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分型得到普遍应用,主要针对靶基因S1基因进行分析划分型。
目前学术界根据基因对传染性支气管炎进行分型主要有2种看法:(1)中国农大赵继勋划分成4个基因型,包括A群的Mass群、B群的澳大利亚T株、C群的4/91型和大部分中国分离株D群,因使用4/91弱毒疫苗能对D群起到防控作用,所以D群也被称为类4/91型。(2)哈兽研刘胜旺将其分为2大类9个型。第1类包括Mass、澳大利亚T株及4/91三个型,这三个型都与国外引进疫苗毒株有关。第2类包括6个型,主要有LX4,我国超过50%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都是由LX4引起;CK/CH/LSC/99 I型,主要在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区流行,分离率超过10%;CH/CH/LDL/97I型,主要在辽东半岛流行;tl/cH/LDT3/03型,几乎分布全国,该型与LX4型亲缘关系近,并且血清和其他三型抗原的交叉反应强,因此可以作为疫苗被选型。除CH/CH/LDL/97I型表现为腺胃炎症状,其他都引起肾脏病变。两种分型方式基本相似,都说明我国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同于其他国家、地区,并且流行情况复杂。
灭活疫苗主要继发体液免疫,研制时间短能及时对临床中IBV的变异提供疫苗。国内灭活苗中的毒株普遍为M41,属于Mass型,一些疫苗生产厂家也添加其他毒株做成多价疫苗。 Goguh报道用单价油乳剂灭活苗能有效对IBV进行控制。Finney是用IB二价疫苗免疫雏鸡能产生良好抗体反应。王红宁根据IB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经区域试验后证明传染性支气管炎(呼吸型、肾型)多价疫苗能提高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区鸡群的成活率和生产效益。灭活疫苗不存在散播病原和毒力返强的问题,安全性好。但使用剂量大并要多次免疫,需要配合佐剂,成本较高,主要用于产蛋鸡群的免疫,避免产蛋中卵巢、输卵管感染病毒,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弱毒疫苗能有效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方便(饮水和喷雾免疫),生产成本低。但有研发过程漫长,一般由抗原性良好的毒株连续鸡胚传代获得,并且有致病力、传染性,长期使用存在毒力返强风险,疫苗运输、存储和使用条件较高(免疫后有呼吸道反应)等缺点。我国使用的弱毒苗中以H系列为主,属于Mass血清型,引进的荷兰株H52和H120于1960年研制,主要用于呼吸型和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效力高、保护谱最广。但对一些肾型病变株无交叉免疫,原因在与肾型与呼吸型支气管炎的免疫机制存在差别。英特威的Ma5,毒力相当于或低于H120株和国内分离、研制的W93株从基因划分仍属于Mass。近年来因临床上Mass毒株免疫后保护力不高,毒力强的肾变型28/86株,英国的变异4/91株使用较多,但因何我国流行型仍有差别,免疫失败情况仍常有发生,且易导致疫苗“依赖”,免疫不能完全保护,不免发病死亡损失更大。我国从水禽上分离致弱的变异LDT3毒株具有很强代表性,用于防控国内流行的变异IBV引起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良好,目前商品化产品在报批阶段,即将投入市场。
综上所述:现有商品化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对我国流行情况针对性不高,这可能是中国免疫鸡群常免疫失败的原因,因此研究、生产我国流行血清型的弱毒疫苗非常迫切。并且由于IBV不同毒株基因极易同源重组导致新变异株产生,因此单纯依靠疫苗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控制IB的流行,必须提高养殖水平,做好生物安全等综合采取措施。